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说,写一写:
1.如图,∠1=∠2=∠3。填空:
⑴∵∠1=∠2()
∴∥()
⑵∵∠2=∠3()
∴∥()
2.如图,已知直线L1、L2被直线L3所截,∠1+∠2=1800。请说明L1与L2平行的理由。
练习的安排遵守了由浅入深的原则,让中学生在观察后再动手。
说明:练习1由中学生某些回答,其他中学生更正,班主任作注意点补充;练习2由3名中学生板演,其余中学生同练,对于某些基础差的中学生在巡视时可做提示,最后集体批改。
由于我所面向的是乡镇学校的中学生,中学生总体的素质相比较省直属中学的中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距离的,所以我在对练习的选定上都是根据教材上的课内练习,我想教材之所以为教材总是有他一定的科学性和可取性。其实对于好的中学或则是学有余力的中学生,可以给中学生做适当的提升,物理本来就是来始于生活,而又低于生活,反过来它又可以帮我们解决好多的实际问题。因而在编排题目的时侯我也特意找了关于这方面的题目,让中学生在一种实际的背景中去应用所学的知识。这么对这两道题我们可以按照自己讲课的情况随机来定,课内有时间,可以让同桌进行讨论,共同完成;即便时间不够的话可以留给中学生在课后思考,并且不作强制要求。
附加题:
⑴小明和小刚分别在河两岸,每人手中各有两根表杠和一个侧角仪,她们应当如何判定两岸是否平行(设河堤是两条直线)?你能帮她们想想办法吗?
⑵一个合格的弯行管线,当∠C=600,∠B=时,才会在经历两次转弯后保持平行(AB∥CD)。请写出理由。
5.知识整理,归纳小结
用问题的方式引起中学生思考本节课的收获
提醒中学生在这两方面思索:
⑴在实验、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我们的收获……
⑵如果要判断两直线平行时,我们可以联想到……
6.布置作业:
结合教材上的课外练习与浙教版作业本,选择适当的作业题,防止重复。
平行线的判断教学设计篇3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把握两条直线平行的最重要的辨识方式,并能在实际生活及语文图形中辨识平行线。
能力目标:能灵活地借助平行线的三个辨识方式解决问题,并能初步书写简单的物理语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对三种辨识方式的灵活运用。
难点:怎么在不怜悯况下选择不同的方式并进行简单的推理。
三、教学过程
1、回顾:平行线的有关知识
(1)判定下述句子是否正确,并加以改正。
四、教学构想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研究平行线的辨识的第一课时,主要研辨识方式,它是学习、探索、研究平面图形的预备知识,也是今后证明平行的主要工具。另外,从本节课内容开始,将重点训练中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2)关于教法设计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本着教学以中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本节课采用了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让中学生依据生活中实例,这一问题情境,观察实验、归纳发觉推论。做到引导中学生自主探求,启发中学生发觉推论,真实地让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的教学宗旨。
(3)关于教学过程
本节课从日常生活实例中引出课题,但是例题和习题也从实际例子出发,目的是培养中学生从具象的物理问题中逐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遵守了“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辨证唯心主义的方式论。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帮助中学生想像具体的问题情境,这对解决重点、难点,降低课堂信息量,提升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都起了挺好的作用。练习部份增设了变式训练、想一想及讨论题,悉心铺装台阶,降低了题目变化,通过合作讨论、组织交流来加深中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并使朋友间进行思维的碰撞和沟通。力求通过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得中学生把握新知识,培养他们举一反三、探索问题的能力,增强学习兴趣,目的是让中学生通过讨论本节课的小结,形函授与学的多向交流。
平行线的判断教学设计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两条平行线的所有公垂线段都相等。
2、了解两条平行线之宽度离的意义。
3、能测度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教学重点:
