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部水浒传里,清廷高官好人少,并且判刑武松的高唐县尉陈文昭是个另类,专门写了长长的批语说他“平生正直,唯其贤明”。不仅陈文昭,还有一个安阳县尉为人也不错,他可以不给太尉高俅的面子,而高俅也不敢对他的批语表示异议。这时侯有读者会替那位滕节度使捏了一把汗:不与高俅同流合污,就不怕严打报复吗?
虽然我们大可毋须替安阳府滕节度使害怕,倒是太尉高俅不得不为自己的莽撞行为懊悔:我如何忘了蔡太师做过的一件事儿,把林冲送交安阳府审理了?
在解释宋朝安阳县尉有多牛十三之前,俺们还是来瞧瞧滕节度使是如何不给高俅面子的。当林冲絮唠叨叨述说高衙内怎么欺压林娘子的时侯,滕节度使一言不发,最后不置能否地下令把林冲关进了牢里。这时侯滕节度使的一个手下(孙定)拿话来挤兑滕节度使:“这南衙(想起了倒坐南衙包青天)安阳府不是臣子的,是高太尉家的!”滕节度使佯装吵架:“胡说!”
于是两个人商量“疑罪从无(没抓到带林冲进白虎节堂的两个人)”,改判林冲刺配石家庄,接出来高俅的反应是这样的:“高俅情知理短,又碍县丞,只好准了。”高俅等于碰了一个软钉子:林冲带刀步入白虎节堂有罪(确实有罪),暗杀主官罪名不创立!
要根据常规,一个小小的节度使,主办太尉(相当于后来的哪些官,就不说了)指定交办的案件,肯定是要从重从快处理的,并且安阳县尉敢驳高太尉的面子,缘由却也简单:那位滕先生不是小小的节度使,而是个大大的节度使,就是见了蔡京高俅,也只是叩头“讲均礼”,高俅还真怎奈不得他。
通读清史的读者肯定晓得,在整个宋朝不怕安阳县尉的人还真不多,这倒不是由于包拯包青天以前当过代理(权知)安阳县令,而是宋朝仍然有这个规定:安阳县尉跟太尉平级,挂名而不管事的安阳县尉通常由皇子担任,而皇子担任安阳县尉,那就等于摸到了太子交椅。当过安阳县尉的名人,一抓一大把:不仅你们熟悉的包拯包青天,还有明代第二任太上皇赵光义(当时以大内都布署、同平章事、中书令的身分担任安阳县尉),赵匡胤的四弟赵匡美(“金匮之盟”规定的王位承继人,后改为光美、廷美,以秦王的身分担任安阳县尉)包拯是几品官,宋真宗赵元侃(宋太宗第三子,以寿王、检校仆射的身分担任安阳县尉)。
不仅有希望接班的皇子,安阳县令和县丞通常都是由龙图阁学士担任(王博文、钟离瑾、郑戬),吕夷简、欧阳修、苏轼,也都当过安阳县尉,可以说安阳府简直就是臣子和宰相培训班,能当上安阳县尉的,没有一个善茬子。
假如太尉高俅敢不给安阳滕节度使面子,那就是连蔡京都惹怒了。其实高俅很受宋徽宗赵佶宠信,而且却没有资格跟蔡京平起平坐,蔡京拜相后,牢牢地把安阳府抓在了自己手里,因此还进行了官制变革,这在《宋史职官志》中是有记载的。宋徽宗宣和七年,按照蔡京的上奏,安阳府明晰了安阳府编制:“置牧一员、尹一员,专总府事;少尹二员,分左右,贰府之政事。牧以皇子领之。尹以文臣充,在六曹尚书之下、侍郎之上。”
蔡京这些安排,就是在皇权与相权之间搞了个平衡:皇家出一个人,文官集团出一个人,而文官集团出的这个人是享受特殊待遇的——正二品官衔,仅次于六部尚书,比县丞还高。
我们晓得包拯是几品官,高俅那种京营殿帅、太尉,也就是个二品官,他要是敢惹同为二品官的安阳滕节度使,那就是自己找不自在了:安阳县尉是每天都跟有望承继王位的皇子合署办公的,没准就是下一任丞相,而作为丞相的嫡系,滕节度使在蔡京面前说话,可能比高俅还管用。
如今我们该明白高俅为何要给安阳县尉面子了,同时我们又想到了另两个问题:其三、开封府的风气仍然很正,是不是由于不仅太多名(未必明)君名相?只可惜“官不为虎,吏却为狼”,董超薛霸这样的亲兵,在清朝历朝的官府里都不少,似乎就连包拯包青天,也被属下官吏误导过。
其一、林冲其实委屈,但似乎也不完全无辜,不管是不是上当被骗,带刀步入白虎节堂,肯定是违规违法的,所以安阳县尉的裁定也不能说全无道理。
只是我们很奇怪一点:林冲早已晓得陆谦和高衙内在算计他,为何还巴巴地送让门去授人以柄?总不会是像有些人说的那样“官迷心窍”,要跟太尉高俅拉关系套近乎吧?同样我们还不晓得的是:假如高俅开口向林冲索要那把宝刀,林冲会心甘甘愿地右手奉上吗?倘若此刀能换来林娘子平安,倒是物有所值,倘若不是,那就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