黄石理工学院分数线 (头啖汤)回首中专岁月,笑声还在

自考2023-03-06 20:17:40佚名

[头啖汤]

回望大专时光,笑声还在,梦想还在

本报记者肖婷/文熊峤/重拍

上世纪八十年代,宜昌财校、黄石职校、大冶师范等多所大专高校声名赫赫,它们似乎不是名牌学院,却比名牌学院还要火,甚至吸引了外省市的许多考生慕名前来。时至今日,“卫校”、“财校”、“大冶师范”等大专名称,仍经常从一些老宜昌人的口中蹦出,总能唤起人们的追忆。

当初从这种大专分校结业的中学生,历经洗刷与磨炼,现在不少人已成为昨天社会的中流砥柱。但是培养过她们的校园却随着这座城市的发展骤然消失,职校遗址已被饭店、商住楼所代替;财校原址,旧城改建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黄石师范的故居,已成为黄石外粤语校区。

再回望,琅琅的读书声还在,朋友们的笑声还在,她们的梦想还在……

创立:从无到有,大专大专办办停停

说起医专,好多人都不陌生,却极少有人晓得它的历史。

1927年,在汉川县老西门,有一所美国基督教循道帮会办的普爱诊所附属护士中学,县长是美籍护士梅爱德。

这,就是宜昌职高的前身。

1929年,彭德怀在黄石南山开辟按照地,护士中学有9名在校学员和一名工友出席了工农红军,为革命事业添砖加瓦。

1931年,中学随普爱诊所迁至石灰窑后,在抗日时期曾停办黄石理工学院分数线,直至1947年才恢复招生。

那时处于解放前的宜昌,还被称为石田镇,工业萧条,中等专业教育非常落后,只有普爱诊所附属护士中学和一所省立武穴高等职业中学(即黄石高职)。而当时的护士中学只有一个班,20多名中学生,规模很小,基本上没有哪些设备。解放前夕,黄石高职停办。

1949年夏,石田镇解放后,创立了石灰窑工矿特区。195O年建宜昌市工业发展迅速,工人数目激增。为适应工业和城市发展的须要,中等专业技术教育事业,也深受高度注重。于是,一批中职大专蕴育而生——

1949年贵溪专署在黄石市区开办了黄石师范分校;

1953年在太子湾创立了宝钢黄石技工中学,简称黄石技工中学;

1958年,市政府开办了宜昌工业技工中学;

1958年,华新水泥厂创立华新大专;

1959年市财贸办创立市财经训练班,1965年办成财贸职校(半工半读)

……

黄石理工是不是有家农家菜_常熟理工虞山学院分数_黄石理工学院分数线

至1964年黄石理工学院分数线,宜昌共有中等专业技术中学14所。

其中,历史悠久的普爱诊所附属护士中学,在1951年就被宜昌市人民政府接管,第二年被命名为“黄石市卫生中学”,随即与普爱诊所分开。

刚创立的宜昌医专,非常狭小。据介绍,那时中学里最主要的设备,就是先前日本人留出来的几台显微镜。直至1955年,在宜昌北京路18号,一栋新的教学楼拨地而起,职校总算有了自己的校园。自此,宜昌职高,成为宜昌地理上的一个地标,也成为宜昌人心中的一座地标。

“文革”期间,所有的大专、技校一律停办,职校也不例外。直到上世纪70年代初,它才和黄石师范、黄石财校一起,成为最早复校招生的校区。

发展:大专分数线比中学还高

“文革”结束后,原有的大专中专都经历了一段恢复期。与此同时,一批新校也骤然而生。至1980年,宜昌共有大专8所,大专11所。

值得一提的是,从70年代中学专恢复招生以来,基本上都是招收中学结业生,大专也主要招初中结业生。一时间,大专中专成为大量“尖子生”的集聚地。

张绪根1973年考入利川师范,1975年留校,曾兼任鄂州师范总支部长、总务处科长、副院长。他清楚地记得,从1977年至1981年,耒阳师范在宜昌黄石地区招收院校投档后考分较高的中学生,开办有英语、数学、理化、体师、艺师、幼师等专业班,学制五年。