理解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两条平行线的所有公垂线段都相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问题
1、点到直线距离。
2、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联结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3、三条直线的平行关系。
二、新课学习
1、做一做。
检测自己的语文课本的间距。要注意哪些问题?刻度尺要与课本两侧相互垂直。
2、公垂线、公垂线段的概念
与两条平行直线都垂直的直线,称作这两条平行直线的公垂线。如图形中的直线AB与CD都是公垂线,这时联结两个垂足的线段,称作这两条平行直线的公垂线段。如图中的线段AB和CD。
两平行线的公垂线段也可以看成是两平行直线中一条上的一点到另一条的垂线段。
3、公垂线段定律:两平行线的所有公垂线段都相等。
4、两平行线上各取一点联结而成的所有线段中,公垂线段最短。
如图m∥n,直线m、n上各取一点A、B,联结AB。
再过A作n线段的垂线段AC,垂足为C,则有AC<AB。
因而得到上述定律。
5、两平行间的距离:两平行线的公垂线段的厚度。
6、P106说一说
我们可以把直线与直线的距离思转化为点到直线的距离。
7、例题示范
P105比如图设直线a、b、c是三条平行直线。已知a与b的距离为5分米,b与c的距离为2分米,求a与c的距离。
(引导中学生剖析,之后按教材写出解题过程:
解:在直线a上任取一点A,过A作AC⊥a,分别交b、c于B、C两点,则AB、BC、AC分别表示a与b,b与c,a与c的公垂线段。AC=AB+BC=5+2=7,因而a与c的距离为7分米。
三、实效训练
1、如图,MN∥AB,P,Q为直线MN上的任意两点,三角形PAB和三角形QAB的面积有哪些关系?为何?
2、如图的四边形中,∠A=∠B=∠C=∠D=90°,这样的四边形称作菱形。圆形的两组对边AB和BC相等吗?为何?
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作业
P106的A组第1,2题
六、拓展练习
1.如图1,O是△ABC内一点,OD∥AB,OE∥BC,OF∥AC,∠B=45°,∠C=75°,则∠DOE=,∠EOF=,∠FOD=。
2、如图2,ED∥BC,AF⊥ED,EH⊥BC,且AF=5㎝,EH=2㎝,求点A到ED的距离。
3、有一条直的等宽纸带,按图3折叠时,纸带重叠部份中的∠a=度。
平行线的判断教学设计篇5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三线八角的概念.
2、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判断.
3、理解两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4、经历把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的互相转化过程.
5、通过说理过程,培养逻辑推理和物理叙述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平行线的判断和性质.
难点:
1、对三线八角的理解;
2、对距离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1、知识回顾,讨论交流
本章学习了什么内容?总结一下,与朋友交流,之后回答下述问题
⑴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
⑵平面内的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在产生的八个角中分别有几对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外角?
⑶平行线的性质有什么?
⑷平行线的判断方式有什么?
⑸什么是两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2、展示提高
A组:基础训练
⑴如1,用吸管抚摸易拉罐内啤酒时,吸管与易拉罐下部倾角∠1=74°,这么吸管与易拉罐上部倾角∠2____度.
⑵如图2,设AB∥CD,截线EF与AB、CD分别相交于M、N两点.请你从中选出两个你觉得相等的一对角.
⑶如图3,给出了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的方式,其根据是()
A、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C、同旁外角互补,两直线平行D、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⑷如图,a//b,是的3倍,求的度数。
⑸如图,点在的延长线上,若,求的度数通过练习,写下你的收获与不足
B组:巩固提升
⑴如图,∠1=∠2,则∠2与∠3的关系是,∠1与∠3的关系是.
⑵如图,DE∥BC,EF∥AB,图中与∠BFE互补的角共有()
A.、3个B.、2个C.、5个D.、4个。
⑶如果两个角的两条边相互平行,这么这两个角()
A.一定相等B.一定互补C.相等或互补D.可能既不相等也不互补
⑷如图,把圆形沿对折,若,则等于()
⑸如图,已知∠ABC=40°,∠ACB=60°,BO,CO平分∠ABC和∠ACB,DE过O点,且DE∥BC,求∠BOC的度数.
