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西医院,变化不大,靠五院的那个角以前有个不高的小山丘,我王姓小学同学的爸爸曾在这里教武术,现在已是平地。和我年龄相仿的西镇人,好多出生在这里。那时候生孩子好像很简单,听妈妈说,在生我的那天,感觉肚子不舒服,就和姥姥说:我一个人先去台西医院让大夫看看,如果中午没回来吃饭,那就是生了。过了中午,姥姥带着饭到了医院,就见到了我。和现代的人生孩子相比,我们那代人好似野生的。
正对的是东平路51号,我的家(建筑还在)。有对东平路感兴趣的,请搜索我的另一篇文章《回不去的时光东平路老照片》。
云南路上的二十四中,我的母校,也是孩子的母校。我上学那会,学校有一只水平非常高的女子足球队青岛军区大院,西镇嫚泼辣的性格在球赛上发挥的淋漓尽致。西镇嫚性格纯真,不扭捏,天生丽质,又会捯饬,个顶个的俊,很招人喜欢。西镇嫚在酒桌上从不威场,能吃能喝,啤酒量超出你的想象。西镇嫚也不好惹,撅起人了(骂人)很篱笆的(利害)。
藤县路,走到头,左面是“打牛房”厂区(肉联-青联),右面是其厂的附属猪圈 。这条路上经常有越狱的猪在狂奔,肉联厂职工拿着大铁钩子在后面追,我们孩子们跟着跑看热闹,起哄。
青岛肉联厂老办公楼,原总督府,楼后面是厂区,屠宰车间在传达室的右面,1906年由德国人建成和管理,是青岛市区当时唯一官方屠宰厂,配备厂长一名(德国人),兽医六名(德国人)青岛军区大院,规定青岛市区所有买卖的牲畜必须在这里屠宰,宰杀完的所有牲畜必须有兽医检验检疫安全后,厂长逐一复查签字盖公章,方可进入流通领域。当时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极高,责任心极强。我小时候,姥爷是该厂职工,所以当时不值钱的猪下货和肉脂渣,家里不缺。记得肉联厂食堂1毛饭票,买大半饭盒香喷喷的芹菜炒肚丝,油水很大,全是肚丝,芹菜没有几根,现在想起来,唾沫直咽。
斑驳,悠长的小巷是枣庄路(现已消失),这条路,夜晚灯光昏暗,行人稀少,走在路上,甚至连自己的脚步声都有回音。小时候,在晚上,我一个人时,基本绕行。这条路和藤县路交叉,穿过藤县路,就是四院八组的胡同。传说海尔的张瑞敏曾经在这条路上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