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大清,到1912年溥仪(宣统)退位,共历12位君主,为何唯独雍正继位总被世人拿来说事呢?因为,他的继位有被世人拿来说事的“神秘把柄”。
那么,这个“神秘把柄”究竟是什么呢?
就是没有遵从祖制,也就是合法性存在问题。那么,大清历代皇帝的传位祖制又是什么呢?当皇帝感到自己时日不多时,就会提前写好遗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遗嘱,一式二份,一份三文(即:满、蒙、汉三种文体书写),一份放于内殿木匣内,一份放于正大光明匾额后面。待到皇帝驾崩之时,由宣诏大臣共同拆启传位诏书,两相对照无误后,宣读确立新君。
但是,雍正继位时的情形又是什么样子的?据《清史稿·世宗本纪》记载:六十一年十一月,圣祖在申昜春园不豫,命代祀圜丘。甲午,圣祖大渐,召于斋宫,宣诏嗣位。圣祖崩。辛丑,上即位。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的情节其实和该史料基本一致,1722年12月20日,68岁的康熙临终前,诏来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三阿哥胤祥等皇子,于病床前口头宣布临终遗诏: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
以此来看,显然雍正继位的过程没有按照合法的祖制程序来。
同时,更加令人感到困惑的是,明明康熙崩于北京畅春园清溪书屋,就算康熙宣布临终遗诏也应在清溪书屋,为何“世宗本纪”中又讲的是“圣祖大渐,召於斋宫,宣诏嗣位。”也就是在斋宫宣布继位诏书。
“斋宫”是个什么地方呢?就是皇帝行祭天祀地典礼前的斋戒的处所,位于紫禁城东六宫之南,毓庆宫西,而并非“清溪书屋”。
因此,雍正的继位存在太多的谜团,这才有了一个个的传闻与猜测。
同时,据朝鲜史书记载:当年12月,朝鲜官员听清朝官员讲,康熙临终之时,曾召见雍正,并把自己戴的佛珠交给雍正,并对他说:“此乃顺治帝临时,送给我的,今我赠你,有意存焉,尔其知之。”
以此来看,似乎康熙确实传位给了雍正,这也就是雍正继位的经过。
那么,雍正又是如何在“九子夺嫡”中胜出的“九子”,即:大阿哥爱新觉罗·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
大阿哥野心太过暴露,遭康熙终生圈禁,失去夺嫡之机;二阿哥,两立两废,同样失去夺嫡之机;三阿哥,喜欢舞文弄墨,无夺嫡之志。接着,便剩下四阿哥与十三阿哥一党;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以及十四阿哥一党。其实,最终变成了“四爷党”和“八爷党”之争。
但是,八阿哥多喜拉帮结派,党羽以内阁大臣为主,又处于康熙的眼皮底下,而康熙平生最痛恨的就是结党营私。虽说八阿哥多被康熙打压,可他的势力却很大。
为了对付八阿哥,四阿哥以年羹尧为川陕总督,来牵制任抚远大将军的十四阿哥,一旦十四阿哥有所异动,也过不了年羹尧这一关。同时,他又以智囊戴铎为四川布政使,相当于川陕之地已基本被四阿哥手下的一文一武所掌控,可谓真正的实权在握。而支持他的十三阿哥曾在古北口练兵,无论是在京师卫戍部队的丰台大营,还是绿营,皆有很深的影响力。最为关键的是,负责皇宫安全的九门提督隆科多被他暗中发展成了合伙人。
面对四阿哥如此深谋远虑的谋划,岂是好图虚名的八阿哥能与争锋的。
那么,雍正究竟篡改过遗诏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一是当时清朝的行文规范是“传位皇四子”,而不是“传位于四皇子”;
二是清朝时的“于”字是繁体字“於”,又如何“十”改“於”;
三是遗诏行文为满、蒙、汉三种文字,更加没法去改。
那么,遗诏真实存在吗?2013年8月29日,辽宁省档案馆新馆曾首度展出过“康熙遗诏”,原文:“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即遵典制持服。二十七日释服,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既然有此遗诏,为何又会出现继承不合规矩的问题呢?
