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必要用亲身经历来回答这个问题海南歌手冯磊:我是80初的人,我出生在漳州的一个山村里的农村,在我读小学时,大概1990年时,那时的农村人,太阳落山后,就从田里回来,在老院子里,吃着很稀的稀饭,配着很咸很咸的菜补,那时父母老是在八点后禁止我喝水,因为一喝就喜欢尿,有时还尿在床上啊,母亲老是很生气,不让我喝,所以一到晚上,我就跑到婶婶家去偷喝水,有时井水也喝....
吃完饭,就躺在院子里仰头看星空满满的星星,
有时到表哥家,他们还有一台破收音机,有时会传来台湾那边的歌曲,听着听着就睡着了,大人也听不了几曲,也去睡了。
以上的事例,在说明,那时的岁月很艰苦,种田的生活,日出而耕,日落而回,没有时间去歌唱,去作曲,倒是生产出了很多农村谚语,比如:《好人不做,偏去牵猪高》意思是:闲人不去当,偏偏去牵着一头猪到处跑。这是形容这个人有休息的条件,却不去休息,偏偏去惹事端,造成鸡犬不宁。
这样的谚语说明那时,只要一有空,还是去休息,永远太累了,永远是休息挂嘴边。
所以那时农村是没有什么有趣的农外事,都是围绕着这个农字在生活,这就是农民。
虽然台湾很多都是闽南一样的农家性格,但是他们明显发展好多了,
台剧《厦门新娘》里的摩托车,随时可以停靠,女人也会骑,真是很羡慕,那时要是有一辆,那可能就成为村里的首富了,那时的自行车只有大架的,载木柴用,那种小架子的自行车就很少了。
台湾人也是很艰苦,但他们有那种歌唱的土壤,
录制设备,还有比较广的商业市场,至少电视比我们发达,什么《五灯奖》等电视,激励了多少民间歌手转为专业歌手,那时,台湾版的“朱之文”太多了,很多能造成轰动的人物,如邓丽君,江蕙,阿吉.....你看,某某人又上电视了,这些条件都比大陆好,有这个温床。
如今风水轮流转,像我们有自媒体,
有抖音,大家都在争当自媒体人,百家争鸣,很多文化在台湾很流行,所以一个时代,一个样,主要是看时机,抓住时机去发展,才能成为历史的典范,你们认为呢?
因为台湾的闽南语音乐是从日本音乐歌曲演变过来的,台湾音乐创作人把日本的歌曲改写成闽南语歌曲,解放前台湾被日本统治五十年,有日本遗留的风格,还有六七八十年代台湾电视电影比较早发展宣传,八九十年代闽南地区都是看台湾电视,听台湾电台讲故事听闽南歌,福建闽南语创作人比较少,又没有宣传,这样一来就少了,这是我的经历,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