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田晓鹏导演的一部《大圣归来》横空出世,让我们高呼一声:中国动画有希望!
多年沉寂,突然在今年公布两个重磅动画作品:《西游记之大圣闹天宫》和《深海》。
外加一部真人版电影《三体》。
其实对于前两部动画,我反倒更期待一些。前者据说与《大圣归来》毫无情节上的关系,完全是独立展开。
“大闹天宫”的故事,已经拍过很多次了,这是原著中最经典的一个段落。只要保持骨干精神,怎么重拍都会有戏。重要的就是把打斗场面做好,相信田晓鹏在这方面不会差。
《深海》我就更期待了。
我曾经在现场也听到易巧连连主推这个项目。看来是对这个作品有着相当的认可。
故事是田晓鹏自己酝酿多年的,恐怕是要打破现在3D动画全都取材于中国神话的套路。
特效看点主要是水。
做动画的都知道水有多难做,田晓鹏看来也是想死磕国内动画的薄弱环节。
做成什么样,拭目以待。
再回到《三体》。
别说什么“不要拍摄”“不要拍摄”的了。
国内科幻题材就大刘这么一个大IP,《三体》又是其作品的重中之重,总要拍的。
大体来说,我觉得交到田晓鹏手里,还是比较放心。至少,不会烂。
中国这些做动画的,有一点好,不会膨胀。
最怕是交给那些拍过一两部成功真人电影的,肯定就是往烂的去了。比如去年那部《上海堡垒》。
交给田晓鹏,相信也是商酌许久。有经验也不只他,为啥不交给饺子或者郭帆?当然也可能后两位手头有项目,抽不开身。
更有可能的是,《深海》虽然还未最终完成,但应该是看过的都被惊艳到了。十月文化作为国内最早出成果的动画公司,在《大圣归来》五年后,其水准只会高不会低。
所以,从这一点来看,找十月文化和田晓鹏,是最合适的选择。
不过,科幻电影找动画导演来拍,其实有利有弊。
利在于,可以保证特效镜头部分的质量,这方面田晓鹏的确在国内是佼佼者。
而弊在于,对于真人表演的指导,恐怕是缺乏经验的。
因为动画演出和真人表演虽然目的相同,但需要的技巧并不相通。
我记得《三体》第一部,能展示视效部分的也不多。主要都集中在“三体”网络游戏里了。
所以,在改编时,最好是大段删掉现实的故事线。削去田晓鹏比较弱项的部分。
如果能把“三体”网络游戏里的虚拟世界做好,其实也就算是一种成功了。
除此之外,我主要担心一点。
那就是作品的基调,会不会大动。
从《大圣归来》来看,田晓鹏追求,或者说擅长的调性,恐怕与《三体》有点远。
大刘写的小说总体来说,都挺压抑的,一方面注重悬念的营造,一方面暗含着一股冷酷的意味。
但动画导演其实往往更偏爱走“燃”的路线。
《大圣归来》最出彩的地方,其实就是孙悟空变身的桥段。
去年的《哪吒》也是主打燃的调性。
《三体》咋燃?
第二部好像还可以这么走。第一部我记得看到最后,真是沉痛一击:太残酷了。
这种调性,的确也不太适合做成大众喜闻乐见的电影。
但是你想收回高额成本,电影就必须做的大众化。
所以,我很怀疑这部《三体》的剧情最后是不是也会被改得面目全非。
就像同样是大刘的《流浪地球》,小说也是残酷冷血得要死。而电影版基本只留下一个设定,其他全盘推翻改编,最后要的就一个字:燃。
改得好吧,也行。
我对电影改编,一向看得开。只要拍得好看,管他忠不忠实原著。
但是,看过《三体》的读者太多了,就怕到时候不买账。
要是改失败了,那就更糟了。
所以说,这个项目真的是太难了,挑战性极高。
彩条屋两位大佬跳到十月文化,尤其是易巧担任《三体》制片。应该也是为了在资金、资源、前期筹备、技术联合等方面提供最大力的支持。
易巧掌舵彩条屋那么多年,应该是国内动画业资源最丰富、成绩最好的制片人了。
他有一句话说的挺好。
原来是想用5年做产品,5年带动产业,5年形成产业链。
现在看来这个想法太理想了。
核心还是得靠产品为支撑。
没有产品,就不会有产业。
加上这半年疫情,整个电影行业都快垮了。原本铺了一小部分的链条,全都中断。
这回光线的人事大变动,既有无奈的成分,也有转型的意愿。
就像王长田所说,未来由光线往各大制片公司调动人事,会变成常态。
也就是说,要向制作前线输送人才。
我还是挺认可这种做法的。
大佬不能都坐在后方,发命令,看成果,收账。
要顶到一线去,为制作团队保航护驾。
不过,一定要避免一件事:不要内讧!
制片人和导演话语权都很重的时候,并不是好事。
希望好好合作,好好拍摄。
大家嘴上说不愿意,心里可都盼着好结果呢!
最后总结:
肯定得拍的。拿大IP发展科幻电影水准,是最稳妥的做法。应该不会烂。平庸的可能性比较大,但话题依旧会很热。对国内视效技术的推动和产业的联动,一定会非常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