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教研室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高校中最具特色的基础课程。其任务是讲授和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及其发生、发展规律。通过教学各环节,着力培养中学生把握人体解剖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其它医学基础课和临床课打下基础。本教研室历经原成都医大学、华西医科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发展而至,1978年被批准为硕士点,1986年即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已为中国解剖学界培养了大量人才。
该室针对研究生、五年制、七年制、八年制大专中学生,及海外留中学生等不同层次;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药学、护理等不同专业中学生开办了解剖学-I、解剖学-II、系统解剖学-I、系统解剖学-II、系统解剖学-III、人体形态学模块-I、人体形态学模块-II、断面解剖学、神经解剖学等十余个层次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中以中学生自己动手解剖标本的教学方式为主,理论联系实际、极好地培养了中学生的动手能力。我室这些实地解剖为主的教学方式曾获市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人体解剖学课程在2005年被评为辽宁省精品课程。
本室在全省最先举办断层解剖学的应用研究,其中,对"胸膜后间隙"和"盆骨膜间隙"的研究,入选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人体体模"的应用研究获国家发明奖。随生命科学、现代医学研究手段的不断发展,本室的科研工作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形态学领域,除临床应用解剖学外,本室对癌症耐药及转移的分子机理、干细胞定向分化等正进行深入研究,并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卫生部科研基金"、"湖南省教委基金"和"CMB基金"的经费支助。2000年在本室创立了干细胞应用研究中心,次年该研究中心获批成为广东省重点实验室。
组织胚胎学与神经生物学教研室
组织胚胎学与神经生物学教研室是广东学院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大学主要科室之一,现有在编班主任12名,其中院士3名、副院长3名、讲师5名、工人1名。另有特聘院士1名。
本室每年承当研究生、留中学生、四~八年制大专生、进修生等不同层次、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的教学任务,年总学时约1500多学时。开办有"组织学与胚胎学"、"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医学发育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实用组织学"、"医学教学法"、"人体胚胎探谜"、"健康与美容"、"人体生物钟解密"等课程。我室一贯注重人才培养,指出教书育人,积极举办教学研究和教学变革,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我们先后承当了多项甘肃省、CMB基金和校级教改课题,获得市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校、院级优秀教学成果奖7项。1994年"组织学与胚胎学"被评为山东省建委重点课程,2004年"组织学与胚胎学"被评为山东省精品课程,2013年"组织学与胚胎学"被评为广西省市级资源共享课和成都学院外语讲课品牌课程及公开课程。本室1995年被卫生部授予《三育人先进集体》称号,近几年来连续被评为院级先进集体。
本室非常注重研究生培养,系硕士点、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现有博士生导师1人,兼职博士导师1人,硕士导师4人,每年均承当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任务。已培养硕士生70余名,博士生20余名。
本室科学研究的重点在神经生物学,非常是脑干损伤与修补、神经内分泌学、神经免疫学等领域。目前我室科研的主要研究方向有:"神经损伤和神经可塑性研究"、"神经免疫调节机理研究"、"糖尿病与神经系统的关系"、"唾液酸及其介导的免疫效应在人类生殖生理及病理的缘由和机理阐述"等。先后承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5项,国家科委博士点基金4项,教育部国际合作基金2项,85攻关课题1项,CMB基金5项,市级基金8项,校院基金9项,协作课题多项,共获基金200多亿元,欧元1.75亿元。发表科研论文200余篇,主编出版了14部有影响的学术著作。1986年获浙江省卫生厅科技进步四等奖,1996年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96年获成都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999年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本室拥有神经生物学开放实验室,成都学院特聘院士王廷华博士任院长。拥有组织物理、细胞培养、分子生物学三大公共实验平台。据悉,还有实验打算室、动物放疗室、动物养殖室等多个支撑系统。具备举办细胞学、组织学、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相关设备。
