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朱元璋打天下的34人,朱元璋杀掉30个,还剩下的4人是谁?

山东高考分数线2022-06-23 15:26:20admin2

死于战争的不算,陪朱元璋打天下的人,一大批人是被朱元璋杀掉的。

朱元璋大肆屠戮文臣武将的有3件大事,就是胡惟庸案、蓝玉案、火烧庆功楼。

火烧庆功楼是一个民间传说,这个故事意在反映朱元璋对功臣心狠手辣,一把大火将他们葬身火海。火烧庆功楼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朱元璋当上皇帝后,担心一些开国功臣依仗权势图谋造反,尤其是太子朱标去世后,朱元璋决定把皇位传给孙子朱允炆的时候,特别害怕孙子驾驭不了一些老臣,从而失去朱家江山。

于是,朱元璋专门建造了一座全木结构的楼房,命名为庆功楼。

庆功楼建好了,朱元璋下旨要求文臣武将第二天到庆功楼参加宴会。

宴席全部摆在庆功楼二楼。

专门负责接待的年轻官员将赴宴的功臣们,引到二楼大厅就坐。

在皇帝安排的豪华宴席上,这些功臣老将大吃大喝,开怀畅饮。酒席场上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

眼看大家都喝了七八成酒量,有的甚至已经酩酊大醉了,朱元璋站起身来,悄没声息离开座位,向门外走去。

快下楼梯时,朱元璋回头向宴席看了一眼,发现刘伯温跟在身边。

朱元璋问刘伯温:为什么不去喝酒啊?

刘伯温凑到朱元璋耳边,小声嘀咕一句:皇上难道一臣不留吗?

朱元璋没有说话,走到楼下,刘伯温跟随朱元璋走了出来。禁军将二楼大门关闭。

随着朱元璋一个从上向下猛劈的手势,早已经等在楼下的禁军士兵,将摆放在一楼的干柴与火药、全部点燃。

顷刻之间,熊熊大火直窜天空,整个庆功楼被火焰完全吞没。

赴宴喝酒的功臣以及在二楼从事服务的宫廷佣人,全部活活烧死,没有一人逃出火海。

历经火烧庆功楼、胡惟庸案、蓝玉案,朱元璋杀死了大部分功臣。

当年陪着朱元璋打天下人的人中,只有4位不是朱元璋杀死的。他们是:刘伯温、耿炳文、郭英、汤和。

刘伯温、汤和、耿炳文、郭英分别有什么结局呢?

刘伯温的结局

在朱元璋手下存在两大帮派:淮西派和浙东派。李善长、胡惟庸是淮西派代表人物;刘伯温是浙东派核心人物。

两大派别之间矛盾重重,都想打压对方,尤其是淮西派更是渴望将浙东派的主要人物置于死地。

1375年正月,刘伯温受寒发烧。

朱元璋委派胡惟庸带领御医,去给刘伯温治病。御医对刘伯温进行一番诊断,开了药方。

刘伯温叫自己儿子拿着药方,到药店抓药,煎熬之后服用。

服药三天后,刘伯温虽然不发烧了,但是,出现了更严重的病情。

刘伯温感觉一块大石头在肚子里撑着,而且大石头还很不平整。刘伯温比原来更加痛苦。

刘伯温怀疑胡惟庸暗中指使御医在药方中配了毒药,想尽快毒死自己,便拖着病体去觐见朱元璋。

刘伯温向朱元璋禀报胡惟庸带领御医给自己治病的经过,并且一再说明服药之后、肚子里面好像撑着一块大石头一样,十分难受。

刘伯温希望朱元璋能够重新安排御医给自己治病,没想到,朱元璋不疼不痒地安慰他:不要多想,安心养病。

朱元璋的反应,使得刘伯温非常难过、寒心。

两个月后,刘伯温不能自由活动了。在朱元璋特派禁军护送下,刘伯温与儿子刘琏一起,从南京回到老家青田县南田乡,现在属浙江温州市文成县。

几天后,刘伯温估计不久于人世,对两个儿子交代了后事。

刘伯温要求儿子,在自己死后,立即将一本天文书呈现给朱元璋;

又对二儿子刘璟交代一番从政之道;

