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轮6.5年人才培养周期完成首届毕业生广受欢迎(图)

自考2022-05-21 09:10:18佚名

首轮6.5年人才培养周期完成 首届毕业生广受欢迎

上海交大巴黎高科学院创工程教育SPEIT模式

2012年,为了响应《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重大改革项目的号召,为社会发展储备未来的精英工程师,在中法两国的支持下,上海交通大学与法国四所顶尖工程师学校(巴黎综合理工学校、巴黎高科国立高等先进技术学校、巴黎高科国立高等矿业学校、巴黎高科国立高等电信学校)合作创办成立了“上海交大-巴黎高科卓越工程师学院”(简称“交大巴黎高科学院”)。

今年,交大巴黎高科学院迎来了首届硕士毕业生,对两国高等教育界而言更具有非凡的意义。首届毕业生在学院度过了六年半来的时光,他们与学院共同成长,经过不懈的努力,出色地完成了整个培养计划,为融合创新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融合中法工程教育体系,形成独特人才培养模式

在办学过程中,交大巴黎高科学院将包括法国预科教育在内的法国工程师培养体系与上海交大工程教育体系相互融合,充分借鉴中法工程人才培养的优势,参照法国工程师职衔委员会(CTI)认证标准以及中国教育部要求来制定培养方案,形成了独特的6.5年本科硕士贯通式、通才培养和专门人才培养兼顾的SPEIT(SJTU- Elite of 上海交大-巴黎高科卓越工程师学院)人才培养模式。

前3年基础阶段采用数理大平台教学理念,采用了大课+习题课+实践课的多元化教学形式,形成了法国特色口试“colle”+月考+期末考的持续性考核机制等特色教学方式,建立了以法语授课为主的国际化教学平台。之后3.5年的工程师阶段,建立了良好的中法合作机制,每个专业配备中方和法方两名协调人,共同设置专业课程和选择授课教师。学生的毕业设计可以选择在国内、法国合作学校或者企业研发部门完成。另外,所有学生都有6个月以上的海外交流经历,且法语和英语教学贯彻全程,专业课程及人文管理类课程用法语或英语授课,切实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

副院长陆佳亮指出,巴黎高科的学生在这6.5年里,学得非常辛苦和扎实,每位同学都完成了超过120学分的数理基础课程;用法语完成了超过80场的口试;完成了至少半年的国外交流和学习;每一个同学都完成了累计8个月的企业实习并提交了2-3万字的实习报告;同时,同学们还完成了交大其他学生一样要求的硕士论文,这意味着我们的学生要用同样的时间同时完成中法两国教育体系的要求,这是对学生们的考验,也是对学院人才培养计划的考验。

尽管学习压力大,要求很高,但是毕业生们都表示受益匪浅。郑煌杰是2019年上海市优秀毕业生,毕业后将赴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攻读博士,他表示,学院的数学物理课涉猎非常广泛,而且学的比较扎实,虽然当时感觉学习压力很大,但是也坚持下来了,在研究生阶段接触科研之后发现非常有帮助,学习新的知识很快,这也为今后读博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徐淇玮同学毕业后进入腾讯机器人实验室 X工作,他表示:自己从小就喜欢机器人上海交大昂立it学院,进入交大巴黎高科学院之后,参与创办了学院的学生科创中心并担任第一届中心主任,本科期间设计的《基于多等分变形轮的运载机构》就获得了上海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大赛一等奖,研究生期间,在机械与动力学院郭为忠教授的指导下,他在原先的基础上进行升级更新,制作的《三模式变形轮越障机器人》获得了中国工程院发起的“中国好设计”创意奖第一名,并代表上海交大参加全国双创周展示,他在华为、阿里等众多offer中最终选择了腾讯机器人实验室,继续在机器人领域研究相关技术。

经过不断的磨合实践,这样的培养模式得到中法两国的双重认可,2018年10月学院获得了法国工程师职衔委员会(CTI)6年的最长认证期限,并获得了欧洲工程教育(EUR-ACE)认证。CTI认证报告提出,交大巴黎高科学院拥有优质的生源,培养模式新颖,同时满足中国硕士培养要求和法国工程师培养要求,专业设置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尤其契合《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要求。11月份,在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中,交大巴黎高科学院的国际化培养特色也受到了评估专家的认可。