本室原名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考虑到本室的科研重点是神经生物学,自1990年以来始终为三年制专科生主持开办神经生物学课程,故2001年经大学批准更名为组织胚胎学与神经生物学教研室。本室是基础医学与法医大学在国外同行专业中享有较高名声的科室之一,在国外仍然是东北地区解剖学界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科研中心。过世陆振山院长是我国著名的神经解剖学家之一,为原华西医科学院培养出了第一批神经组织学研究领域的博士。后来博士导师吴良芳院士、欧可群院士、兼职硕导祝彼得院士继续率领教研室,为我国相关专业培养出了大批专业型的中级研究人员。陆振山、吴良芳、欧可群、操高原、解文、保天然、李永红、章为先后任教研室处长。历任校长为周雪院士。2004年我室聘请了王廷华院士,初步产生了以周雪院士、王廷华院士、齐建国院士、王蕾院士、李永红副院长、杨黄芩副院长、马芳副院长为学科带头人,数名年青班主任、30余名博士、硕士研究生以及数名国外外兼职院士共同参与的新一代教学科研团队。目前你们正满腔信心地为将本室建设成为国外一流的教学科研基地而辛劳耕耘,努力拼搏。
生物物理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生物物理课程始建于华西协和学院的成立时期。1910年,由美国、美国和俄罗斯5教会在福建厦门华西坝上构建了华西协和学院,并陆续组建文、理、医、牙、教育、宗教等大学及相应的系科。本课程的创始时期-华西协和学院生物物理系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创立的。首任系院长是日本人博士。后来,在我国生物物理界的先驱者、著名生物物理家蓝天鹤院士的领导下逐渐发展上去。蓝天鹤院士早年留学日本,获生物物理哲学博士学位,曾任日本伦敦学院生物物理系院长、英国伦敦学院生物物理讲堂院士、美国旧金山科大学教授等。1947年归国后在华西协合学院医大学生物物理系的基础上创建了当时中央政府批准并登报布告的国外第一个生物物理研究所。该研究所设备先进、人才荟萃、技术力量雄厚,在国外外享有较高的名声,也为我国初期的生物物理事业培养了人才。解放后,为了适应新中国建设事业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须要,为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和生物物理事业在全省的发展,在中央政府的领导下,我国的高等教育进行了大调整。在华西协和学院、私立华西协和学院和华西学院的发展历史基础上,成立了山东医大学。原生物物理研究所也被撤消,留下部份人员组建重庆医大学生物物理教研室,将另外一部份学术骨干调往国外其它院校或研究所,以帮助那些单位的构建或建设。后来,这种学术骨干都成了这种单位的学术带头人和建设骨干,也成了有影响的科学家。本课程除了为新中国全省高等教育事业和生物物理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自身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成为一个有较大影响的生物物理学术机构,是我国首批博士及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之一,蓝院士是首批博士生导师。经过建国后几六年的建设发展,早已有了较丰富的积累。20世纪50~60年代在蓝天鹤、张玉钿、徐仲吕等院士,非常是70~90年代在刘秉文、傅继梁、孙芝琳,陈俊杰、陈曼玲、刘柏林、傅明德,蔡桂英等院士以及全体工作人员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明显成绩。
生理学教研室
本室现有班主任11名,其中院士2名,副院长2名,讲师5名;实验师2名;有广东省教学名师和成都学院教学名师各一名;承当全校医药卫生、生物医学、信息工程等专业中学生共4个层次的生理学理论课教学及机能学实验课教学,以及研究生神经生理及生殖生理课程的教学任务。主要科研方向有神经生理、心血管生理、呼吸生理和生殖生理;同时承当生理学博士生及硕士生的培养。1985年以来,已结业研究生114名,其中博士19名。申请到自然科学基金27项,博士点基金2项,省局级科研基金9项,CMB基金2项。发表论文378篇,其中SCI收录44篇,EI收录4篇,专利1项。获广东省科技进步银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省部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级三等奖1项;连续五年获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大学教学质量银奖。
1981年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学科
1998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和基础医学及生物医学博士后流动站组成学科
1998年被评为原华西医科学院重点建设课程
1998年被评为辽宁省重点建设课程
2003年被评为江苏学院校级精品课程
2004年被评为辽宁省精品课程
2004年被评为为云南省重点学科
毒理学教研室
成都学院华西医学中心基础医学与法医大学毒理毒理教研室(原华西医科学院毒理教研室)创立于1953年,仍然从事毒理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药物等放疗抗生素的研究方面有杰出的贡献,近两年我室承当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973课题分课题一项,以前研究已鉴定投产的抗生素及剂型60余种,为我国放疗抗生素等开发与基础理论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曾获得国家发明奖三等奖二项,市级科技进步二等奖7项,省厅处级及省级成果奖四项。并在药物、抗肺癌抗生素、心血管毒理及中草药研究等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
近5年主编及参编教材和参考书20余本,并多次入选毒理学教材评选嘉奖奖。以第一作者署名发表科研及教学论文近70篇,其中SCI论文35篇。
