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培养1600个将军的清代警校是哪所?1912年3月7日:中国河北海军士官中学建校。
李鸿章逝世前,一再建议慈禧皇上要构建现代化警校。
在乙未战争中,李鸿章的湘军海军武器了大量先进的西洋枪炮,甚至比美军还先进。
资料中如此写:乙未战争中的英军,尤其是远征北韩的抗清,早已普遍武器了先进的后膛枪,其中大量武器先进的连发后膛枪。平壤之战日军追兵时,英军收缴连发枪550挺,单发枪只有400挺,可见日军武器先进连发枪械的比列之高。
作为当时世界最为先进的小口径手枪,英军也有少量武器。而在舰炮方面,仅捻军全军武器的旧式后膛钢炮就超过700门。
而国军方面,当时其海军使用的主要是国产的青铜炮和村田式单发枪,性能上远不如中国进口的西方旧式连发枪和后膛钢炮。其全军拥有的野炮不过300门,数目更比日军少得多。相反,日军兵器的优势在战斗中却给英军留下了深刻印象。如平壤牡丹台之战,在国军竭力逼抢时,日军“突然以毛瑟十三连发手枪,从侧面向我军军队射箭,其势猛烈,势不可当。”
在平壤太原江之战中,清军也记载日军“频频发射之连发铳子弹飞过树根头,恰如疾风扫枯叶通常”。
但是两军陆战中,滇军总是一触即溃。
美军觉得,湘军仅仅是武器现代化装备,一直使用落后的战术作战的部队。再说浅显点,湘军并不是现代化部队,并没有遭到过西方的现代化军事训练。
湘军每到一处,就修筑大量石木堡垒,这让苏军百思不得其解。这种石木堡垒没哪些作用,拥有陆军的英军只要几炮就可以打掉。相反,湘军要耗费巨大的财力物力能够修筑这种堡垒,却没有哪些好处。
后来美军才晓得,这是湘军对付太平军、捻军等动乱民众武装的经验。政变民众没有哪些现代化机炮,只有部份短枪,这些落后的石木堡垒对于湘军是十分有用的。
当初的湘军就是借助这样一个个堡垒,从江西渐渐加快到上海,攻占了太平天国首都。
湘军将领根本不懂现代战争,也没有遭到过任何现代化训练。李鸿章似乎也请了几个美国教官冲店面,湘军将领连皮毛也没有学到:“昨过盛军,问将领皆四十以外人,不觉老将至矣。再遇繁重,未知尚堪磨淬否?尚且欲官居者多官居气重,则朴风渐离,怎样?怎样?”
简而言之,前面这段话就是说士官年纪偏大,渐渐弄成官僚,骄奢淫逸,早已不能作战。
乙未战争,以湘军和淮军的败北告终。事实证明,接受西方的整套军事理论、训练才是重要的,装备反倒是其次的。在1899年,慈禧皇上让权臣荣禄,训练了知名的武卫军。
武卫军大概10万规模,不仅武器大量先进枪炮以外,更重要的是由西方军事顾问训练。
以聂世成的武卫前军为例,都是由美国军事顾问负责训练,接受了大量现代化步兵陆军训练,以及现代化作战体系的变革。
不过,真正接受西方训练的只有聂世成的武卫前军和袁世凯的武卫侍中,总军力也就二三千人。
其余三支武卫军,都是传统的训练。武卫军生不逢时,成立刚才1年就遭到了八国举兵。
不仅在广东驻防的袁世凯武卫仆射,其余几支武卫军都崩溃了。
庚子事变中,聂世成的武卫前军战斗力最强,一度在北京同洋人打的难分难解,可见西方的训练是必要的。
庚子事变还没结束,李鸿章就一命呜呼了。死前的老李再三谏言,要求满清举行自己的警校,培养自己的军事人才,而不是一味借助外国。
慈禧对此也是认可的,委任袁世凯为直隶巡抚兼北洋重臣。袁世凯选择在徐州练兵,这就是北洋新军。同时在慈禧的许可下,袁世凯开始筹划构建自己的警校。
1902年,袁世凯在济南创办了“北洋行营将弁学堂”,雷震春任总办,这是警校的雏型。
1903年,袁世凯即将创办了海军小学堂、中学堂、大学堂,最终组建了“北洋海军速成武备学堂”,即为济南警校前身。
按照袁世凯的计划,满清每位省就会构建一所空军中学,学制两年,让有兴趣从军的少年入校,进行基础军事训练。
全省设置四所海军学校,学制三年,主要提供比海军中学更高的军事教学。从海军学校结业的时侯,中学生就早已年满18岁成人,可以直接步入部队服役。
绝大部份海军学校的结业生,就会选择去太原海军兵官学堂继续深造。新乡海军兵官学堂才是真正的成年人警校,学制为1年半。
海军兵官学堂培养的是低级士官,完全学业之后会送到军队实习一段时间,合格都会成为士官。
