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好的!!!学校环境不错!!!老师也挺负责任的!!!学生公寓为三室一厅的居家式结构,每室4人,所有房间全部朝南,宿舍提供24小时热水,配有独立卫生间,沙发、电话、电视机、网络接口等,每个学生拥有单独的书桌、学生公寓24小时有人值班。学校现有三个学生食堂,还有风味小吃窗口。生活区还配备了超市、洗衣房、浴室、开水房、理发店、自助银行、通讯营业厅、书店、医务室等。
南京工程学院究竟是一所怎样的大学?
南京的名校很多 所以像南京工程学院这样的学校名气就给打下去了 其实如果苏大在南京的话 名气也只会一般 南京很多学校都比苏大好.
南京工程学院是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省属本科院校,是一所以工学为主,涵盖经济学、管理学、文学、理学、法学等多学科的高等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是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第二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单位和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应用型本科院校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学校坐落于“六朝古都”南京市,现有普通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4711人,成人教育函授在籍学生6676人。
办学条件 学校占地面积2800亩(含科技产业园区),各类校舍总建筑面积近6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达到15.7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32亿元。有各类实验室157个、实验中心33个、实习(实训)室88个、实习(实训)基地15个、校外实习基地112个。有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室1个,省级高等学校基础课教学示范中心3个。以现代化、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图书信息中心建筑面积3.85万平方米,馆藏印刷型文献127.47万册、电子文献63万种(套)。建成了覆盖全部校园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和信息化管理平台。学校各项配套服务设施不断完善,校园依山抱水,环境优美,各类教学、生活、运动设施齐全,教学仪器设备先进。
南京工程学院三维地图、校园实景展示:
学科专业 学校现设有机械工程学院、材料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电力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通信工程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车辆工程系、环境工程系、人文与社会科学系、外语系、基础部和体育部共16个院(系、部)以及工程基础实验与训练中心、先进制造技术工程中心、电力仿真与控制工程中心等3个工程中心,并设有继续教育学院和民办二级学院——康尼学院。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始终与机械、电力行业发展紧密联系,学校缘机、电而生,因机、电而强,在服务、奉献机械、电力行业建设中迅速发展壮大。长期以来,学校高度重视与机械、电力行业的密切合作,形成与两大行业深厚的历史渊源。学校组建以后,坚持继续为行业服务的特色,坚定不移地走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促发展的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依托机械、电力等学科专业优势,以机械、电力产业链为主线,整合优化资源,构建了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会计学、建筑学等专业为主的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现有本科专业35个,专业方向69个,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热能工程被列为省级重点建设学科,自动化专业被列为国家首批特色专业建设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自动化专业被评为省级品牌特色专业。
师资队伍 截止到2007年底,学校共有专任教师956人。师资队伍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293人,占师资总数的32.55%,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77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458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师资总数的59.44%。教师队伍中,有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18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人选8人,江苏省中青年优秀骨干教师30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 资助计划3人,现有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4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
教学改革 学校具有深化教育教学教学改革的优良传统。从1987年起,学校就借鉴德国办学经验,先后与华东工学院(现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工学院(现江苏大学)联合创办“3+1” 本科专业,培养了一批很受社会欢迎的本科层次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在专科办学过程中,经原国家教委批准,率先在全国高工专中实施“小范围、大幅度”专业教学改革,建成了一批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和示范作用的专业,电网监控专业“两条线”的教学模式获得了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为推动我国高等工程专科教育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学校组建后,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突出教学改革在教学工作中的引领作用,深入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全面实施教育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创建了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4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11项;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江苏省精品(优秀)课程(群)9门,建成(立项)校级精品(优秀)课程(群)77门;主编出版的教材178本,列入“十五” 国家规划教材28本、“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52本。建成国家级精品教材1本,建成(立项)省部级精品(优秀)教材13本。2007年,机电控制类专业被教育部遴选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人才培养 近一个世纪以来,学校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已先后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以及机械、电力事业的发展培养和输送了10万余名各类工程技术专门人才和管理人才。学校毕业生遍布华夏,在祖国的各个地方,在机械、电力以及核工业等各个领域都有学校毕业生奋斗的身影和前进的足迹,一大批毕业生成为行业领域中的中坚和骨干,他们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地奋斗在工程第一线,为国家富强、特别是为机械、电力行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近年来,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着力培养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一线职业工程师,毕业生以思想政治过硬、专业基础扎实、综合素质好、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强、发展后劲足而受到社会的普遍欢迎和广泛好评。2003年以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连续被评为“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校企合作 学校贯彻“学以致用”办学理念,遵循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坚持走产学合作教育之路,不断创新校企合作思路,提升校企合作层次,扩大校企合作规模,丰富校企合作内涵,创建了多元化、多样性校企合作模式。合作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选派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强理论研究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参加学校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直接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建设以及教学实践等。合作企业还通过多种方式直接参与学校各类实验室的建设,学校先后与美国GE Fanuc公司、UGS公司,德国西门子公司、博世力士乐公司、海克斯康测量技术集团、日本三菱公司、法国施耐德等著名大型跨国公司以及江苏省电力公司、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南瑞继保等25家国际国内大型企业合作,协议投入3.3亿元共建实验(实训)中心,目前已完成投入1.8亿元。通过开展多元化、多样性的校企合作,搭建了校企相融的桥梁和联合育人的平台,为学生营造了掌握行业最新设备、最新技术和了解企业文化的工程环境,也为企业提供了展示其技术和产品的窗口,建立了“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形成了鲜明的校企合作办学特色。
科研产业 在教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的同时,学校高度重视科学研究与产业发展工作,学校整体科研能力和校办科技产业效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实现了校内产学研的良性互动。2005-2007年,学校共承担包括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各级各类科研课题495项,科研经费到款1.63亿元,2007年,实现科研经费到款5896万元。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先后建成省级工程中心4个,征地237亩建成学校产业园区,有力地促进了科技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2007年,产业销售总额达到4.5亿元。“十五”以来,产业依靠学校的支撑,充分发挥产学合作的优势和产业园区的科技孵化功能,申请并获批准专利项目61个,获国家重点新产品称号3项,获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3项,获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机械工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学校现有科技产业7个,其中,南京康尼新技术有限公司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并被南京市委、市政府评为优秀企业,另有两家企业被评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