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于丹经典语录
于丹,女,汉族,出生:1965年,属蛇。6月28日,巨蟹座。中共党员。文学硕士,影视学博士。现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心灵之道》
-予人玫瑰,手留余香,给予比获取更有幸福感。
-在这个世界上做一个有信念而不太聪明的人,也许是一种选择。
-能放下且放下,宽容一点给自己留下一片海阔天空。
-做一个勇敢的人,用自己生命的力量去化解生命中的遗憾。
-我们的眼睛看外面太多,看内心太少。对外无限宽广拓展世界,对内无限深刻发现内心。
-最重要的时间是当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你现在马上要做的事情;最重要的人就是需要你帮助的人。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是一种大地生成的信念。理想主义不是职业主义;现实主义不是务实主义。
-选择太多,所以困顿。
-幸福与贫贱无关与内心相联。
-每个人心里开出一片乐土。内心有一种清亮的欢乐。
-君子之骄,骄傲的是一种风骨。
-由德、由仁生发出来的一种旷达的勇气。从容的内心变得镇定、勇敢。
-信仰的力量足以把一个国家凝聚起来。
-我们对生活一种欢欣的态度,就是对古典最高的致敬。
《处世之道》
--孔子的处面之道四个字:过犹不及
--孔子认为“以直报怨,以德把德”才是值得提倡的。
--心灵环境的荒芜,生命能量的浪费,是一种心灵资源的浪费。
--距离和独立是对人格的尊重,在最亲近的人中也应该保有这种距离。
--最恰当的距离是在彼此不伤害的情总况下,保持彼此的温暖。
--人生有限,生也有涯,把有限的情感留在最应该使用的地方。
--人生最高、最美的境界是:花未全开月未圆,内心有所期待。
--多思、多想、多看,少指责、少抱怨、少后悔。
--在我们这个世界上,很多时候我们做的事是锦上添花,其实更需要的是雪中送炭。所有的爱以聚合为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爱发脾气的小男孩:你可以向别人道歉但在别人的心灵却永远留下了一个洞。
--孔子之慎言: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让自己的快乐成为一种能源,去普照世界,温暖别人,让我们的亲人在自己身上获得一点慰籍的理由。
《君子之道》
--君子的标准:一个善良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好相处的人。
--子曰: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小人就是没有大眼界,抢占眼前的便宜的人。
--恒心和定力是一个人接近君子的标准。
--君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古典的美就是一种和谐的美。
--君子的力量永远是行动的力量,而不是语言的力量。
--从自身修修养做起,一个真正的君子,从现在起做最好的自己。
--圣经里面说:世界上追不来的三件事是说出的话、射出的箭和失去的机会。
《交友之道》
--好朋友是一本书可以打开一个世界,开创一个好生活;朋友是一面镜子,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宽容是这个世界上最深沉的美德。
--过分苛责不如宽容的力量更恒久。
--对一草一木、一花一叶的关怀中折射出的一种光芒。
--一个人燃烧了一场愤怒,也是一件不好的事。
--技术永远不是最终的保障,人规避危险的理智是最根本的前提。
--过分你的优柔寡断是在浪费你的生命能源。
--结交那些享受生命的安贫乐道的朋友。
--结交好朋友要有“仁”、“智”二字,有两个前提一是意愿,二是能力。
--陶渊明守着无弦琴,弹奏心灵的音乐。生活中的快乐与物质无关,真正的快乐来自心灵、教养、憧憬。
--机遇是一个怪物,迎面走来时心存疑虑,走过时却永远抓不着。
--朋友是清明理性让你远离危险的人,是开明坦荡给人快乐的人。
--与其跟他人斗,不如与自己的`能力斗。
--心灵被所得推满最后会累于得,成为生命的隐痛。
--选择一个朋友只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打开一个友善的世界,拥有一个光芒的人生。
--交到朋友的前提是自己修身养性,自己是一个良性元素,还是个惰性元素,诘问自己配交到怎样的朋友。
《理想之道》
--我们不缺乏鸿大的理想,但缺乏理想的切实的道路。
--成功的职业不一定就是你心中的理想。
--表面看来毫无价值的东西,会给你一个淡定的起点。
--我们习惯于自己的角色,在角色中欣然表演。
--所有外在的形式是为了内心的安顿。
--理想是一个人一生最在乎的东西,是一种心灵的寄托。
--去到自然中。不追求物质的奢侈,追求心灵悠游上的奢侈。
--思想的力量是世界上巨大的力量之一。
--理想之道给我们一个起点,给我们的心灵储备一点能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达芬奇密码,找到一种符号寄托。找到自己内心的根据地,每天给自己一点点心灵的仪式,相信我们的理想是有根的,让我们都做孔子席前一个安静的学生。