对于这些问题,雍正又是如何应对的?当时,传播雍正阴谋夺位的是湖南永兴县秀才曾静。雍正为了向世人澄清此事,将他解来京师,进行质问。虽然,曾静表示认罪,而雍正也以问答的形式,将自己与曾静的对话编写成《大义觉迷录》一书,发往全国各府州县,以表明自己继承帝位的合法性。
可是,不知为何,不但未能起到澄清的效果,反而越描越黑,传言也更加的玄乎。如:进参汤毒死康熙等。
图片来源网络
其实,“雍正是靠篡改康熙遗诏,把‘传位十四子’改为‘传位于四子’,从而谋夺帝位”这一野史传说,不过是后世文人骚客为了抹黑丑化,甚至妖魔化雍正,而刻意杜撰出来的言论罢了。
可悲的是,由于这类传言广泛出现在与雍正相关的坊间故事、武侠小说之上,并且现代还被港产影视剧多次搬上银幕,使得很多不明觉厉的人,往往会将这种不切实际的野史传说与正史混为一谈,这就导致雍正的形象在民间一向过于负面。事实上,前几年,台北故宫就已经公开展出了其所收藏的《康熙遗诏》,证实了雍正即位的合法性。
因此,这些诋毁和抹黑雍正得位不正的传言,早就应该被彻底推翻,还这位为国为民的明君一个公道!
实际,即便没有公开这份遗诏,我们从当时的历史背景上去分析,也知道康熙是不可能传位给十四阿哥。不可否认,“大将军王”十四阿哥年少英才,确实是出色的将才。然而,他为人心高气傲,处事不够坚韧稳重,而且政治素养远比不上雍正和八阿哥。作为一位相当有眼光和远见的帝王,康熙深知自己晚年遗留的种种弊病,并非十四阿哥这种城府不够的青年皇子所能化解和扭转。因此,康熙很需要找一位具备钢铁般意志,能肩负重任,并且力挽狂澜的接班人。而这个人只能是刚正不阿的“冷面王”雍正。
而这一点,其实从康熙临终前的一系列部署和安排都能看得出来,他在有意保护和扶持雍正,而不是“大将军王”十四阿哥,亦不是那位被官僚推崇为“八贤王”八阿哥。毕竟康熙希望自己接班人要整顿的,正是这些“八爷党”保守势力。
再说,野史所谓的雍正是改“十”为“于”,硬是将“传位十四子”改为“传位于四子”这等骚操作。在现实中也是无法实现的。先不说雍正要怎么做才能盗取遗照,就是那个“十”就足够的搞笑。因为,古代官方的正式文书,一般都用大写的“拾”而不是“十”。试问皇帝的遗照,如此重要的文书,会用“十”么?!更何况,清朝诏书还有满汉两种文本,雍正即便能该汉文,那总不能连满文也都改了吧。很显然,这类言论是虚假的。
至于后世之所以会广泛这些传言,其实不过是因为雍正在位期间的一系列改革,触动了那些权贵士绅的既得利益,于是便遭来了大量的摸黑。
雍正期间的摊丁入亩、开豁贱籍、士绅一体当差纳粮等一系列改革,都是利国利民的好政策。既能促进社会公平,又能解放社会生产,达到让利于民的目的,同时又能实现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但这些都极大的打击了士绅文人的利益,于是这些人联合成“八爷党”一起逼宫,一起抵制改革的推进,逼宫不成又开始不断抹黑中伤雍正,制造不良言论。把一些铁腕手段歪曲成所谓的“暴政”,还制造大量的野史来质疑雍正即位的合法性。
这些人本来就是社会的剥削阶级,都是虚伪的守财奴。这些读书人中的绝大部分,他们饱读诗书不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素养,报效国家,而是为了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和更优的生活质量。说白了就是升官发财。所以,一旦皇帝的改革触动到他们的利益,他们就会端出一大堆儒家经典要指责皇帝,来为自己利益发言,甚至绑架无知的百姓,一起来反对改革。明的不行又来阴的,搞野史写小说来抹黑雍正。
什么忠君爱国、什么视君如父、什么天下苍生,在这些伪善的文人眼中,不过是口号而已,他们的自身利益才是他们所图。雍正时的八爷党如此,明末的东林党亦然……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