通过练习,写下你的收获与不足
C组:拓广探求
⑴如图a//b,∠1=70°,∠2=35°,则∠3=∠4=
⑵如图,AB∥CD,∠1=110°,∠ECD=70°,则∠E的大小是()
A、30°B、40°C、50°D、60°
⑶如图,E是DF上一点,B是AC上一点,∠1=∠2,∠C=∠D,求证:∠A=∠F。
3、课堂小结
说出你的收获,并与其他同事交流
4、课堂小测
1.如图,已知AB∥CD,EF交AB,CD于G,H,GM,HN分别平分,试说明GM∥HN.
2.已知AB∥CD,BC∥DE.试说明
平行线的判断教学设计篇6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抒发的能力。
2、能力目标:经历探求平行线性质的过程,把握平行线的性质,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情感心态目标:在自己独立思索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对平行线的性质的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从中受益。
4、品质素质目标:培养中学生潜心思索、勇于探求、钻研的品质。
为实现以上教学目标,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我制做了多媒体讲义,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变静为动,融声、形、色为一体为中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观察材料,迸发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平行线的三个性质以及综合运用平行线性质、判定等知识解题。
难点:分辨性质和判断以及如何综合运用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外角的关系解题。
三、教材剖析
平行线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几何图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它除了是研究其他图形的基础,并且在实际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为此,探求和把握好它的有关知识,对中学生更好的认识世界、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
教材设置了一个通过探求平行线性质的活动,在活动中,鼓励中学生充分交流,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探求,尽可能地发觉有关事实,并能应用平行线性质解决一些问题,运用自己的语言说明理由,使中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语言抒发能力得到提升。为中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为此,无论在知识技能上,还是在中学生能力的'培养及爱情教育等方面,这节课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学生情况剖析
考虑本校处在城乡结合部,大部份中学生的基础比较差,缺少自学能力,动手能力比较差,所以,这个学期应当注重中学生学习兴趣和心态的培养、重视中学生的自主探求和合作交流以及新意识的培养。借助三年级中学生都有好胜、好强的特性,扭转学物理难、数学无趣的这些局面。产生一种勤动手、勤动脑,勤探求和肯合作交流的良好氛围
五、课前打算
课前打算:多媒体教案、三角尺、直尺。
六、教学过程
问题与情景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活动1
你身边的问题
问题:
如图,工人在修一条高速道路时在前方碰见一座高山,为了减少施工难度,工程师决定绕开这座山,假如第一个弯是左转300,这么第二个弯应朝哪些方向。能够不改变原先的方向。
中学生观察,小组讨论,交流问题并发表看法,
班主任进一步引导中学生剖析,引导中学生将这个问题怎样转化成物理问题。
本次活动应关注的问题是:
1、不改变方向,在物理中理解应是哪些,
2、在这个问题中包含了哪些问题
3、如何将它转化为物理问题。
通过实例,让中学生从具体的实例中发觉物理问题,因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使中学生懂得物理来始于现实,服务于现实生活,同时也调动了中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中学生的盛行,
活动2:
探究平行线的性质
问题:
1、上节课学习了用一把尺子和一块三角板可以画两条平行线,想一想在这个过程中三角尺取到哪些作用,你能不能用两把尺子画出两条平行线,假如不能,为何?
2、自己阅读课本的21页“探究”部分,并把空填好。
用笔记本展示在画平行线时三角尺在其中取到的作用。
中学生通过学习检测比较得到这种角中上下两个角的关系,
关注的问题是:
1、注意性质具有通常性。不能简单从几个特殊的事例,就判定它就具有某种性质,而须要一个从特殊到通常的推论过程。
2、理清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也相等,同旁外角互补之间的关系。
通过动手检测提升中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培养中学生从特殊须要到通常的推理能力,使其从感性上升到理智认识。
活动3:
运用与推理
问题:
你能依据性质1,说出性质2,性质3创立的理由吗?如图,
由于a∥b。所以∠1=∠2()
又∠3=∠_____,(对内角相等)
所以∠2=∠3,
类似地,对于性质3,你能说出道理吗?
想一想:这节课开始的那种问题应当怎样解决?
