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之所以要大力除掉开国功臣,其初衷是为了要给继任者留下一个安定稳固的统治环境。明太祖朱元璋以一介布衣,从1353年加入郭子兴义军起兵以来,历经大小百余战,诛暴元,灭陈友谅、张士诚,历时十五年,最终于1368年开创了大明王朝。
朱元璋从起兵到称帝,从弱至强,都离不开他身边的一大帮功勋彪炳的谋臣武将,因此,大明王朝建国之后,1370年,朱元璋就开始对手下的功臣论功行赏,共封了34位开国功臣,其中公爵6位,分别是: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茂(常遇春的儿子,常遇春去世较早)、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还有以汤和为首的28位侯爵。同时也早早地就将长子朱标立为了太子,稳固了国本。历经近20年的征战,天下终于安定,民心归附,虽然北逃的北元时不时还进犯边境,但终究兴不起什么大浪了,帝国一切都在正常运转着。但令朱元璋没想到的是,太子朱标竟先自己而去世,朱元璋深知,国无储君,国本必将动摇,无奈之下,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作为帝国继承者立为了皇太孙,但当时朱允炆尚且年幼,在朝中又没有什么威信,在朱元璋看来,太平年间,这帮开国元勋不再是社稷之福,反而是祸患,因为这帮人个个都能征善战,并且还手握重兵,平日里还耀武扬威的,也就只有自己镇得住,自己活着倒是好办,但人固有一死,自己去世之后,年幼的朱允炆肯定是镇不住这帮开国功臣的,到时候要是当中有人效仿自己,起兵造反,大明王朝说不定就断送在自己孙子手里了!
必须在自己去世之前解决掉这帮开国功臣,这样,自己才能放心地将大权交到孙子手里!这应该是朱元璋晚年考虑最多的事情了。
朱元璋可没有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耐心,他的办法比较简单,那就是杀,首先倒霉的就是德庆侯廖永忠,洪武八年(1375年)三月,廖永忠因僭用龙凤等违法之事被赐死,接着就是胡惟庸案、蓝玉案,杀了几万人,牵连了大批开国功臣,到最后,开国功臣几乎被屠杀殆尽,所剩无几。
这也产生了一个副作用,那就是在后来的靖难之役当中,建文帝朱允炆陷入了一个几乎无良将可用的尴尬局面。这也是朱元璋当初没有想到的吧!
客观来讲,很多开国功臣不法之事是实,但谋反却都没有真凭实据,朱元璋之所以要这么做,完全都是出于继任者打算,这其中有段经典对话就可以看出其用意,有一次,朱元璋又准备杀掉大批功臣,太子朱标看不过眼,劝他:
“陛下诛夷过滥,恐伤天和。”陛下你滥杀无辜,恐怕会得罪老天爷啊!
对此朱元璋不作声,只是叫人找了一根带刺的木棍丢在朱标面前,让朱标去捡。朱标也不傻,看见有刺自然不动手。朱元璋冷冷的看着他说:
“汝弗能执欤?使我运琢以遗汝,岂不美哉?今所诛者,皆天下之刑余也,除之以安汝,福莫大焉。”你不敢拿有刺的棘条,我帮你把这些尖刺除掉!我之所以杀掉这些猛将功臣,是为了让你稳坐江山,不用为他们日后造反而忧心!
从朱元璋父子两的这段对话当中,我们就可以明显看出他屠杀开国功臣的动机了!
结语:朱元璋之所以要大力清除开国功臣,主要是为了替继任者留下一个稳定的统治环境,从根本上消除将来开国元勋们造反的可能。事实上,这帮开国功臣中的很多人有罪不假,但罪不至死,有些甚至还是朱元璋的姻亲,根本没有什么谋反的理由,所以,应该说,大部分是被冤杀的。这些朱元璋也未必不清楚,但为了继任者考虑,他毫不犹豫地向曾经的生死兄弟、亲密战友举起了屠刀,下手毫不手软,最终,这帮开国功臣几乎被屠戮殆尽,得善终者寥寥无几。一将功成万骨枯,一帝功成,何止万谷枯!
历史上很多开国功臣大都没有好结局,他们追随君主打天下,但换来的不是自己功成身退,就是被贬杀,甚至灭族。东汉是历史上少有的优待功臣的王朝,光武帝“退功臣进文吏”,封侯褒扬,给功臣尊崇的地位和优厚的经济待遇,让功臣居家静养,日常不任官职,多数功臣“委而勿用”,优游享乐以度天年。北宋著名的“杯酒释兵权”,宋太祖赵匡胤用一杯酒就解除了开国将领的兵权,这些功臣领取良田厚禄,置大屋,购美妾,享尽富贵,终老此生。但是汉朝和明朝的功臣可就没这么幸运了,他们大多被杀、被灭族。那么这些开国功臣为什么大都是这样一个结局呢?
01功高震主在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的过程中,韩信功劳甚大,”灭魏,徇赵,胁燕,定齐“后来又参与垓下之围,彻底击败项羽,其将兵之能远在刘邦之上。天下初定,刘邦开始猜忌韩信,先是收夺了韩信的兵权,把他从齐王改封楚王,后来又降爵封淮阴侯。后来陈豨做反,韩信被怀疑做内应,被吕后设计杀死,并诛三族。
朱元璋平定天下后也对功臣有所猜忌,恐其居功枉法,图谋不轨。朱元璋借胡惟庸案和蓝玉案,清理权贵和不法功勋。明朝的三十四位开国功臣,被朱元璋杀了三十个,仅仅只剩下四个人继续为大明效力。
02贪赃枉法长孙顺德,唐朝建立的时候被封薛国公。李世民即位后,他贪污受贿,屡次犯法,最后被免除官职。在明朝,死于贪赃枉法的功臣就比较多了,朱亮祖、廖永忠、胡惟庸、蓝玉等都在此列。当然,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朱元璋在为他的子孙铺路,他知道他的子孙即位后可能控制不了这些开国功臣,所以就借机削权打压,防止他们起来造反。
大部分开国功臣之所以落不下好下场,主要还是因为他们功高震主。在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体制下,皇帝是一家的,天下是皇帝的,所以没有君主愿意被人夺权,天下改名易姓。他们也不愿意身边存在这种隐患,那种感觉如坐针毡,如芒在背。所以皇帝都会找巧妙的机会来消除威胁。
【这里是历史学苑。每天都会跟大家分享一段有趣的历史故事,以史鉴今,开创未来。喜欢的小伙伴不要忘记关注转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