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张志和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西塞山在今浙江湖州城西,山势幽深险峻,山坞密植桃树,春来漫山红遍,景色迷人。山前有一大湖,名叫凡洋湖,水色清绝,物产丰富,盛产鳜鱼、鲈鱼。这首《渔歌子》词宛如一幅西塞山风景画。
诗人捕捉了山前的一片景色:高处有从水田飞入上空的白鹭丝,低处有落英缤纷的春水绿波,以及鲜美可口的肥嫩鳜鱼。江南水乡张志和渔歌子,多美的地方啊!又正逢桃花汛泛之时,江南春色方浓。
诗人来到西塞山时,细雨霏霏。那烟雨迷蒙的景致,使人感到连空气都那么清新而潮润,仿佛有一股蒙蒙水气在浮动着,这使江南的春天显得更富有诗情画意了。“杏花春雨江南”,春雨中的江南,是别有一种韵味的。
这是多美的境界,陶然其中多好啊,无怪乎上此时头戴“青箬笠”、身披“绿蓑衣”的渔父,在“斜风细雨”中怡然自得,他不仅“不思归”,而且似乎找到了人生归宿,认为此地乐,“不须归”了。与其说他是在斜风细雨中钓鱼,不如说是在尽情享受大自然之美。钓翁之意不在鱼,在乎山水之间也!
这首词就像一幅画,一幅山水画。画的色彩明丽清新,青山、绿水、红桃、白鹭,相映成趣,渲染了江南二月五彩缤纷的盎然春意。那碧波之上青的箬笠绿的蓑衣,又给画面涂上一层清雅的色调。
画的构思也别具匠心。由山而水,由飞鸟而游鱼,由上而下,由远而近,空间感很强。画面上各种景物都呈动态:鸟飞鱼跃,水流花飘,风斜雨细张志和渔歌子,扁舟垂钓,大自然的一派生机跃然纸上。
更可贵的,这幅用词笔写成的画,不只是自然景物的再现,而是以景写情,景中含情,在词人笔下,花鸟皆有情。“西塞山前白鹭飞”,一个“飞”字,写足鸟儿自由自在之意。“桃花流水鳜鱼肥”,一个“肥”字,抒出人们喜悦艳羡之情。白鹭,食鱼之水鸟,本为鳜鱼而来,“鳜鱼肥”三字既照应了前句的“白鹭飞”,又引出了下文的渔翁来。这个渔翁不是别人,就是词人自己。他给自己画的这幅渔父像,好一副翛然脱俗,优游自在的风度啊!
据史载:张志和,金华人,十六岁举明经,以才学为唐肃宗赏重,令翰林待诏。后坐事贬职,归隐江湖。与颜真卿友善,闻真卿任湖州刺史,驾舴艋舟来访。真卿以舴,艋舟敝,请命更之,答曰:“倘惠渔舟,愿以为浮家泛宅,沿溯江湖之上,往来苕霅之间,野夫之幸矣。”性孤峻,甘贱贫,视轩裳如草芥,屏嗜欲若泥沙,宅渔舟,垂钓纶,自号“烟波钓徒”。但垂钓不设饵,志不在鱼也。
显然,他的这首《渔歌子》所以写得如此富有诗情画意,因为其中浸透了诗人对美好的大自然的深挚爱恋,以及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之情,这首词实寄托作者所追求的理想境界。清代诗评家刘熙载说《渔歌子》寄寓了志和“庄叟濠上”之志,是很有眼光的。
中晚唐的小令词,多为抒情之作,写景之作屈指可数,写景最为脍炙人口的就推这首《渔歌子》了。写景而又能寓情志于笔墨之外,真切自然,不着痕迹,是它艺术上超群出众之处。
相传张志和这首小词问世之初,即名噪一时。颜真卿在湖州时,与门客会饮唱和,志和首唱此词,真卿、陆羽、徐士衡、李成矩等共和二十五首,涯相夸赏。这首《渔歌子》对后世影响很大,后代文人有不少和作和仿效之作,但都未若原词之妙通造化,因而有“风流千古”之誉。
可惜“烟波钓徒”终殁于烟波之中,死时才三十岁。颜真卿为作碑传,今存《浪迹先生玄真子张志和碑》一文,是研究张志和最原始最可靠的史料。张志和死于平望(今属江苏吴县),平望莺脰湖立有元真子祠。清陆以湉《冷庐杂识》记载了元真子祠前的一副对联,其词曰:“泛镜水千塍,归来餐菰饭莼羹,地真仙境;听棹歌一曲,随处有荻花枫叶,我亦渔人。”笔意潇洒,堪为斯人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