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思 唐·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作品背景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基本上是个中国人都会吟这两句诗。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写给谁的,为什么写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去看看这首诗背后的故事!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的诗人元稹。元稹,河南洛阳人,唐代中期的大诗人,他和白居易一起被合成为“元白”,中国文学史上非常著名的“新乐府运动”就是由他和白居易共同倡导的。所谓“新乐府运动”,听起来高大上,简单点说就是反对无病呻吟,少写大家看不懂的诗。主张写通俗诗、时事诗,争取让诗能被我们这些老百姓看懂。
而这首诗是悼亡诗,是元稹写给他早逝的妻子的。
唐德宗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二十四岁的元稹科举落榜,失魂落魄地走在长安的大街上,被欣赏他才华的太子少保韦夏卿收入门下。不仅如此,这位享有崇高地位的太子老师不顾家人反对,还进而将自己年方二十的小女儿韦丛下嫁给了元稹。
虽然这桩婚姻在当初带有相互利用的性质:韦夏卿坚信才华横溢的元稹会有大好前程,元稹则认为可以借助这桩婚姻出人头地。但歪打正着的是,这对年轻夫妻在婚后却是恩爱百般,同甘共苦。后人记载说,天仙下凡一样的韦丛不仅贤惠端庄、通晓诗文,还不好富贵,不慕虚荣,在元稹不得志的时候,无怨无悔地伴着他过着清贫的生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关心和体贴丈夫。
不幸的是,七年后,年仅二十七岁的韦丛就因病去世。此时三十一岁的元稹已升任监察御史——最高检察院的检察官,美好生活刚刚开始就痛失爱妻,令诗人悲痛无比。在妻子下葬那天,元稹情不能已,写下了这首著名的悼亡诗。
作品赏析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从《孟子·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变化而来的。沧海无比深广,因而使别处的水相形见绌。而巫山有朝云峰,下临长江,云蒸霞蔚。据宋玉《高唐赋序》说,其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入于渊,茂如松榯,美若娇姬。因而,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了。
“沧海”、“巫山”,是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元稹引以为喻,从字面上看是说经历过“沧海”、“巫山”,对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实则是用来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因而除爱妻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的女子了。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取次”是仓促、随意的意思。仓促的走过花丛,我却懒得回头看。这里的“花丛”当然不仅仅指自然界的花丛,更是暗指其它的众多的美丽女子。她们纵使再美,我也无心打量她们,所谓“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就是这个意思。
“缘”是因为的意思。既然对亡妻如此情深,这里为什么却说“半缘修道半缘君”,而不是“全缘君”呢?元稹生平“身委《逍遥篇》,心付《头陀经》”,是尊佛奉道的。另外,这里的“修道”,也可以理解为专心于品德学问的修养。
然而,尊佛奉道也好,修身治学也好,对元稹来说,都不过是心失所爱、悲伤无法解脱的一种感情上的寄托。“半缘修道”和“半缘君”所表达的忧思之情是一致的,而且,说“半缘修道”更觉含意深沉。
结 语
我们知道了这首诗是写给妻子的悼亡诗。感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其实在感叹这世间再也遇不到这样美丽、善良的姑娘了。所以干脆“取次花丛懒回顾”,宁愿把最初的美好深深地埋藏在心底,也不愿意滥竽充数,草草地选择一个人——这也就是当代大龄剩男剩女们为什么那么多的原因。
时至今日,这首诗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它也不仅仅用来形容男女之间的感情。凡是感觉如今的人、事、物比不上曾经的、最初的美好,都可以用这首诗来表达。
比如你曾经感受过大城市的繁华,就再难忍受小城镇的闭塞;吃过最正宗的火锅,就对其它火锅失去了兴趣;看过了好的电影,就难以接受烂片。曾经的美好,和现在的无奈,都尽在这一句“曾经沧海难为水”之中了。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大概是每个有过感情经历的人都会吟诵的一句诗。它出自唐代诗人元稹的《离思》。有人说这是一首坚贞的爱情诗句,呵呵,如果说元稹是个不折不扣的渣男,你还会这么认为吗?
如果不去管元稹本人的感情经历,大概每个人都会觉得这个诗人一定追求的是“一生一世一双人”。但实则不然,他不但是一个感情经历极其丰富的人,而且干过始乱终弃的事儿还不止一件。那么这首诗,其含义又该怎么理解呢?
