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口口声声说和他丈夫相差十秒钟。大家可以想想十秒钟时间相差多少距离,成年人走路步伐一般在70公分左右,就算你有行李走的慢也就相差十几二十米距离,相差这么点没理由会被人家挡在门外。既然她丈夫被拦下,说明她丈夫到达检票口的时间已经过了人家的发车时间。还在那里狡辩啥,嘴硬是没用的,视频里这么个闹法,我看见的只有泼妇。积极承认错误,抓紧写好检讨,晚上多去几趟校长家,抱住自己的饭碗才是正道。
其实讲白了就是一个以人为本的问题,我因为居住愿意,经常要赶渡船上下班,经常看到关门时间已经到了,但栈桥上还有人在跑,关门的工作人员都会等他们到了才关门。这就是厦门到鼓浪屿渡船的做法。
德国军人押注“降美不降苏”,莱茵大营真比西伯利亚更幸运吗?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莱茵大营是网上用来黑美国的一个段子。
萨沙之前曾经辟谣过,但感觉有人推波助澜,反复的搞起来。
我就再说一遍。
莱茵大营的网帖,加拿大记者巴克切《有计划的死亡》,里面胡乱说了一些数字,比如美军控制的莱茵大营死了75万到100万德国战俘。
但巴克切并没有说他讲的是历史,只是自己一些回忆和猜想。
1992年,美国历史学家阿瑟.史密斯用一本名为《艾森豪威尔与德国战俘:事实对虚构》的书,批驳了加拿大记者巴克切的结论,认为所谓消失的100万德国战俘是无稽之谈。
史密斯认为,这种可笑的结论,来源于一个更可笑的失误。
经过反复对比,史密斯发现巴克切的结论,竟然是因为他秘书的录入错误。这个不上道的秘书在抄录档案文件时,竟然漏敲了一个0,导致其书中计算的某集中营的死亡率,被夸张了十倍,将实际上为3%的死亡率,夸大为30%。
因巴克切在书中列出了参考的资料,史密斯稍微一对比就很轻松的发现了这个错误。
但巴克切却不知道。他用此死亡率和其他数字去估测全部战俘的死亡,结果数字被大大夸张。
史密斯的观点得到史学界的认可。
西方社会出书自由,你说失踪1000万德军战俘也是可以的。
搞笑的是,到了中国,巴克切的猜想竟然就成为了事实。
其实用脚指头都可以想到,当年德军投降以后,在莱茵大营的战俘一共有500万人。
如果死了100万,就等于死了五分之一,这是什么概念。
早就应该搞得全世界皆知了,比纳粹屠杀犹太人有过之而无不及。
实际上,这么多年却没有这方面的消息,为啥?
因为根本就不存在。
美方公布的“莱茵大营”的全部死亡人数为5000。
而巴克切另一个证据,盟军战俘营的一份战俘人数变动记录,也是他无意或者故意搞错得出错误结论。
这份战俘变动表中,有着数量极为巨大的其他减少项目。
巴克切认为这就是死亡的战俘。
然而,史学家查询这份档案的原始记录,上面清清楚楚写着其他减少是因为66万德国民兵没有被当做军人,稍微关押就草草释放。
结果,这66万都被巴克切胡乱解释为死亡。
后来在一个电视节目中,巴克切承认这是他的失误。
军事史专家 Albert Cowdrey认为即便5000人的数字可能偏小,但无论如何高估莱茵大营的德军战俘死亡率,均不可能超过1%,也就是死于美军手中的德国战俘不超过五万六千人。
一般认为,500万德军战俘中,死亡的最多在1万人左右。
这主要是因为当时传染病流行,而美军的青霉素还只能满足自己的军人需要,难以供应这么多德国人。在黑市上,青霉素比黄金价格还要高。
史学家认为,巴克切只是打着历史的招牌写了一本小说,里面的数据都是胡乱找来的。
自然,巴克切也没说自己的是历史研究者,所以这样胡写小说对他的声誉也没有损害。
反美归反美,不要选用这种小说作为证据。
莱茵大营虐俘应该是夸大其辞的,大家想想,美国这样做的动机是什么?仇恨德国人?这样的话英法更应该虐杀战俘才对啊。论仇视,美国更应该虐杀日军战俘才对吧!毕竟死于日军手中的美军更多,日本是东方黄种人,但是美国反而没有太多的惩罚日军战俘,而且还阻止了苏联人进攻北海道。其实二战后期美苏已经是貌合神离了,都是在考虑如何争取战后自己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虐杀几十万战俘是难以想象的,毕竟很多德军将领都没判死刑啊,几十万德军是战俘,但是也是精壮劳动力啊,为了战后西德重建,对抗苏联,个人认为莱茵大营虐杀俘虏事件是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