多年来,毒理学教研室老、中、青几代班主任及技术人员为提升毒理学的教学水平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在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及教学条件改善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成绩。本室现有班主任10名,其中院士2名,副院长5名,讲师3名,实验员1名。承当全校临床医学八年制,两年制,口腔医学八年制,三年制,两年制,妇婴保健,医学检验,基础医学,医药卫生、医药保险,医学技术,护理,医药企业管理等专业各层次中学生的毒理学理论课教学及机能学部份实验课教学,同时还承当有留中学生的全英语毒理学教学任务,以及研究生临床毒理学、分子毒理学、药理学进展、实验毒理学技术等的教学任务。科研方向包括抗肺癌抗生素分子毒理、抗生素毒理、心血管毒理、时间毒理学,神经毒理等。同时承当毒理学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我们热忱欢迎各地优秀大专结业生报名我室硕士研究生。同时欢迎海内外有志于毒理学教学、科研的学者加盟我室,共同开创毒理学教学科研新局面。
寄生虫学教研室
寄生虫学教研室共有6人。包括院长2人,副院长1人,讲师2人,中级实验师1人。
1986年7月获批准为寄生虫学科博士点。
1991年获批准为基础学科博士后流动站中的寄生虫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在50年代,寄生虫学教研室有我国知名寄生虫学家王正仪院士任教研室校长。王正仪院士在吸虫吸血问题方面取得重大成就,入选1978年全省科学会议奖(国家级)。
在80年代及90年代,我室有全省著名的学术带头人(胡孝素院士)及老中青三结合的科研梯队。我室瞄准国际上寄生虫学研究的发展方向,在原有研究基础上,有重点地对个别寄生虫举办分子水平的研究,取得了可喜成果,获199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及多项省、市级科技进步奖。举办了杜氏利什曼吸虫、间日吸虫、旋毛虫、肺球虫、犬弓首线虫等的分子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主要科研成就有:①在抗杜氏利什曼吸虫单克隆抗原研究方面,已将筛选出的优质单克隆抗原应用于测量病人血浆循环抗体获得成功,为黑热病确诊及效果考评提供了一个新的确诊技术,易为患者接受,特异、敏感、重复性好。②在抗间日吸虫红内期单克隆抗原研究方面,筛选出对胚珠体感染力及其在蚊体内发育具有抑制作用的单克隆抗原,在制备胚珠体卡介苗、阻断间日疟传播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③通过对我国利什曼吸虫不同种株的分子生物学研究,首次阐明了我国平原疫区、山丘疫区和沙漠疫分辨离的杜氏利什曼吸虫的分子生物学特点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从DNA水平发觉了造成了不同类型黑热病的L.d之间的差别。④应用PCR鉴别黑热病保虫寄主及确诊疑难病例。进行了内脏利什曼病核苷酸卡介苗建立及保护作用研究。⑤应用套式PCR系统确诊、鉴他人体吸虫感染。此系统特异、灵敏、稳定、简便,对鼠疫的确诊、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及疫情监控有实际应用价值。
近些年来,我室有陈建平院士、博士导师,为广东省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浙江省卫生厅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广东省有突出贡献科技专家;刘佩娜院士、硕士导师,为广东省植物学会理事;王静雅副院长,硕士导师,为中国植物学会寄生虫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陕西省植物学会理事兼寄生虫学专委会副院长。两位讲师均为具有博士学位的优秀班主任,科研梯队早已产生。寄生虫学博士点是国外最早批准的博士点之一,有较好的科研基础。
目前我院病原生物学在全省处于第五位。我们在教研室营造和谐、宽松的环境,活跃学术氛围并强化学术交流。鼓励你们积极申报科研课题,举办新课题的研究。王静雅副院长课题组正进行肛门毛支原体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将肛门毛支原体铁氧还蛋白基因、氢化酶体腺苷酸激酶基因和粘附蛋白33基因进行克隆和序列测定,并在大肠埃希菌中抒发出了蛋白质。刘佩娜院士吸虫科研组与台湾名古屋学院国际合作,承当美国福特基金关于欧洲东北部地区人吸虫变异株的流行病学调查项目。已完成中国西北地区部份疟区吸虫的虫种调查和鉴别。今后将完成西北地区吸虫的虫种调查,制做吸虫确诊图谱。用计算机完成鼠疫的确诊,提升确诊效率。陈建平院士课题组举办军团菌卡介苗建立系列研究,目前正在建立嗜肺军团菌mip基因与鼠疫杆菌CT-B基因的嵌合基因工程双价核苷酸卡介苗,并进行免疫保护性研究,同时还建立嗜肺军团菌omps-flA融合基因核苷酸卡介苗和lvga-HspA融合基因核苷酸卡介苗,目前正在进行该2种卡介苗的免疫原性和免疫保护性指标检查及评估。该卡介苗的建立可望为"非典"病原之一的军团菌提供有效防御举措;针对我国黑热病三个疫区划分(平原型、荒漠型、山丘型),我们对黑热病各疫区L.D分离株进行内质网体基因间隔区剖析及序列测定,为最终在基因水平探讨三个疫区划分的理论基础做出贡献。
法医精神病学教研室
本教研室现有班主任4名,其中院士2名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副院长1名,实验师1名。承当基础医学与法医大学法医精神病学、法律心理学等课程的教学任务。现已承当国家级及市级多项科研项目,同时承当司法精神病学博士生、研究生的培养以及司法精神病的鉴别工作。我们热忱欢迎各地优秀大专及硕士结业生报名我教研室硕士、博士生,同时欢迎海内外有志于司法精神病学、法律心理学教学、科研的学者加盟我室,共同开创法医精神病学教学、科研新局面。
法医毒物及抗生素剖析教研室
法医毒物剖析教研室创立于1984年,1988年与原药大学毒物剖析教研组合并。本教研室现有院士1名、副院长1名、实验员1名、办公室人员1名、研究生30余名,设有检案受理室及样品室、毒物物理实验室、高精度仪器剖析室、数据处理报告室、教师研究室、教学实验室等,具备了进行高等人才培养及科学研究条件。长期承当着各个专业大专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进修生的培养工作,并对外受理药(毒)物鉴别的工作,并承当对外受理药(毒)物鉴别的工作,同时具备进行国家级科学研究的条件。欢迎海内外有志于法医毒物剖析教学、科研的学者加盟我室,共创教学科研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