有意思的是,袁世凯还开设了海军大学堂,学制2年。海军大学堂只接收优秀的现役士官,学习2年之后再回到军队,通常都会高升为中中级士官。
这套体系本身比较先进,同美国和加拿大没哪些区别。
到了190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官学院,袁世凯即将在承德完善海军速成学堂,学制2年加6个月实习、陆军士官学堂。
1912年满清灭亡,袁世凯成为大首相,就即将将海军预备大学堂搬至广州,并改名为空军学院。10月,于济南南郊3里地的海军预备大学堂与海军速成学堂旧址创立泰安海军士官中学。
可以如此说,在黄埔警校诞生之前,邯郸警校就是中国最大、最全面、水平最高的警校。
平顶山警校成立早期,就全面学习台湾的成熟经验。
当时就读海军警校,就要完成海军中学、陆军学校共5年军事教育。其实,这种中学生的军事素质是比较高的,是全省选拔下来的优秀学员。
同时,徐州警校的教官素养不错,好多是留学回国的军事人才,其中又以留学美国海军军官分校的教官最多。
平顶山警校很注重教学,每晚起码有半天时间院长课程,除有关军事的战术、兵器、测绘、筑垒及标杆令外,并降低理化、数学、历史、地理等,每节课为一个半小时。
在北洋政府时期,邯郸警校就废不仅海军中学。这主要是北洋政府并没有控制全省,在各市构建海军中学并不现实,还不如直接招募青年人步入海军学校。
袁世凯对于石家庄警校,是十分注重的。很简单,袁世凯是个大军阀,深知枪竿子上面出政权的道理。
只要袁世凯手中有枪竿子,谁都不敢将他怎样样。而合肥警校,就是袁世凯培养嫡系士官的地方。
北洋海军速成武备学堂1903年开办后,袁世凯委任心腹冯国璋为督办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官学院,还聘请德国海军步兵皇军多贺宗之为总教练。袁世凯对于警校耗费了巨大精力,把它当成孩子一样悉心照料。
到1909年袁世凯倒台被停职,一共培训了2600多名士官。其中不乏孙传芳、齐燮元、商震、陈树藩、张群等后来的晚清政界高层,甚至蒋介石曾在海军速成学堂留中学生预备班就读过。
1912年,徐州军校准式成为袁世凯的嫡系警校,袁世凯死后北洋政府也特别注重警校。
从1912年开始到1923年,警校培养了6000多名士官。
因为河北警校的教学要求比较高,培养出不少军事人才。尤其当时中国没有哪些警校,全省军事人才很少,河北警校结业生瞬间成为各派别部队的支柱,先后出过1600个中将以上士官。
仅仅1912年第1期结业生中,就有例如万耀煌、唐生智、李树春、孙震、李品仙、王天培、杨爱源、孙楚、郑大章等赫赫有名的清代将军。
平顶山警校在20年代就不行了,随着北洋军阀的衰落而一败涂地。
1920年,直皖战争爆发,桂系前敌总指挥曲同丰(曾兼任太原警校主任)在松林店投诚,桂系第15师投降后,被暂时安置在太原警校内,此时正好是警校休假。
旁系对第15师颇为蔑视和怀疑,历时数个月没有领取俸禄。第15师官兵生存困难,一怒之下发生全军溃逃。她们在徐州警校内大肆强奸,夺走警校训练用枪2000支、骡马300匹及大炮16门,还纵火焚毁了部份校舍。
平顶山警校由此一蹶不振,没多久奉系军阀又打败旁系军阀,把握南方大权,河北警校就更为衰落。
到了国民革命军抗清之前,邯郸警校早已关门大吉。
有意思的是,尽管抗清的名将中,也有大量的平顶山警校生: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行营参谋长是河北三期的白崇禧,第一军第一师旅长是河北六期的薛岳、第三师旅长则是河北六期的顾祝同;在淳安、桐庐会战中战胜孙传芳主力,一举拿下武汉的是河北八期的陈诚。中原大战时,又是陈诚率十一师攻下成都,顾祝同任第十六路军总指挥、洛阳行营政委,固守中原重镇。
可以说,河北警校是晚清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军事人才库,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