刘伯温预测,胡惟庸失败后,朱元璋一定会想到他刘伯温。

1375年5月,刘伯温在老家逝世,享年65岁。

汤和的结局

汤和跟随朱元璋很多年,看透了朱元璋的心思。

1388年,汤和向朱元璋恳求:自己岁数大了,不能驰骋沙场,希望回归故乡,找一片容身之处,以作万年之所。

朱元璋非常高兴,收回了汤和的兵权,特地为汤和修建豪宅,地点就在老家凤阳。

第二年,倭寇侵略沿海地区,朱元璋再次委任汤和解除沿海祸患。

汤和领命后,在东南沿海建筑59座城池,用来抵御倭寇。

59座城池建好了,位于凤阳的汤和府邸也已经大功告成。

汤和带领一家老小,与朱元璋告别,打算正式回到凤阳老家颐养天年。

朱元璋赏赐汤和300两黄金、2000两白银、还有其他一些贵重物品。

皇上赏赐汤和夫人胡氏与汤和一样多的金银财宝。

朱元璋特别下诏,褒奖汤和,说其他功臣无人能与汤和相比。

从此以后,汤和每年上京朝见朱元璋一次,君臣之间,没有猜疑,各得其乐。

每年汤和去给朱元璋拜年的时候,朱元璋都会赏赐大量珍贵物品。

朱元璋想念汤和,可是,汤和已经不能行走。朱元璋安排车辆将汤和接到京城皇宫。

朱元璋用手抚摸汤和的手,叙述着年轻时候的往事。汤和不能言语,只是不停地点头。

看着汤和的情形,朱元璋泪流满面,又赠送很多黄金、布帛等珍贵礼品。

1395年8月,汤和在凤阳老家病逝,终年70岁。

耿炳文的结局

1399年7月,燕王朱棣起兵叛乱。

建文帝任命耿炳文为征虏大将军,那一年耿炳文已经65岁。

耿炳文率领13万军队到达真定。朱棣多次偷袭成功,消灭了耿炳文3万士兵。

耿炳文拥有10万军队,坚守城池而不出战。

朱棣围城3天,主动撤兵,派人到处传播耿炳文大败。

建文帝信以为真,命令李景隆为大将军,取代耿炳文。

耿炳文只得返回南京,李景隆统率全军,最终彻底失败。

1403年,也就是燕王朱棣称帝第二年,刑部尚书弹劾耿炳文,说耿炳文的衣服、器皿上有龙凤的图案。

在皇权至上的年代,大臣身上配有龙凤图案,就是大逆不道,罪该万死。

耿炳文知道有人弹劾自己,非常害怕,在家中拔剑自刎,终年69岁。

郭英的结局

郭英与哥哥郭兴一起跟随从朱元璋起兵,负责朱元璋的安全保卫工作。

郭英先后跟随朱元璋,攻打陈友谅、张士诚,平定中原、云南等很多地方。

虽然身经大小500多场战斗,伤痕遍布全身,但是,郭英从来没有以生病为借口,辞去战斗,回家休养。

宁妃是郭英的同胞妹妹,所以,朱元璋倍加恩宠郭英。

1397年,郭英跟随耿炳文,平定沔县贼寇高福兴。回到南京后,御史裴承祖弹劾郭英。

朱元璋虽然命令诸戚里大臣议论郭英的罪名,但是,朱元璋最终没有给郭英治罪,赦免了郭英。

靖难之役结束后,朱棣登基当上皇帝,郭英被罢免官职,回到老家。

1403年,郭英在家中去世,享年67岁。

虽然以上4位功臣,不是朱元璋杀死的,但是,除了汤和之外,其他三位的死也是十分凄凉的。

汤和顺应了朱元璋的心思而行事,才能够最终获得朱元璋的关怀,在无法抗拒的疾病中死去。

在公元1354年的一天,朱元璋和红巾军的头目郭子兴和平分手,朱元璋在郭子兴身边并不愉快,在一开始,郭子兴很欣赏朱元璋,也极力拉拢他,并且把自己的义女嫁给朱元璋。但时间长了,朱元璋的本领展现出来,这些才能让朱元璋在义军中声名鹊起,反而让郭子兴有些不爽。绝非池中之物的朱元璋,决定和郭子兴分道扬镳。这次分手,是和平友善的分手,郭子兴很高兴,也象征性的挽留了一下。更让郭子兴高兴的是,朱元璋在离开时,没有带走大队人马,只带了二十四个心腹,这让郭子兴大为放心。

这二十四个人,也是明朝的开国功臣班底。像后世比较熟知的徐达、汤和就是这个班底,到了明朝建立后,这群人也顺理成章的成为明朝初期最大的政治集团。

这二十四个人,有必要盘点一下,并且说明一下他们的结局。魏国公徐达(善终),信国公汤和(善终),江国公吴良(善终),海国公吴桢(善终),花云(太平之战被陈友谅俘获,不屈殉国,年三十九岁,追封东丘郡侯),杞国公陈德(善终),滕国公顾时(善终),平凉侯费聚(胡惟庸案受牵连,被杀),泗国公耿再成(死于叛军之手),耿君用(和张士诚交手,战死宜兴),唐胜宗(胡惟庸案受牵连,被杀),陆仲亨(胡惟庸案受牵连,被杀),华云龙(善终),郑遇春(胡惟庸案受牵连,被杀),周铨(战死于芜湖),陕国公郭兴(善终),郭英(善终),胡海(善终),张龙(善终),陈桓(蓝玉案受牵连,被杀),谢成(蓝玉案受牵连,被杀),李新材(善终),张赫(善终),周德兴(被儿子周骥牵连,被杀)。

