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通用三大字体——楷书、行书、草书中,尤以楷书和行书为两大常见且实用字体。
初学者练字首先学习楷书和行书这两种实用性强的字体。而两种字体中,建议是先学楷书,再练行书。一般情况下写好这两种书体后就可以满足日常书写的基本需要了。
有人这么说:
初学者为什么要先练好楷书?
苏轼在书论中说:“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未有未能行立而能走者”。他又说:“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未能正书,而能行草......无是道也”,苏轼所提到的真(正)、行、草相对应的书体是楷书、行书、草书,并把这三种字体对应比喻成站立,行走和飞跑(立练教室注:古时的“行”即现在的“走”的意思,古时的“走”即现在的“跑”的意思),应该说是非常形象和生动的——苏轼此语虽然是针对毛笔书法而言,但我认为对练硬笔字也是同样适用。 对于初练字者,掌握字的点画用笔和间架结构是练字最重要的基本功,这方面相对来说楷书是最合适的字体,这就象是人先要学会站立,再学会行走一样的道理。
此外,练习楷书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用是练心,就是更能够把心练平和,即做到“心平气和”,甚至有人把楷书临习视作练“静气功”的一种。而行书在这方面相对会弱一些,更重于书写流利和抒发性情。 那么在什么时候可以从练楷书转为行书呢?总的来说,当练字者掌握了楷书的笔划规律、结字的间架基本结构后,就可以开始练习行书。行书准确来说,是正确书写方法下的快写法,主要使写字变得“笔势连贯”——楷书慢,行书快,行楷介于两者之间。楷书严谨注重结构,行书抒情注重姿态,各有千秋,各得妙处。
怎么理解“学书未必自楷始”?
在书法学界存在“学书未必自楷始”的观点。那么这又怎么理解呢?在我看来,这更多是针对成人练字来说的,一般成人因为已经常年用笔,对用笔的把握和运用并不生疏(这方面尤其是画家或者文书类工作者更为明显),所以对于成人来说,可不一定还一点一划从基本笔划和楷书练起,可以直接从行书练字也未尝不可。无论练哪种字体,最终要求都是要写得干净、整洁、规范、顺眼。
学硬笔字也一定要临习中国传统碑帖吗?
一般习字都建议从临摹字帖入手,而临摹字帖又建议从临习历代名字碑帖开始。所谓“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此话不虚。具体楷书范本象传统碑帖中的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赵(孟頫)、《灵飞经》等等,都是不错的范本。
选帖的总体建议是可以基于自己的喜好去选择。如果有条件,也可以在先帖前先听听硬笔书法行家或者专业硬笔书法老师的意见和建议。他们会根据个人性格或者喜好给出对应风格的字体选择建议。比如王羲之的字点画清丽、笔力秀劲,风格疏朗飘逸,会很受那些性格沉静的人的喜欢;而欧阳询的字体因为结构内敛谨严、笔势劲挺有力,往往是性格耿直办事严谨之人的首选;为人宽容大度,性格豪迈者则往往对颜体情有独钟......言为心声,书为心画,说得不无道理,不同的练字者对不同字体的喜好也不一样,若能根据自己的喜好、性格等等有针对性的先帖和练习,可能更容易达到事半功倍的练习效果。
当然这些都是毛笔字帖,对于硬笔练习者来说,在以上建议的基础之上,还可考虑一种捷径——选择一些硬笔书法名家或者专业的硬笔书法老师临摹的名帖入手。当然最理想的是能够在专业行家的指导之下进行练习,应该会更有针对性和达成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