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穿了,还是权力斗争的事。兄弟争,父子斗。
古代皇帝在怎么选择接班人的问题上,很是伤了一番脑筋。每个帝王都想立一个能继承大业的儿子,可每个儿子都觉得自己才是最有资格继承大业的那个人。
帝王们想来想去只好选择,立嫡不立长,立长不立贤。这样做虽然缺点很多,但在没有更好的办法时,这是唯一的一个好办法。
立嫡不立长
古代帝王们的婚姻都是政治婚姻,讲究的是强强联手,来巩固政权。所以嫡子都有王后娘家势力做支撑。
比如说周幽王,就是因为废嫡才灭亡的,(根本与烽火戏诸侯无关)。
立长不立贤
长子只有一个,一目了然,贤子就不好说了,各个时期对贤的要求不同,自然对贤的标准也不同。
如果帝王有十个儿子,十个儿子都觉得自己是最贤的那一个,如此一来就免不了兄弟残杀,宫廷暴乱。
帝王父子的权力斗争
立长最大的坏处。就是因为长子是帝王们最年轻的时候生的,那么老家伙的命,一旦长一点的话,长子做太子的时间就会很长,这样就出现了夜长梦多的现象。
太子当得时间越长,太子党的势力越大,与帝王争权的势头也越强。加上弟弟们联手捣鼓,太子的命运可就惨喽。
这个是真的,古代皇帝的长子,大多数下场都不太好。从秦朝开始,始皇帝的长子公子扶苏,再到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长子刘肥。唐朝开创者李渊的儿子李建成、唐太宗李世民的儿子李承乾,很多有名的皇长子,甚至是嫡长子,最后的结局都不太好。这是为什么呢?
▲大秦皇长子公子扶苏
这和古代早婚早育的政策有关。奉行多子多福说法的古代,愿意让家中男丁早早结婚生子,皇家也是如此。尽管加冠后才能娶亲,但很多皇子很早就有女人,早早的留下后代不稀奇。这些孩子多数是宫女丫鬟生的,在看中出身的古代来说,地位往往不高。
而皇帝这个位置,也天然的对皇长子有抗拒心。尤其是皇子长大后,身体已经走下坡路的皇帝看着年富力强的皇长子总没有乖巧听话的幼子舒服。而且皇帝还没到退休的年龄,皇长子已经成长到可以接班的年纪了,所以皇帝们都不喜欢自己的长子。皇帝都不喜欢的大儿子,下场如何也就不奇怪了。
▲被皇帝忌惮的大唐太子李承乾
皇帝的大儿子也会被兄弟们所妒忌。皇长子这个位置很不好做,不仅父亲会怀疑自己又异心,兄弟们也会把自己当做假想敌。因为在没有太子的时候,按照长幼尊卑的规矩,似乎皇长子是最有资格继承皇帝位置的。而一众惦记着皇帝宝座的兄弟们,自然会将皇长子视为眼中钉,肉中刺。这些人甚至会暂时合作,因为不扳倒“大哥”,其余的众兄弟谁都没机会。被这么多兄弟处心积虑的算子,皇帝的大儿子确实不太好做。
▲被众兄弟妒忌的康熙长子爱新觉罗·胤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