巴院学子助力“一带一路”建设,通用型人才广受欢迎

交大巴黎高科学院作为中法两国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最高水平合作项目,培养的人才为“一带一路”提供支撑。

韩瀚是首届毕业生之一,机械工程专业,2015年选派至巴黎高科高等先进技术学校攻读双学位,毕业后赴北方工业集团工作,参与企业的“一带一路”建设项目。他提到:“在就业过程中,巴院学生的实习经验较多,在面试时很有优势,另外巴院的法语教学和海外交流经历,让我们的语言优势也比较大。另外,我们专业学习的内容与企业需求比较对口,这让我们在就业时具有比较大的竞争力。在经过了在法国的长期交换学习后,我最后决定回国工作,在现在的时代背景下,发挥自己的所长,跟着企业一起走出去。”

中方院长李少远教授强调,为国家重大战略培养国际化人才是学院的重要使命,特别是像北方公司这样国家实施“走出去”和“一带一路”战略的重点企业,我们十分欣喜的看到毕业学生能够契合企业的发展需求。学院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力争培养的人才为我国全球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据悉,首届硕士毕业生共35人。其中,75%选择就业,多数学生选择投身国家重点行业和领域,就业企业涵盖北方工业、华为、腾讯、埃森哲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和创业公司。25%将赴巴黎综合理工学校、巴黎高科高等矿业学校、宾夕法尼亚大学等高校继续深造。

在就业过程中,很多企业表示,交大巴黎高科学院培养的学生具有法语和英语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再加上工科教育背景,这与企业的全球化发展需求高度契合,希望今后能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党总支书记刘增路教授提出,在SPEIT模式中,学院始终强调通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学生的就业行业涵盖了制造业、信息产业、金融业、咨询业等,符合我们的培养目标,这也是融合法国工程教育重要特色的成果。

SPEIT模式为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提供实践经验

法国在18世纪就建立了工程师学校,为社会培养应用型、通用型的工程人才,经过200多年的发展,法国的工程教育培养模式在全世界独树一帜,因此在创立之初,交大巴黎高科学院就承担融合法国优势,形成适应我国教育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且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提供实践经验的使命。

学院在六年多的办学过程中,吸收了诸如数理大平台教学,注重通识教育,30%的课程为人文管理类课程等,培养工程人才兼具管理能力等培养特色,为上海交大校内推行的工科大平台的培养方式提供了鲜活的实践经验,对我国工程教育改革也非常具有参考价值。

企业参与办学是法式教育的重要传统与特色,学院在借鉴的同时,结合国家“新工科”发展要求,也形成了校企融合协同育人模式,企业参与的教学达到15-20%。校企联培的模式源于学院顶层设计,企业俱乐部管理制度下,通过合作企业双边委员会制,实现学院和企业的良好沟通上海交大昂立it学院,共同指导和管理学生的培养工作。在6年多的实践中,交大巴黎高科学院不断拓展校企合作方式,形成了包括讲座、实践性课程、项目课程、联合毕设、联合硕士培养、参观实习、4周认知实习、6个月工程师实习等合作形式,贯穿于整个培养环节,并建立了校企合作的一系列合作规范和流程。初期,参与校企合作的都是法方企业,在学院不断的拓展下,这种模式也得到了许多中方企业的认同。目前,华为、阿里、商发等国内企业都是学院的合作伙伴,促使中方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承担社会责任。这样的创新实践在交大巴黎高科学院中一直都在进行,这为上海交大正在推行的专业硕士学位培养也提供了可借鉴的途径。

记者了解到,交大巴黎高科学院也成为了上海交大中法科研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平台之一,在每年的中法人才培养交流会上,上海交通大学与法国合作学校的教授、相关企业研发专家充分交流,以学生本科毕业设计和研究生论文研究课题为纽带,促成了多项合作意向,在交大校内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溢出效应。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