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京城四少照片:京城四少、80后、互联网新贵
“京城四少”热持续的半年中,“互联网新贵”李想每天接受一家媒体的采访,登上各种时尚杂志。他衬衣也有订做的,100块一件;他也打网球和高尔夫,只不过仍是宅在家中,玩WII(任天堂的新一代电视游戏机),并继续对文艺片嗤之以鼻。
“啊!李想,你怎么没在里面考试?”
采访李想没其助理说的要“等一天,查看总裁日程安排有没排满”那么麻烦。事实上,李想本人在收到约访电邮半小时之后就回复了邮件,并附上手机号码。
2009年,作为“汽车之家”和“车168”的创始人,28岁的李想实现了四年前由IT转型做汽车资讯的目标,而公司资产也从十年前的十万元升至两亿元人民币。
在李想位于北京中国电子大厦的办公室里,堆了不少时尚杂志与财经期刊,这些刊物几乎全都专访过他。李想被媒体定义为白手起家的80后财富新贵,新生代企业家领军人物。
这般光景对于十年前的高中毕业生李想来说,自然是未曾想到。
虽然在2000年,当大多数高中同学都在念大一时,19岁的李想已经有了一个很前卫的头衔――泡泡网首席执行官,套用当下时尚的叫法,即一个IT个人网站的站长。
但当时,石家庄――李想的家乡――知道网站的'实在不多。许多人以为“泡泡网”就是“泡网吧”,市工商局回复说,要李想去公安局开个证明才给注册。
每天,这位少年首席执行官骑单车到河北科技大学附近一间两居室民居上班,和其他三名年轻人连续工作15小时以上,饿了就泡方便面,李想连泡都懒得泡,直接啃。
此前的李想并不是别人眼中的精英人物,当他说要放弃高考立志创业时,老师连劝都没劝就同意了,“差生”李想的退出,有利于提高学校升学率。
父亲李宪法至今仍清晰地记得18岁的儿子说出不上学的理由,“互联网是个潜力无穷的增长市场,现在我不去占领,等我读完四年大学,早就被别人占领了。”
彼时,持类似想法的还有张朝阳、李彦宏和丁磊。这三个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小青年,一个正在为成立不足一年的搜狐奔波上市纳斯达克,一个刚决定回国创建百度,一个在广州一间八平方米大的“公司”里,终于等到了第一笔来自华尔街的投资……
听了儿子的想法,李宪法并不特别意外。李想从初中开始就迷恋电脑,上了高中,李想越来越沉迷于电脑与电脑杂志,最后“嚣张”到连考试都懒得参加。
李想烦写作文,尤其烦写“阳光射在哪里”、“大海怎么样”之类的语句,但他写的电脑性能测评报告却大受欢迎。来自各电脑期刊的汇款单频频寄至家中,平均一个月有四千多元,比父母的工资还高。高三时,他办了首个个人网站“显卡之家”,以同类网站流量第一的地位,广告费月入万元。
思前想后的李宪法最终同意了儿子的选择。于是高考那天,李想骑单车去快递公司取网页制作软件,路过学校门口时,有熟人认出了这位好久没出现的学生,“啊!李想,你怎么没在里面考试?”