最初朱元璋打天下只有24人,其中,善终的13人,被杀的7人,为国捐躯的4人,并非问题中所说的,朱元璋杀了三十个,只剩下四个人。

我再次回到原来的问题,觉得提问问题的人可能表达的有些不清楚,提问题的人应该想问的是,朱元璋杀功臣,导致明王朝功臣凋零。

朱元璋杀功臣,的确是存在的,而且屠杀数量之多,手段之残忍,创下了历史纪录。但这些屠杀的背景,都是重要的案件引起的,因此,我需要从洪武年间的重要案子说起。

第一案,胡惟庸案淮西二十四将中,被朱元璋杀害的七人中,有四个人都是受到胡惟庸案子的牵连,可见,胡惟庸案件的牵扯之广,影响之大。发生在洪武十三年的胡惟庸案件,其根源是淮西集团实力越来越强大,几乎到了可以只手遮天的地步,而这个淮西集团的首要人物,就是李善长。

这个人虽然不是最初跟随朱元璋的人,却是朱元璋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人,在后来的论功行赏中,李善长功劳被列为第一,这和刘邦对待萧何极为相似,可见李善长的能力和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

李善长因为这样的功绩,权力达到顶峰,他推荐了胡惟庸,淮西集团,成为朝堂之上第一大政治集团。

但有一个人,却不喜欢李善长,这个人也是鼎鼎大名,人称诸葛亮转世的刘伯温。刘伯温和李善长有矛盾,更主要的是,他不是淮西集团的人。

这个人在民间的名气,远高于李善长,他很聪明,而且很会看人,他的眼光极为狠辣。因为这样的聪明人,而且还不是李善长自己人。这引起李善长的不满,刘基受到淮西集团的排挤,告老还乡,后来,因为吃了胡惟庸送的药,就死了。

除掉刘基之后,安插在朱元璋身边的最后一颗钉子被拔掉,从此,朱元璋身边,全是淮西集团的人。这时候的淮西集团,完全可以和皇权分庭抗礼。

走到这一步,李善长其实是很满意的,这已经位极人臣,可他的手下胡惟庸不满意,他们开始向着一些不可触及的地方探寻,终于触动了朱元璋的底线。

早在洪武八年的时候,朱元璋已经对淮西集团产生反感,但因为朱元璋是一个很恋旧的人,所以,一直保持克制。直到洪武十三年,胡惟庸被举报谋反,彻底激怒朱元璋,他的怒火如同火山爆发一样,于是,胡惟庸案爆发。

这一案,胡惟庸和他的党羽被处死,但这还没有结束这个案子,直到洪武二十三年,再次爆发,这次牵扯更广,而且更为血腥,李善长全家七十余口被杀,被牵扯的功臣足有几十家。

这是朱元璋第一次屠杀功臣。

第二案,蓝玉案这个案子,和胡惟庸案子极为相似,而这些相似点,都在于,他们都触及到了朱元璋的底线,也触及到了明朝的最高权力。这是任何一个皇帝都不能容忍的,于是,蓝玉案爆发了。

蓝玉是一个非常厉害的角色,在捕鱼儿之战,蓝玉率领十五万明军,北上四千余里,直捣北元的大本营,黄金家族全军覆没,蒙古人北俘虏七万余人,这场战役,可以说是蒙古版的靖康之耻。蓝玉也因为这场惊天动地的大战,扬名史册,成了大明王朝一颗冉冉升起的将星。

要说蓝玉谋反,我感觉,有些牵强,因为蓝玉没有谋反理由。他已经权倾朝野,而且,朱元璋对他极为信任。更主要的是,他是太子朱标的死党,而朱标是大明王朝的法定继承人。他只要低调一点,等到朱标当了皇帝,如何不能荣华富贵?可偏偏,他太高傲。

朱元璋是个好父亲,因此,他爱屋及乌,对蓝玉也相当宽容。天真的蓝玉并不知道,朱元璋的宽容,只是因为他背后是朱标,而想当然的以为,他很厉害,朱元璋离不开他。在1392年,朱标死了,悲痛万分的朱元璋,没有想到传位其他儿子,而是想到了传位他的孙子,朱允炆。

这个决定,引起了连锁反应,首先是朱标的死党瞬间失去依靠,而朱允文,又没有靠山,更主要的是,没有人敢跪舔朱允炆,毕竟,这种时候,还是静观其变的好。

这个时候,蓝玉缺乏政治触觉的短板终于显露出来,他依然很高傲,但他只高傲了不到一年,就被人举报,是谋反大罪。蓝玉或许只是骄傲,却并不一定是谋反,但朱元璋却认为,蓝玉必须死,而且,很多人必须死。

于是,比胡惟庸案更血腥的蓝玉案爆发,受到牵连而死的人,超过1.5万,这次案件之后,整个功臣团体,武将团体,几乎全军覆没。

其实,洪武年间有四大案,另外两个是空印案和郭恒案,但这两个案子,属于整顿吏治的案子,并不是涉及到权力巅峰的案子,而胡惟庸案和蓝玉案,却真真实实的影响到了整个政治格局,大量开国功臣都在这两个案件中凋零。而这根本原因,只是因为,皇权不容动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