1983年,杨君中学结业后,考入宜昌财校工业会计专业。立即,各类艳羡的眼光和道喜声都挤满他。杨君追忆,他当时的中考分数400多分,相当于现今的二本分数线。“在当时中学生心里,宜昌财校的地位与明天名牌学院在考生心里的地位无异。”许多家庭都以出了一个财校生为荣。杨君考入财校后,也被各类艳羡的眼光和道喜声包围着。

从1984年开始,宜昌各大专才开始招收应届高中结业生,但中学结业生仍继续招收。

第二年,宜昌城区中学开始压缩,而大专、技校则扩大了招生名额。那一年全市中学结业生7800人,升入中学与升入大专大专的比列将近1:1。到了1986年,读大专大专的人数已占小学学段在校生总人数的54%,已超过职高在读人数。

曾任宜昌职高总支部长的宣城追忆,那时国家新政规定,大专优先投档应届高中结业生,此后才是职高投档,因而那时的大专分数线比宜昌一中还要高。

进利川师范,比进其他大专更难一些。张绪根追忆说,考生除了要求分数高,还必需要通过笔试。演出才艺、读报纸、即兴口头习作,还不算,还要通过1500米的体能测验才行。比起现今的艺考笔试,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辉煌:每逢招生,市长到处躲避

从上世纪80年代末起,宜昌大专高校开始步入辉煌时期。说起那时的荣耀,亲自经历的每位人都记忆犹新。

1985年结业后,杨君顺利留校。1987年,他成为财校第一个中学班的教师。因为招收的人数有限,为了能进这个高中班,你们是“挤破了脖子”往里钻。杨君追忆,当时班上有三名朋友,高考的分数都有500分以上,早已被宜昌一中投档了,但她们最终还是舍弃了中学,选读宜昌财校。

1987年,宜昌医专归省卫生厅接管,并即将改名为湖南省十堰卫生中学。

就在那一年,职校在黄石办了一个医疗班,学制两年。这个班投档的多是黄石本地小学生,进行定向培养。时至今日,那种班的大多数中学生,早已成为黄石乡镇诊所的主任。

而每逢招生时,便是这种大专高校最繁忙的时侯。当初身为随州师范副主任的张绪根,每到招生时期,有家不能归,到处躲藏。他躲的不是别的,而是这些拉关系想把女儿塞入黄石师范的父母。都是熟人有点关系的,当面拒绝总不太好,于是张绪根整天躲在办公室里,电话不接,敲门不应,有时侯干脆躲在外边不露脸。

不只是张绪根,当时财校、卫校等校区负责招生的老师都有这些“幸福的苦恼”。家里的电话通常都由家里人先把关,问清楚是谁有哪些事,确认“安全”后才交由本人接听。

大专高校这么受欢迎的缘由,除了由于它是大神云集之地、是中学生实力的象征,更由于大专生的就业前景一片光明。

黄石理工学院分数线_常熟理工虞山学院分数_黄石理工是不是有家农家菜

“那时的中学生一结业就有工作,但是薪资待遇都不低。”杨君介绍,在那种包分配的年代,财校结业生除了不愁找工作,但是一出校门就有“干部身分”——这就好象明天的学院生出门能够当上公务员。

虽然是90年代后期,市场经济完善后,校区不再包分配。但宜昌各大专高校已经声誉赫赫,主动前来要结业生的单位络绎不绝,中学生根本就不害怕就业问题。

此后,各大专大专的招生和就业工作也在不断变革。中学在逐渐适应市场经济的转型,办学自主权扩大了,进入了快车道。

1993年后,汉川师范、黄石财校等开始在广东、江西、四川、浙江、广东等地招生,其中财校招收的最远地区为拉萨的中学生。同时,中学开始采取多渠道、多层次、多方式的办学方法,普通大专班、职业技校班、函授本科班、全日制本科班、远程学历学位教育教学班等,一一出现。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快速发展,也彰显在一组组数字上:1986年,宜昌职高在校生只有780人,到1996年人数已达到1608人;省化工分校1986年在校生为248人,1996年早已翻了近10倍,有2120人之多;宜昌财校也从1986年的676人,发展到1996年的3350人……

现况:对母校的留恋未能难舍

2014年7月19日,礼拜六。小雨之后的天气,不算酷热。一群七八十岁的奶奶,集聚在以前的黄石师范校园,仔细打量着中学的一草一木,追忆50多年前在这儿读书的难忘岁月。