“京城四少”
2001年,李想将公司迁至北京。思路很清晰,北京聚集了中国最优质的资源,网站在那里才能继续做大。
在北京,做IT产品资讯的远不止泡泡一家。超越竞争对手,李想的做法很简单,每天的最新资讯必须要在早上完成更新,所有资讯都比别人早发布几分钟。
这是李想几年前做“显卡之家”积攒的经验。当年,电脑还是奢侈品,大家基本都去网吧,网吧清晨与其余时间的小时费用分别为一元和八元,许多人喜欢大清早上网。李想坚持每天早上五点更新资讯,点击量自然越来越高。“做别人不做的事情,成功其实容易得一塌糊涂。”李想说。
2005年,泡泡网跃居为国内第三大中文IT网站,年营收近2000万,利润1000万元。彼时,李想却开始考虑转型做汽车资讯网。“我发现自己每天再工作50小时,也超不过前两位时,我只有去寻找其他的增长市场。”李想说,“在IT业,只有做到一哥,你才有话语权和定规矩的资格。”
转型初期,李想卖广告卖得很费劲,中小客户尚好,国际大客户却不买这帮“小孩”的账,即使当时访问量已做到前几名。做品牌推广,还得烧钱,烧很多钱。
2006年,25岁的李想获得年度十大创业新锐奖,成为首个获此荣誉的80后。五年前,百度CEO李彦宏也曾获得这一奖项,其他知名IT精英,如丁磊、张朝阳、杨致远等,也纷纷包揽各项荣誉。李想与他们的财富十年,也是中国互联网业发展的黄金十年。
当媒体慕名而至,汽车之家市场拓展负责人做了一个策划,将北京其他三名与互联网相关的同龄财富新贵凑到一起,作为80后“样板工程”进行宣传。
这四名被封为“京城四少”的80后――李想、Majoy总裁茅侃侃、北京康盛世纪科技有限公司CEO戴志康、中国娱乐网CEO高燃――一夜成名。
他们四人均家境普通,白手起家,特立独行,经历传奇。他们的形象颠覆了80后身上“垮掉的一代”、“迷失的一代”的负面标签,成为同龄人追捧的偶像。“京城四少”热持续的半年中,李想每天至少会接受一家媒体的采访,或被要求扮成潮人状,登上各种时尚杂志;他频频被各种时尚PARTY邀请,在名流、红地毯、高级订做时装与晚礼服之间,穿着ZARA或杰克。琼斯突兀地穿梭其中。
媒体报道热带给李想最大收获是,“至少省了2000万广告费”。李想红了,更多的人知道了他的网站。而对于个人,“完全没影响,该干嘛干嘛”。
“准老男人”
李想始终没被“熏陶”为一名时尚人士,他到现在也分不清名字不同的咖啡到底有什么区别;他最烦穿西装,喜欢穿仔裤和套头衫,最贵的仔裤是Levi‘s;他最大的爱好是宅在家里,看《越狱》、《士兵突击》、《奋斗》、《蜗居》等热门影视剧,打游戏。
2006年下半年,几乎一帆风顺的李想遇到创业后最大的危机。
其时,公司许多管理层与员工反对李想转型,认为泡泡网已经做得很好了,转做汽车之家,每年要烧几百万,投资回报前景不明确,为什么要冒这个险?
短短几日之内,五百多名员工集体辞职。
李宪法说,这次风波与李想的性格有关,他不太擅长与人沟通,如果对方不同意他的观点,他不会坚持争取对方认可,而是埋头坚持自己的想法。
危机后来扭转,2008年,汽车之家实现平本,开始进入高回报期。同一时间,中国互联网业也结束了第一波热潮,转而进入以博客、SNS(社交网站)为代表的第二个高峰。
不过李想从没有考虑进入开心网、校内网等热门社交网站领域,“我只做自己最感兴趣、最有把握的”。
李想不认为自己的成功,缘于紧扣中国互联网业的黄金十年。“我最感谢的人是我自己。”他说。父母时常会提醒他“说话谦逊一点”,但李想觉得相比同龄人,自己已算成熟、“想得很明白”的。
李想从不掩饰自己的学历,他招员工最看重对方实干、目标明确。他反复向应聘者强调,别跟我说你的想法,我根本不感兴趣,我只看你在这个团队里能干什么。
他每天无论再晚睡,都会在七点半准时起床,准时出现在公司,“对自己要求不严格,有什么资格要求员工?”他说。他关注的领域,逐渐扩展到宏观经济、房地产、股市及各种社会问题。
这个“新贵”,衬衣也有订做的,100块一件;他也打网球和高尔夫,只不过仍是宅在家中,玩WII(任天堂在2006年推出的新一代电视游戏机),并继续对文艺片嗤之以鼻。
三年前成立的“京城四少”组合,聚会的时间越来越少。高燃的生意和应酬不断,“越来越像商人”;茅侃侃除了真人CS,还做起了培训;戴志康基本见不到人,眼下,他不但做到论坛平台应用软件的一哥,还开始进军电子商务平台。
在博客里,李想将四人三年前的照片和近照放在一起上传,自嘲自己已“变成了准老男人”。
2010年,下一个十年开年,“准老男人”李想虚岁三十。未来十年,他的理想包括,将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并像上一代,上上一代曾经年轻过的长辈一样,在对的时间,结婚,生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