拓跋氏的“混血王子”元稹,字微之。
唐朝有不少混血儿,包括有胡人血统的唐太宗李世民,诗仙李白。元稹也是其中一人,他的祖上原本是北魏拓跋氏,而北魏第七代皇帝起,拓跋氏改汉姓为元,所以元稹姓元。
他大概也有高鼻深目,骨感的脸庞和凉薄的唇。好死不死的,还文采超绝,写得了诗文,论得了国策,中过科举,当过宰相。
这种男人,注定有万千的女子为之倾倒,在那个男人可以三妻四妾的年代,你想让他专情于一人,似乎太过困难了。
诚然,他也没准备三千弱水只取一瓢,甚至中举之前和中举之后,小样的,有两幅面孔。
《西厢记》的真实结局元杂剧里有一出叫《西厢记》,正是改编自元稹的小说《莺莺传》讲的是张生与崔莺莺从花园私会开始,冲破重重阻碍,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满故事。
《西厢记》的作者甚是良心,给了一对有情人一个完满的结局,而元稹的《莺莺传》里,却完全是另一个结果。
据说元稹少年时曾与自己的远房表妹崔莺莺相识。少年多情,见表妹花容月貌,又通晓诗文,元稹不由动了心思。只是当时表妹并无心与他,元稹只好让丫鬟红娘帮忙。丫鬟出了个主意,让他写诗给崔莺莺。
元稹依计行事,果然崔莺莺有一颗文青的心,兼着元稹的诗写的深情款款又恰到好处,崔莺莺一颗心逐渐被他融化。两个人肯定经常在花园见见面,拉拉小手什么什么的。
两个人刚好上没多久,元稹便赴京赶考,考试结果自然是不错,元稹二十四岁当上了校书郎。不错此时的元稹对崔莺莺完全变了一副态度,不仅恩爱不在,还说是崔莺莺主动投怀送抱,他自己没得办法。
这一切都在他的小说《莺莺传》里,讲崔莺莺说成是“尤物”﹑“妖孽”,就如同魅惑商纣王的妲己。两个人虽然春风几度,但他不愿意沉沦,所以坚决要逃出生天。
这就如同你自己戒不掉美食,但一看到自己发胖的身体就说是火锅米饭大盘鸡的错,跟你自己一点关系也没有。这理由如今咱们看来都不由的要发出一声冷笑,但是没想到的是,这小说一出来便被无数人所喜爱,就连主考官韦大人家的千金都看到爱不释手。
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按说你对别人始乱终弃,自己也终归会遭到报应。没想到这一轮下来,元稹不但没有遭到什么报应,还迎娶了白富美,就是前面说的主考官家的韦小姐。
韦小姐的父亲此时已经是太子少保,她嫁给一个小小的校书郎是名副其实的下嫁。男人碰到美好的女子没有不动心的,韦小姐给元稹带来的惊喜不亚于买了5块钱彩票竟然中了几个亿。她容貌姣好,贤惠体贴,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把元稹并不富裕的家庭料理的明明白白郁郁贴贴,更重要的是,元稹还得到了岳父的接济和提拔。
不知道是谁说过,天下女子能共患难的少能富贵的多。元稹倒是不至于贫穷的揭不开锅,但与未发达时愿意同甘共苦的女子,又这么美好,谁能不为之动容呢?前有刘邦对吕雉,后有朱元璋对马皇后,这种女子值得珍惜。
元稹虽然“渣”过,但在韦小姐面前,也不得不掏出一颗真心。可以说两个人的感情十分好,前前后后诞下好几个孩子。
元稹后来终于升任监察御史,幸福美好的日子刚刚开始,没想到就在这时候,年仅二十七岁的韦小姐撒手人寰。而且岳父也驾鹤西游,甚至他和韦小姐所生育的几个孩子也相继夭折,只剩下一人。而他自己。因为得罪了宦官,被贬江陵。
这样的打击,就如同一步步登上天梯,行走在云端,却突然一脚踩空,跌落下来。原本幸福的一家,自己也平步青云,如今却成了孤家寡人,还成了罪臣。
有句话叫“善恶终有报,只争早与迟”。不知道元稹的这一番遭遇,是不是因为他曾经对别人的不仁不义,所以老天来惩罚他。
婚外情和“爱情”不沾边和韦小姐在一起的七年,虽然短暂却是元稹生命里最美好的日子。有人说他的这首《离思》表现的是对韦小姐无尽的思念和坚贞的爱情。无尽的思念或许有,坚贞的爱情却不见得。
就在他的妻子病死的那一年,他在四川遇上了素有唐朝第一女诗人之称的薛涛。他明知道对方比自己大十岁,他也给不了薛涛一个安稳的生活,却依旧去招惹她,和她坠入爱河。两个人携手同游,你侬我侬。好日子过的差不多了,他跑回去洛阳,还不忘和薛涛鸿雁飞书。
两个人虽然确定会再见面,但元稹却遇上了能歌善舞的刘采春。此时的刘采春,已经嫁作他人妇,两个人着着实实玩了一把婚外情。薛涛这个大10岁的姐姐,被他扔在了一边。薛涛后来久等不过,慢慢的年纪大了也看透了所谓男女情爱,毅然穿上道袍去当女道士去了。
相比之下,刘采春比较凄惨,和崔莺莺的下场差不多,被元稹始乱终弃。估计刘采春的夫君也是早早就发现了二人的端倪,原本刘采春还敢大胆的喊一句“因为爱情”,搞不好还能轰轰烈烈的来一次红拂夜奔,和元稹私奔去找个逍遥的地方当神仙眷侣。如今元稹拍拍屁股走人了,她想起了自己的轻狂和所托非人,羞愧难当,干脆跳河自尽了。
和元稹有一腿的女人,绝对不止这些。同是被贬,北宋的苏轼一路之上酿酒,做东坡肉,读陶渊明,还给当地的百姓做好事;而元稹却一路泡妞,一刻也不停歇。这可能就是为啥苏东坡被那么多的人喜欢,元稹却饱受争议的原因吧。
《离思》是元稹困顿时写的,人也只有困顿时才会接二连三的想起那些已经逝去的美好。但是至于对亡妻有多么忠贞这不好说,毕竟诗句虽然写的漂亮,亡妻的周年还没过,自己就和薛涛滚在了一起。
读起这首诗,更大的感觉,是对曾经美好日子逝去不再回来的惋惜。这可能才是元稹内心的真实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