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军山》取材于《三国演义》第70和71回,是讲三国时期蜀魏用兵的故事。
建安廿年,即公元215年,曹操平汉中,并派大将夏侯渊、张郃等留守,驻兵定军山和天荡山各隘口。
刘备趁曹操立足未定,同年率将进兵汉中,老将黄忠打败了驻守天荡山的张郃后,又奋勇取定军山,经法正指点,夺得定军山以西的挡箭牌山的山头,踞高临下,直取夏侯渊,夏措手不及,被黄忠腰斩,从而夺得了定军山。
定军山四通鼓啥意思?
出自《定军山》第二十场黄忠的唱词。
这一封书信来得巧,
助我黄忠成功劳。
站立在营门三军叫,
大小儿郎听根苗:
头通鼓,战饭造;
二通鼓,紧战袍;
三通鼓,刀出鞘;
四通鼓,把兵交。
进退俱要听令号,
违令难免吃一刀。
三军与爷归营号!
张作霖是怎么智除辽西巨匪杜立三的?
杜立三是辽中县青麻坎人,原名杜国义,乳名立子,排行老三,所以人们叫他杜立三,他在闯荡江湖的初期,就是以这个名字报号的。
【杜立三】
杜立三的家庭也不一般,父亲杜宝增,叔父杜宝兴、杜宝善和杜宝旺,不是马胡子就是寨主,杜立三的母亲周旋于各胡匪之间,很吃得开,是许多土匪的干娘。杜立三的叔父杜宝兴被杜立三枪杀,他的父亲和另外两个叔父,都是被官府捉拿并砍了头的。
如此出身,造就了杜立三彪悍的性格,他不喝酒,不赌钱,不吸鸦片,最喜欢马和枪,精于骑射,十七岁就敢拿一条假的木头手枪抢劫官府的粮船,后来力量壮大,就公然设卡,收起过路费来了。
张作霖在没有受到清政府招抚之前,依仗自己的人马比杜立三多,势力比杜立三大,曾经收缴过杜立三手下一小股土匪的枪支,惹恼了杜立三,杜立三手下的人数虽少,但是非常悍勇,打得张作霖落荒而逃,一直追到镇安县,请求当地一个大地主人称汤二爷的保护,汤二爷官匪两边都吃得很开,势力不小,他出面调停,张作霖和杜立三就都认了汤二爷为义父,两人义结金兰,成为兄弟。
【青年张作霖】
光绪二十九年到三十年间,是杜立三势力急剧膨胀的时期,他自称“马上皇帝”,当地人都叫他“杜大人”,他因此愈发不可一世,欺男霸女,抢劫杀人,无所不为,到了光绪三十三年,东三省总督徐世昌密告殷鸿寿,让他会同已经被招抚的张作霖捉拿杜立三,并就地正法。
张作霖接到这个命之后,有些踌躇,因为杜立三本人枪法极好,能使双枪,并且防卫十分严密,最后他打算用计将杜立三诱杀。
【徐世昌】
当时他和杜立三是结义兄弟,因此用结义兄弟的名义派人去青麻坎,说是奉天总督要招抚杜立三,请他来新民晋见专员,好预备一切。但是杜立三为人机警,认为此事凶多吉少,就没有去。
张作霖一计不成,再生一计,他请杜立三的同宗叔父杜恩波出来,杜恩波深得杜立三的信任,张作霖满嘴好话,又送了很多礼物,把杜恩波请到新民,引见给殷鸿寿,证明招抚一事确属真实,杜恩波被张作霖欺骗,信以为真,就给杜立三亲自写了一封信,杜立三终于决定前来新民。
在动身之前,杜立三做了严密的布置,又精选了十三名护卫,让宋庆濂带领,去了新民府,谁想新民府中,张作霖又有更严密的布置在等着他呢!
【张作霖】
当时张作霖做了其他布置,自己只带了两个随身护卫去接杜立三,杜立三看他如此轻车简从,大为惊讶,当日张作霖便招待杜立三一行,第二天便带着杜立三去谒见殷鸿寿,去见专员,自然不能带太多人,杜立三于是只带了两名护卫随行。
殷鸿寿请他们进来之后,就招待他们吸大烟,想趁杜立三抽鸦片的时候把他制住,怎奈杜立三并不抽鸦片,而且警惕心非常之高,一时没有下手的机会,直到张作霖感觉外面的人员已经到位,他才和殷鸿寿站起来,殷鸿寿一声“送客”,门外的人拉起门帘,杜立三跨出门去,回身请殷鸿寿留步,就在这时,他被人从背后紧紧抱住,有人摘下他的双枪,捆住之后,当天晚上便在大营西边将杜立三乱枪打死。
【殷鸿寿】
杜立三死后,张作霖将他的所有东西一扫而空,并向东三省总督呈报,说本来想要杜立三,但是杜立三不肯,张作霖不得已才逮捕了他,又有匪徒开枪拒捕,此种情况下,才不得不将杜立三就地正法,这件事当时就这样了结了。
至于受骗的杜恩波,此时也不能说什么了,他写了一篇祭文,表示是张作霖骗了他,他又骗了杜立三,他将祭文抄了很多份散发出去,大概是怕杜立三的伙伴来找他算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