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一色。语见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的《滕王阁序》,众口烁金,己成千古绝响。
此句仿效庾言巜马射赋》中,荷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之语,却能袭旧弥新,另起佳境。
写出了三秋晚景的壮丽和空阔,落日霞映,孤骛(凫野鸭一种)飞起,与晚霞一齐飞动,秋水和长天浑然一色,嫣然一幅秋日向晚的美图画卷,颇增动态之美。任人暇想,美不胜收。
《滕王阁序》乃王勃即兴之作,可见其文彩风流,才思敏捷。文句流丽欢畅之中寄抒了自己怀才不遇的失意之情,又不失宏放豪迈之意,此中两句只见一斑,全篇之好,令人叹服。
怎耐!二十八岁便溺水而亡,天妒英才,着实令人叹惜!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诗是在古代诗词中是什么水平?
其实这句不是诗也不是词。是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序”在古时候是一种优美的文字。(现今也有序,对某事在前的述说),如王羲之的《兰亭诗序》,等,都是利用古文赋体,排偶等修辞艺术,对景物,情志的描述,令人过目不忘。把落霞比拟为孤鹜,一起飞翔,秋水倒映蓝天,水天一色。这上下两句,排列对偶,水乳交融,不愧为古今名句,但在格式上不符合对仗,也非对联之格式。细读《滕王阁序》,不少此种警句,故滕王阁是因此文以出名非虚言。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有何典故吗?
有!
落霞与孤鹜齐飞落霞,古琴名,典故出自《洞冥记》“握凤管之箫,舞落霞之琴”,后引伸为云霞,南北朝诗人萧纲写过《登城诗》,其中有“落霞乍续断,晚浪时回复”,这里的落霞就是云霞。
巧的是,有人认为诗中的落霞是一种飞蛾,这种观点古人就已经极度鄙视了,袁枚在《随园诗话》中就说“以落霞为飞蛾,则虫鸟并飞,味同嚼蜡。”并且用了杜牧《阿房宫赋》中的“未云何龙”,萧统《文选》“挂席拾海月”,少陵诗“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相类型的诗句进行论证,说落霞是飞虫的人只是俗人耳,不堪一提,巧的是,有人也在头条上发文说落霞是飞虫,其实不是原创,不过是拾古人的牙慧罢了,当不得真,也算不上美。
孤鹜,鹜原为野鸭,应当是写实。古文典籍中的鹜多为实物,如《周礼》“庶人执鹜,工商执鸡。”或者是形容马行飞快,或者是说祭品,哪怕是司马相如的赋里,鹜也是猎物。但是张衡在《思玄赋》里却有一句“迅飙潚其媵我兮,鹜翩飘而不禁。”因此,小可认为这个孤鹜应当没有典故,纯粹是写实。
齐飞,一起飞之意。
秋水共长天一色秋水,典出自《庄子·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因此秋水多指秋天的湖水或河水,古诗中也多用。比如鲍照《中兴歌》“九月秋水清。三月春花滋。”比如欧阳修《蝶恋花》“越女采莲秋水畔”
长天,辽阔旷远之天空。在古代这是常用语,不算典故。诗中多见,只是 出彩的句子都和水相关,也就是说,长天的典故正是源于王勃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