中学生回答,再由朋友补充。老师纠正。
班主任引导中学生观察由于所以之间的关系。
能过中学生做和说,培养中学生的一定的抒发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活动4
巩固与提升
问题1: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
1、如果a∥b,∠1=60°,这么∠2,∠3,∠4为多少度。为何?
2、如果∠1=60°平行线的性质教案,∠3=120°,直线a、b有哪些关系?为何?
问题2:∠1=100°平行线的性质教案,∠5=100°,∠2=60°,这么∠4、∠3为多少度?
解:由于∠1=100°,∠5=100°
所以∠1=∠____()
所以_____∥(),
又由于∠2=60°()
所以∠4=∠=()
又由于∠4与∠()
所以∠3=180°—_____=°
问题3:填一填
如图,已知:∠1=∠ABC=∠ADC,∠3=∠5,∠2=∠4,∠ABC+∠BCD=180°,
(1)由于∠1=∠ABC,
所以AD∥_____()
(2)由于∠3=∠5
所以AB∥_____()
(3)由于∠2=∠4
所以∥()
(4)由于∠1=∠ADC
所以∥()
(5)由于∠ABC+∠BCD=180
所以∥()
问题4,学与用:
某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村村通燃气,市政工作人员早已在公路的两旁铺装了两条平行的煤气管线,假如道路两侧铺装的角度为100°,为了易于联接,这么另左侧应以哪些角度铺装?为何?
小结:
布置作业
课本25页的第1、2、3题
由中学生独立完成,老师指导,引导中学生注意这种之间的关系。
应关注的问题是:
1、平行线的性质和判断的不同。
2、几何推理证明的要领。
3、正确分清推理中由于和所以所抒发的意义
通过具体问题,使中学生更进一步理解和认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断的区别和联系。进一步认识角与角之间的关系,进一步锻练中学生几何证明题的逻辑推理能力。
平行线的判断教学设计篇7
学习目标:
1、使中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性质,能初步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有关估算.
2、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中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观察-推测-证明”的科学探求方式,培养中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向中学生渗透讨论的物理思想,培养中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宽广性.
学习重点:
平行线性质的研究和发觉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
学习难点:
正确分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断是本节课的难点。
一、情景诱导。
平行线的判断方式有哪三种?它们分别是先晓得哪些,后晓得哪些?
反过来,假如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外角又各有哪些关系呢?这就是我们下边要学习的平行线的性质。
二、探究指导
(中学生解决探究问题,老师打算板书,巡视检测,帮助有困难的朋友,把握中学生情况)
探究提纲
1、利用尺子和三角尺画两条平行线a平行于b,之后画一条截线c与这两条平行线相交,测度所产生的8个角的度数,并记录出来。
2、这8个角中,什么是同位角?它们之间的度数有哪些关系?由此推测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截得的同位角有哪些关系?用一句话表述你的推论,并用符号语言表示。(这个推论就是平行线的性质1)
3、系。按照你所画的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并证明你的推论。用一句话表述你的推论,并用符号语言叙述你的推论。
4、类似地,请你用平行线的性质1,推出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截得的同旁外角之间的关系。按照你所画的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并证明你的推论。用一句话表述你的推论,并用符号语言叙述你的推论。
三、展示归纳。
1、学生汇报探究结果,中学生说老师写。
2、教师发动中学生评价,补充,建立。
3、揭示平行线的性质,之后老师画龙点睛。(把大家总结的性质与课本对照一下,一样吗?叙述不太一样但意思一样,把课本上的读一遍)。
四、变式练习。
(填空题和选择题直接口答;解答题先让中学生做,班主任巡回指导,之后让有一定问题的中学生汇报展示,发动中学生评价建立。班主任指出关键地方,总结解题思路,再进行下一个变式练习)
1、下列说法中是是平行线的性质的有
①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②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③两直线平行,同旁外角互补
④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相互平行。
⑤同旁外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2、如图,a∥b,a、b被c所截,得到∠1=∠2的根据是()
A、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B、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平面内互不重合的四条直线,若a∥b,a⊥c,b⊥d,则直线c、d的位置关系为.
4、如图,AB∥EF,BC∥DE,则∠E+∠B的度数为.
