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冬后霜,来年大荒,各方面谚语

执业药师2022-11-25 00:38:24admin2

农事谚语;
清明要明先冬后霜,来年大荒,谷雨要雨。

“芒种栽禾,不了供鸡嫫(母鸡)。

“芒种”端午前,打起火把去耘田。

伏里下肥,不如霉里搅浑水。

人有三餐不饿,禾耘三交不荒。

干霉胀破仓,干秋仓断粮。

夏前茶,夏后夹,再不栽,老成杂。

七挖金,八挖银,九月十月挖茶不是人。

六月六日阴一阴,早禾禾秆烂成筋。

生活谚语
云来云去晒好米,病来病去病死人。
早酒晚茶天明色,时间长了害死人。
早起早睡,精神百倍。
鱼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
有静有动,无病无痛。
要想身体健,就得天天练。
要想身体好,吃饭不过饱。
要想感冒少,常洗冷水澡。
阳光是个宝,越晒人越好。
烟伤肺、酒伤肝,色刮骨、气伤神。
细嚼烂咽,身体强健。
养病如养虎,治病如抽丝。
无病早防,有病早治。
萝卜上了街,大夫没买卖。
体弱病欺人,体强人欺病。
贪多嚼不烂,胃病容易犯。
贪得一时嘴,瘦得一身肉。

气象谚语
“朝霞不出门,暮霞行千里”
“太阳照黄光,明日风雨狂”
“太阳正午现一现,以后三天不见面”

采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

我国古代很讲究节气物候,流播在神州大地的节令农谚很多。例如“不懂甲子莫算命,不懂节气莫种田”“百姓不念经,节令记得清”“种田无定例,全靠看节气”,等等。二十四节气及“节气物候历”,对中华农耕有着重要的历史作用。
首先是“劝农籍田”。我国古时以“春为岁首”,立春是开年元日。这一天,举国上下都要举行隆重的“祭春”活动。在京城,皇帝和皇后要携领文武百官到先农坛举行“皇帝亲耕、皇后亲蚕”的仪式,以示重农爱民,国泰民安。各地州郡也要举办各种春祭庙会活动,传达朝廷旨喻,传播农桑新法。
其次是“敬授农时”。二十四节气是以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物候和农事来制订的,其他地区只能作为参照,这就要求各地制定当地的“农事历”,以便百姓依历耕种,确保农业丰收。
第三是“测天占候”。古人在节气物候的实践中发现,物候异常可以用于预报某种灾害。例如:“水淋春牛头,农夫百日愁”,这是指立春举行“打春牛”民俗仪式时下雨,则这年会发生春旱。



“立夏雷唱歌,早稻害虫多”,表示立夏这天有雷雨,这年的早稻田虫害就比较严重。总之,通过节气物候的预警,可以使人们提前做好相应的防范,达到减灾防灾的目的。
二十四节气确立后,成为我国最早的结合天文、气象、物候知识指导农事活动的历法。据公元前2世纪的《逸周书·时训解》记载,一年二十四节气,共七十二候。
它以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每一候均以一种物候现象相应,称为“候应”。由于七十二候的“候应”繁多,不便记忆,且间隔时间短,适应地域小,历史上最常用的还是二十四节气及其对应的物候。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