《人生之道》
--好的学习是导致行为改变的学习。
--三十而立,就是建立心灵的自信。是一种心灵的标准。清明内省,自信坚定。“立”指你的一生所为,拿什么样的标准。 --物质的东西越少,人就越容易迷惑。
--四十不惑,内心不惶惑。
--知天命就是内心有一种定力去抵抗外界的诱惑。
--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耳顺就是悲天悯人,理解与包容别人。独孤求败的境界。
--最大地尊重别人,站在别人的出发点了解别人的所为,一种悲天悯人的气度。两朵云只有在同一高度相遇才能生成雨。 --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只有建立内心的价值系统,才能把压力变为生命的张力。
于丹,女,汉族,出生:1965年,属蛇。6月28日,巨蟹座。中共党员。文学硕士,影视学博士。现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心灵之道》
-予人玫瑰,手留余香,给予比获取更有幸福感。
-在这个世界上做一个有信念而不太聪明的人,也许是一种选择。
-能放下且放下,宽容一点给自己留下一片海阔天空。
-做一个勇敢的人,用自己生命的力量去化解生命中的遗憾。
-我们的眼睛看外面太多,看内心太少。对外无限宽广拓展世界,对内无限深刻发现内心。
-最重要的时间是当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你现在马上要做的事情;最重要的人就是需要你帮助的人。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是一种大地生成的信念。理想主义不是职业主义;现实主义不是务实主义。
-选择太多,所以困顿。
-幸福与贫贱无关与内心相联。
-每个人心里开出一片乐土。内心有一种清亮的欢乐。
-君子之骄,骄傲的是一种风骨。
-由德、由仁生发出来的一种旷达的勇气。从容的内心变得镇定、勇敢。
-信仰的力量足以把一个国家凝聚起来。
-我们对生活一种欢欣的态度,就是对古典最高的致敬。
《处世之道》
--孔子的处面之道四个字:过犹不及
--孔子认为“以直报怨,以德把德”才是值得提倡的。
--心灵环境的荒芜,生命能量的浪费,是一种心灵资源的浪费。
--距离和独立是对人格的尊重,在最亲近的人中也应该保有这种距离。
--最恰当的距离是在彼此不伤害的情总况下,保持彼此的温暖。
--人生有限,生也有涯,把有限的情感留在最应该使用的地方。
--人生最高、最美的境界是:花未全开月未圆,内心有所期待。
--多思、多想、多看,少指责、少抱怨、少后悔。
--在我们这个世界上,很多时候我们做的事是锦上添花,其实更需要的是雪中送炭。所有的爱以聚合为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爱发脾气的小男孩:你可以向别人道歉但在别人的心灵却永远留下了一个洞。
--孔子之慎言: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让自己的快乐成为一种能源,去普照世界,温暖别人,让我们的亲人在自己身上获得一点慰籍的理由。
《君子之道》
--君子的标准:一个善良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好相处的人。
--子曰: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小人就是没有大眼界,抢占眼前的便宜的人。
--恒心和定力是一个人接近君子的标准。
--君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古典的美就是一种和谐的美。
--君子的力量永远是行动的力量,而不是语言的力量。
--从自身修修养做起,一个真正的君子,从现在起做最好的自己。
篇二:于丹经典语录全集
一、于丹词典:
“三鞠躬一握手”:一鞠躬是要向公众,因为老百姓是用生命感悟来还原经典;二鞠躬是对圣贤,他们的睿智让经典的力量趋向永恒;三鞠躬是给媒体,媒体不仅是历史的记录者,也是文明的催化剂。而一握手,是要和提出质疑的人握手,因为多元碰撞是文化获得活力的最佳路径。
什么是“庸俗”:
就是家长里短,比如过去大家住在一个大杂院里,有一家包饺子,就会给满院子人家都送上一盘。
什么是“深情”:
她说是一种由衷的情怀,比如说自己对教师这个职业的无比热爱。
“敬而不畏”“敬而近之”:
现在的文化、学术有被经典化的趋势,被藏之深山、千古膜拜,让人们只好敬而远之,“我想告诉大家还可以有一种态度,那就是‘敬而近之’。我当然敬重孔子,但是我不惧怕他,我敬重他不是为了远离他,而是为了亲近他;我敬重他不是跪下来仰视他,而是走近去触摸他。”
贫穷:
著 名语言学家王宁先生是这样解释“贫穷”两字的涵义:今天我们理解的
“穷”其实是过去的“贫”。什么是“贫”?你看下边是一个“贝”,把一个贝壳当钱花,而 且要“分”着花,这还不“贫”吗?过去的“穷”是“穷途末路、无路可走”的意思。“穷”上边是个“穴”字,就是山洞;下边是一个人弯着腰,手还在前头撑着 地。你看看,这不就是“无路可走”了么? 一个这么普通的词,经过先生一分析,顿时就可爱起来,“我现在一看到‘贫穷’两个字,脑子里就是一幅画面,鲜活至极。”
什么叫“美”?什么叫“体验”:
自 己读研究生的时候就开始崇拜偶像了,不过不是什么影视明星,而是自己的老师、文艺理论学家王一川。在第一堂课上,王一川就讲到他在北大读书时曾经和同学晚 上跑到圆明园,在废墟之间边走边谈,内容涉及终极真理、美的真谛。“他说美是什么?美永远是你前一步地平线上的那一轮太阳,你可以用一生去追寻,但是你永 远无法触摸。这是他讲课的语言,比我讲课的语言美多了。”于丹说,讲这些内容的时候,王一川是带着光芒和气场的。“王老师说什么叫‘体验’?就是‘以身体 之,以血验之’。就是说你一定是全身心生命澎湃激荡,‘入乎其中’,然后才能‘出乎其外’。”
诗经新解:
《诗经》说:“焉得 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c。”直译过来,是说什么时候能够找到一棵忘忧草,什么时候我就可以不想这个人了,就不那么心碎了。她告诉学生,要理解 这几句诗词,就静下心来听听刘德华的《给我一杯忘情水》,“虽然时代不同,媒介不同,但两者所表达的意境如出一辙。”
二、于丹语录(一):
1、我们的眼睛,总是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
2、孔夫子能够教给我们的快乐秘诀,就是如何去找到你内心的安宁。
3、人人都希望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
4、怀着乐观和积极的心态,把握好与人交往的分寸,让自己成为一个使他人快乐的人,让自己快乐的心成为阳光般的能源,去辐射他人,温暖他人,让家人朋友乃至于更广阔的社会,从自己身上获得一点欣慰的理由。
5、关爱别人,就是仁慈;了解别人,就是智慧。
6、没有道德约束的勇敢,是世界上最大的灾害。
7、其实什么是老师呢,我有一个学生,她给我的一个小礼物让我明白什么是老师。
一 个小女孩,她在军训的时候,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面给我做了一幅礼物,因为她想赶在我生日的时候送给我,她是自己一针一针地绣了一幅小小的十字绣,然后放在 一个有机玻璃的罩子里面给了我。我当时看的时候没有看明白,看到里面绣的是一个很优雅的女人,弯着腰拿着一根针,然后底下有一个鼻涕兮兮的小脏孩,然后举 胳膊,她抓着那个小孩的胳膊。我还问这个女孩,我说哎呀,她干什么,是给他打预防针吗?然后那个小女孩就笑了,说你自己看吧,她就走了。
后来我从那个玻璃罩子抠出来一封信,叠得小小的,那封信里她给我讲,她说其实每个孩子都是掉到地上的天使,他们来到地上是因为他们的翅膀断了,那么在他还没有忘记天空的时候,他一直想要寻找为他缝补翅膀的人。
这就需要在成人的世界里没有人嘲笑这些孩子的青涩、莽撞、唐突,能够包容他们,能够爱他们,能够鼓励他们缝起翅膀,重新还记起天空,她说我遇到你其实就是遇到了一个给天使缝补翅膀的人。
其实这是我觉得迄今为止对老师这个角色最好的一种解释。
8、所谓体验就是“以身体之,以血验之”,那是一种非常深刻地浸润。
9、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断地参悟、历练,就是你心中有一种仪式。
10、在我看来,庄子也罢,孔子也罢,所有作用于生命个体的古圣先贤学说,就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最大的提升人的幸福感,只要你的内心觉得你是清醒的、充盈的,你有幸福感,那我就觉得这就是先贤的一种意义了。
11、真正的文化经典,都是那种可以无比深刻,但也可以无比简单的东西,它的深刻是它的精神内涵,简单是它的表面形式。简单与深刻有时并不矛盾。
12、在传播学上有一个原则,就是你要永远保持它那种特别简单甚至是傻傻的笨笨的样子,这才易传播,你把它整的特别深邃的话,就传不出去了。再传播的前提就是使它简单、傻瓜。
13、我爸对我的教育,就是一切从源头开始。
14、我喜欢把生活分成两个层面:生命层面,生存层面,而且越大越能分得清了。所谓生命层面,就是自己的内心要有所执守的东西;而所谓生存层面,就是你在现实中建功立业的东西。
15、一个人,在你年轻的时候,你有责任把你的知识转化为生产力,你不能说在你年轻的时候一个人就逍遥去了。其实,这种不入世,会让人没有一种价值实现感,而且你也挺不负责任的。
16、人生其实就是木桶效应,你永远不要追问你那块最高板――你什么地方更优秀,而你最低的板,最该去考虑。
17、《庄子》里面我很喜欢的一段话是:“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外部有一千个声音也是一种,内心就一个声音,也是一种,就看你有没有定力,这就足够了。
当谈到”我资历不够,就不能干什么什么“的说法时,提出的。
于丹语录(二):
1,最恰当的距离是彼此互不伤害,又能保持温暖。
2,距离和独立,是对人格的尊重。
3,花未全开月未圆。
4,过犹不及。
5,多思多想多看,少职责少抱怨少后悔。
6, 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就是我们的天和地。
7,信仰的力量,足以把一个国家凝聚起来。
8,我们的眼睛,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
9,宽容一点,给自己留下一片海阔天空。
10,关爱别人,就是仁慈;了解别人,就是智慧。
于丹语录(三):