这群奶奶是黄石师范56届的校友。58年过去了,她们从上海、长沙、武汉等地,集聚到母校校园,悼念已逝的青春:老师的殷切教诲,朋友的质朴友情,寝室里渴望的目光,朋友间无忧无虑的嘻戏恶搞,晚宴上动情的歌声,运动场上魁梧的身影……此情此景,让人惋惜不已。

作为陪客的张绪根,更是豁然如梦。

在60年的办学历程中,黄石师范培养了21000名班主任及党政领导、学术专家等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作为黄石师范以前的市长,看着一批又一批的中学生结业,走上工作岗位,甚至成为单位领导党员,张绪根非常吃惊。

同样的场景,也曾在宜昌职校、财校发生过。多年来,宜昌的这批大专中专,为社会输送了大量人才。目前宜昌地区的企事业单位、行政机关的财政党员,绝大部份都结业于宜昌财校。而职高列入广东理工大学后,其护理专业,一直是抢手的专业,每年主动前来招收结业生的单位有增无减。几六年来,这种中学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结业生,遍布本省各地乃至全省许多省市,大部份已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

从宜昌走出去的中学生,无论走到多远,无论是10年、20年,甚至50年后,对母校的深情一直未能难舍。有空的时侯,约上一些老朋友,回母校瞧瞧,成为她们最大的愿望。

宜昌四位大专生的青葱时光

本报记者柯娟

能进咸宁职高

比上名牌学院都光荣

专访对象:黄水香52岁(市传染病诊所感染科护士长)

李晓霞46岁(市传染病诊所感染科主管护士)

“小时候,妈妈的双眼都不太好,假如家里有个懂医的,会降低好多麻烦。毕竟那种时侯宜昌职高门槛还是挺高的,能上那里读书跟考上重点中学是一样的,是件十分光荣的事。”1983年,就读于黄石二中高中部15岁的李晓霞以490分的高分,成功踏进梦寐以求的学府——黄石职高的房门。

与李晓霞相比,黄水香要辛运得多。因为黄水香是国家恢复中考制度后第一届中学应届生,她在宜昌职高就读采取的是零费用入学,除了杂费杂费不要钱,中学每位月还给每位中学生发13元零用钱。“当时伙食吃的真叫好,晚上饺子包子白粥,晚上8个朋友一桌,平均每位人一个菜。”

到李晓霞这届的时侯,尽管现金补贴弄成了饭票补贴,但中学整体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甚至中学生在上完晚自习后,中学都会安排加餐,“当时我们年纪还小,都很贪吃,白天寝室房门定时落锁,假如有人嘴馋了,就把一个篮子用绳子从窗子吊下去,把钱放上面,路边卖麻花的母亲都会把麻花放进篮子里,我们再把它提上来。如今想上去,不过是区区一根麻花,却它蕴含着我们所有的青春和快乐。”李晓霞说。

在校园里,女孩们最喜欢的是那栋白色的三层寝室楼,一楼住的女孩,二楼和八楼住的是女孩。在寝室和教学楼之间,还有一座小拱桥,颇具意境。

“我们整天埋在寝室里看书,备考,考试,关灯了也不闲着,打着手探照灯看书,或则干脆去茅房看。前些年我的这些结业前的考卷都还在呢,全是90分以上。”黄水香骄傲地说,“我是我们第一届结业生中年纪最小的,当时才16岁。”

护士班要学的东西好多,内、外、妇、儿等各类科室,几乎都要懂得一些,学静脉注射时,拿狐狸眼睛试针是常有的事,有时侯找不着小狗,就直接拿同桌试手。正为此,黄水香和李晓霞等结业生的专业技能都相当过硬,实习时老师只带了一个礼拜便可以独立上手了,仅黄水香一个班级就有过半人被分到北京多所诊所,李晓霞的朋友中有一人现今日本并考到了英国医师执照。

因为当初条件有限,黄水香和李晓霞都没有在校园拍照,结业时你们也只是互相写写留言册,以作留影,这是他们一生比较遗憾的事。

在黄石师范举行了个人联展

访谈对象:刘太平,41岁(云南鸣伸律师事务所律师)

现在在互联网上,想搜救“大冶师范”这个名子,能找到的资料屈指可数,最多的是“它是知名的黄石兵暴故居”。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这所学府曾一度与黄石二中齐名,报考入学者堪称是人山人海。