5、如图,AD∥BC,∠B=30°,DB平分∠ADE,则∠DEC的度数为.
平行线的判断教学设计篇8
教学内容:
平行线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中学生初步,会判定同一平面上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2、使中学生晓得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并会检测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3、使中学生会用两块三角板或一根尺子、一块三角板正确地画平行线。
教学重点:
认识平行线的特点,会用两块三角板或一根尺子、一块三角板正确地画平行线。教学难点:画平行线。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哪些叫垂线?互相垂直说明两条直线的位置如何?
(2)相交的两条直线是不是一定垂直?
(3)二条直线除相交外,还有一种是哪些?生活中有什么可以看成是永不相交?
(4)明天我们来学习这些线。(出示课题:平行线)
(二)剖析、讨论,得出推论:
1、从前面的例中,你能晓得哪些是平行线吗?中学生:两条永不相交的直线称作平行线。
2、这句话中完整吗?谁能提出反对意见?补充:在同一平面内。
3、平行线也可以叫互相平行。如何用互相平行来描述下边两条线呢?AB
4、刚才我们说列车轨道可以看成平行线,因而要求轨枕如何能够符合要求?为何一定要求轨枕必须宽度相等?你看见过平行线吗?请举例说明。
5、根据这个事实,你觉得平行线应具有哪些特点?推论: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
6、大家讨论如何画一条直线的平行线?
(1)画两条宽度一样的垂线,再联接上去。
(2)还有其它方式吗?看书本P63自学这几种方式。
(三)实践应用,产生经验:
(1)判定下述各组线是否是平行线:(图)P641
(2)下述各组图中有几组是平行线:P642
(3)画平行线
(4)画这种直线的平行线P644
(5)过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P645
(四)总结提升:
1、什么叫平行线。
2、怎样画平行线。
(五)作业:作业本
平行线的判断教学设计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平行线的特点,并能借助平行线的三个特点解决问题;
2、认识平移,理解平移的特点,才能按要求做出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3、进一步进行物理语言的训练;
4、通过中学生探求平行线的三个特点,让中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经历知识获得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重点:平行线的三个特点,并能借助特点解决问题
难点:分辨平行线的辨识与特点。
教学打算:方格纸教学过程:
一、探索
1、要求中学生用三角板和尺子画出两条平行线。
提问:如图,画直线a∥b,把尺子看作是截线c,∠1、∠2有哪些关系?这么是不是任意一条直线去截a、b所得的同位角都相等呢?请你们在下边检验一下。
2、根据前面的操作过程,你能得出哪些推论?板书: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3、板书课题:平行线的特点
二、归纳总结
组织中学生分组讨论如图,假如晓得直线a∥b,按照平行线的特点,你能得到∠2、∠3的关系吗?∠4与∠2呢?按照中学生得出推论,指出物理语言的训练:如:∵a∥b,按照平行线的特点,∴∠2=∠32、归纳平行线的三个特点。
三、平行线的特点的应用例
如图,已知直线a∥b,∠1=求∠2的度数。解:∵a∥b,按照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1.又∠1=,∴∠2=问:能够求出∠3、∠4的度数?
例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已知,AB∥CD,∠B=,求∠C的度数。能够得到∠A的度数?解:因为AB∥CD,按照两直线平行,同旁外角互补,可得∠B+∠C=,又∠B=,∴∠C=依据题目的已知条件,难以求出∠A的度数。
课堂练习:课本第174页第1、2题口答。例3、将右图中方格纸中的图形往右平行联通4格,再向下平行联通3格,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平行线的判断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平行线的判断教学设计例文(精选10篇)10-24
语文《平行线的判断》教学反省06-15
关于平行线的的判断的教学反省11-23
《平行线的判断及性质》教学反省例文03-23
《平行线的判断》教学反省(精选8篇)02-25
高中语文《平行线的判断及性质》教学反省01-24
高中语文《平行线的判断及性质》教学反省06-21
关于《平行线的判断》教学反省(精选5篇)03-24
平行线的判断试讲讲义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