1《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说白了,《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社会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 2 神基本上是接近天空的,是像李白那样的人;
而圣是接近土地的,是像杜甫那样的人。
“神于天,圣于地”,这六个字其实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只有理想而没有土地的人,是梦想主义者不是理想主义者;只有土地而没有天空的人,是务实主义者不是现实主义者。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就是我们的天和地。
3 一个人的视力本有两种功能:一个是向外去,无限宽广地拓展世界;另一个是向内来,无限深刻地去发现内心。我们的眼睛,总是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
4 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
5 该放下时且放下,你宽容别人,其实是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 6 关爱别人,就是仁慈;了解别人,就是智慧。
7 在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就是眼下需要你帮助的人,最重要的事就是马上去做,最重要的时刻就是当下,一点不能拖延。
8 每个人的一生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心中有什么,他看到的就是什么。
9 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下来。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一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第二个态度是,要尽可能地用自己所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
10 一种遗憾,其实可以被放的很大很大。它可以成为你生命中的一个阴影,影响到你的生命质量。
11 印度诗哲泰戈尔说:“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
12 既然生活中的缺憾不能避免,那么用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这种缺憾就非常重要了。心态不同,也许会带来完全不同生活质量。
13 一个人的自信心来自内心的淡定与坦然。“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内心的强大可以化解生命中很多很多遗憾。
14 要做到内心强大,一个前提是要看轻身外之物的得与失。患得患失的人,不会有开阔的心胸,不会有坦然的心境,也不会有真正的勇敢。
15 真正的勇敢是有约制的,有前提的,这个前提就是义”。勇敢有时候表现为一种理性制约下的内心的自信与镇定。没有道德约束的勇敢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灾害。
16 当一个不幸降临了,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它尽快过去,这样你才会腾出更多的时间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你才会活得更有效率,更有好心情。
17 技巧不是最重要的,技巧之外的东西则需要我们用心灵去感悟。
18 很多时候对一个事情的判定,并不能简单地以应该不应该和好不好来区分。你什么时间做这件事,把这件事做到什么程度,会直接影响到这件事的性质。“过”和“不及”都是要尽力避免的。
19 以怨报怨不可取,以德报怨同样不可去。你用不值得的仁厚去面对已经有负于你的人和事,这也是一种人生浪费。
20 今天我们都在说避免资源的浪费,却忽视了心灵的荒芜和自身生命能量的浪费。
21与好朋友相处也要有个度,不要什么样的事情都大包大揽。
22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23 心理学上的“非爱行为”,就是以爱的名义对最亲近的人进行非爱性掠夺,它是以一种爱的名义进行的一种强制性的控制,让他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这种行为往往发生在夫妻之间,恋人之间,母子之间,父女之间,也就是世界上最亲近的人之间。
24 距离和独立是一种对人格的尊重,这种尊重即使在最亲近的人中间,也应该保有。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人,彼此之间留一点分寸,有一点余地。就像禅宗所推崇的一个境界,叫做“花未全开月未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