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儿童节,三类孩子更需关注 日前,“爱,让我回家”庆六一大型慈善演出在北京朝阳剧场举行。李玲玉、斯琴格日乐等明星纷纷登台表演,为来自“北京市光爱之家”的百余名流浪、孤残儿童筹集善款,现场还举行了“光爱基金”的揭牌仪式。
应该说,“光爱之家”的流浪、孤残儿童是幸运的,在儿童节到来之际,他们不仅没有遭受孤独,而且借慈善平台享用了丰富的节日文化大餐。较之这些孩子们,其它一些地区的小朋友们就未必有这么幸运了,在这个本应快快乐乐、无拘无束的孩子们的节日里,还有更多儿童的生存状况让人堪忧,笔者认为主要有三类孩子:
一是生活无保障的孩子。稍有留心即可发现,在全国各个城市,总有不少衣衫褴褛、风餐露宿、过着行乞流浪生活的孩子,他们有个令人心酸的称谓---“流浪儿”。据统计,全国目前有150万流浪儿童无家可归,且每年以15万的数字在递增。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流浪儿”的广泛存在显然与社会和谐的音符极不相称,尽快为这百万计的弱势儿童提供援助,是社会各界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而像“光爱之家”这样充满爱心的“家庭”,难道不该在全社会“发扬光大”吗?
二是安全有隐患的孩子。首当其冲的是孩子们的人身安全,而农村留守儿童更是易受侵害的弱势群体。根据全国妇联去年发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万人,其中留守女孩占大半。近年来,由于家庭、学校及社会对留守儿童缺乏有效保护以及性安全教育,孩子们遭受性侵害的案件屡屡发生。报《羊城晚报》报道,自2000年以来,仅广东东莞就发生243宗拐骗拐卖儿童案件;2008年,广东审理猥亵、儿童案件300多宗。其它诸如食品、玩具等隐患更是时时威胁着孩子们的人身安全,对此, 有关部门难道不该拿出高度的重视和实质性作为吗?
三是心理不健康的孩子。由于社会多元化趋向逐步增强,儿童们的心理发展受到的挑战也越来越严峻,自卑、孤独、抑郁等心理问题不断攀升,极大影响了他们健康成长。日前,广州市教育局关工委与该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在4个区8所小学5852个家庭开展了为期7个月的小学生心理状况调查,结果显示,自信心不足的学生有30%,情绪自控力弱的占35%,挫折应对方法不当的占20%,人际关系存在问题倾向的达26%。尤其是受过地震灾害的孩子,更需要及时进行心理疗救。这些情况,虽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但采取的措施还很不够,不少学校尽管开设了心理课,但流于形式、形同虚设的情况广泛存在。加强对心理问题儿童的心理干预,消弥孩子们的心理阴影,成为迫在眉睫的大事。
又是一年儿童节,但愿以上几类“弱苗”能得到社会各界更大、更多的关注和关心,使他们在爱心雨露的滋润下拔节而起,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