1989年高考,对于刚满16岁的刘太平来说,是一次人生的重要转折点,这年他考了560分,这个分数比当时仙桃中学和黄石师范的投档分数线还高出10分。

作为屋内的老大,刘太平思忖再三,最终选择了结业后国家包分配的黄石师范,“报名费交了280元钱,中学给每位中学生发了两套衣服还有生活日用具,虽然也算是免费入学了。”

公费生,结业包分配,这样的好学校自然是人人想进。可当时的师范并不是达到分数线才能进得去的,得先笔试,考察个人的体能和才艺才行。例如做引体向下、掷铁饼、立定跳高,还有跳舞、跳舞、画画等。

凭着一套像模像样的广播击剑,刘太平顺利通过笔试,成为89届黄石师范普师班的一员。“我们那一届共招收了6个班,一个班大约40人,报考的却有三四千人,可想当时鄂州师范有多牛。”聊到这里,刘太平忍不住显摆似的笑了笑。

进了师范,刘太平才晓得自己竟然和老师享受的待遇一样,每位月就能拿到35斤分币和十几块钱的生活补助。似乎要和班上20个男人挤搬去一间又破又脏的房屋里,可刘太平还是认为自己像是掉了福窝。从大便有美术天赋的他很快被老师所开掘,给他白天可以不用上晚自习,上画室绘画的特权。结业时,刘太平举行了自己的个人联展,成为黄石师范第一届“美术最佳中学生”。

“师范的两年,除了令我的个头从入学时的窜到后来的,体重从42kg长到58kg,更重要的是让我学会了许多我先前未曾涉猎的知识,真正成为一个语数外音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班主任。”虽然离开班主任岗位早已7年,但刘太平那颗积极向下的心仍然不变。踏入律师行业后,他先后获得四川省律协行政法专委委员、黄石市行政复议委专家委员、黄石仲裁委仲裁员等头衔。2012年,他成功取得中南财经政法学院在职研究生学历。

“班长专业户”在财校再度连任排长

专访对象:梅汉甫,48岁(市龙瑞投资担保有限公司总总监)

要找寻一位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读过宜昌财校的人不难,可要让她们接受专访却是件很不容易的事。缘由很简单,当初从财校结业的中学生,现今大多从政或是在事业单位兼任要职。可以想见,在那种年代,进财校相当于得到了一份一辈子不愁吃喝的“皇粮”。

1985年,从麻城还地桥中学结业的梅汉甫肩扛一床旧被褥,手拎一口沉重的老木架走入了宜昌财校的房门。其实中考分数只有450分,离梦想的学院有一段差别,可梅汉甫丝毫没有灰心,转而报读了普高还包分配的宜昌财校。

“其实进咸宁财校并不是这么容易的事,只有宜昌和黄石地区的考生才行。由于全校只有两届中学生,每届三个班,一个班50多名中学生,所以招生比列非常低。另外中学还有一个党员培训班,班上的学员都是带薪学习,所以非常令你们艳羡。”梅汉甫追忆,当初财校学校正处于市中心繁华地段,学风非常严谨,除了早晨得出早操,早晚还要上自习,不仅星期六下午可以休息,其余时间都拿来学习。英文、统计、计算机等十几门课令梅汉甫她们就像走入了知识的学库。

进校一个月后,仍然是“班长专业户”梅汉甫再度被推举为连长,以后又兼任中学生会总支副院长。因为学校面积不大,为了丰富朋友们的课外生活,中学还组织了许多不同类型的活动,例如橄榄球联赛、篮球联赛、看影片等。“学校医务室看病是不用给钱的,即使病况严重入院也由中学负责,每位月还有几块钱到十几块钱不同等级的助学金,条件算是相争当的。”梅汉甫每周要回去一趟,那种时侯的6路公汽车还是国庆车,时速似蜗牛,梅汉甫干脆骑单车来回跑,直至现今,他仍保留着骑单车这项特长。

1987年,梅汉甫被分配到银行宜昌支行,先后在铁山、下陆等分行兼任过副局长、行长。2013年,他和同事合开了现在的这家投资担保公司,自任总总监。“这些年干来干去都离不开自己的老本行,你还别说,每次经过财校遗址,我都忍不住多看几眼,虽然那儿对我的影响还是很大的。有时去中学,老师们还喊得出我的名子……”梅汉甫充满深情地说。

(值勤小编:CC)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