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艇“掉深”到底是怎么回事?

注册会计师2022-07-19 05:11:22admin2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掉深对于潜艇来说是非常危险的。

这是一种海水跃层,上层密度大,下层密度小。

这个情况下,形成负密度梯度跃变层,海水浮力由上至下急剧减小,被称为 海中断崖。

当然,因为人类不能生活在这么深的海里,所以对人类影响几乎是0。

但是,对于潜艇来说,一旦遭遇海中断崖,就会突然导致浮力巨变,导致潜艇迅速向下急速坠落,非常危险。

而潜艇一般来说下潜深度不能超过300米,一旦不能迅速控制下坠,可能导致艇毁人亡。

我军的372号潜艇,就曾经遇到这种情况。

看看赵满星的回忆:

 我是372潜艇的一名老兵,在艇上主要负责操舵。在这次任务中,我们艇从遇险到脱险,总共用了14分钟,但决定生死的,是从破损进水到掉深停止这关键的3分钟。

 险情发生时,我正在操舵战位准备交接班,突然,我看到深度计指针猛的跳动,很快深度就增加了20多米。指挥员当即下达加速和排水口令,机电长胡强一把抓起话筒向五舱下令:“转主电机航行!”30秒不到,就完成了平时需要1分多钟才能完成的加速操纵。值班舰务兵飞速打开排水阀门,快速启动水泵,即刻完成排水操纵。

  所有的操作都精准无误,但潜艇深度不仅没有挽回,反而以更快的速度往下掉。突然,显示推进动力状态的车钟“铛”的一声,指针回到停车位置,潜艇失去动力了!紧接着广播传来急促的报告声:“五舱破损进水!”五舱是主机舱,号称潜艇的“心脏”,在这么要命的时刻“心脏”骤停,我的心一下子揪了起来,整个头皮都发麻。

  危难见本色,危难更见担当。当主机舱管路爆裂的一刹那,海水像子弹一样呼啸着喷射而出,舱内瞬间水雾弥漫,看不见、听不清、站不稳,正在工作的电器设备,随时都有可能因溅上水而短路起火,引发更大灾害。关键时刻,电工区队长陈祖军一边关停设备,一边扯着嗓子向指挥舱报告:“我听不清你的命令,我们正在封舱堵漏!”

  “封舱堵漏”,陈祖军的这句话何其坚决!作为一名潜艇老兵,他不会不清楚,潜艇各个舱室相对独立,紧急封舱后,舱门是不能打开的;在五舱涌进大量海水的情况下,封舱就意味着绝了退路,就意味着独自承担危险,一旦堵漏失败,等待他们的将是灭顶之灾!但同时他更清楚,封闭了进水的五舱,灾害就不会蔓延到其他舱室,整条艇的安全就有了保证!

  电工班长毛雪刚,当时正在休更,听到管路爆裂进水的声音后,迅速冲了上去,就像平时盲操训练一样,立即封舱、断电、关阀。他在水雾弥漫的舱室内,从前跑到后,从上跑到下,全靠双手摸索,硬是把大大小小的40多个阀门一一关闭。轮机兵朱召伟,发现高压海水喷射而出,立即毫不犹豫地扑上去关闭阀门,高压海水把他一次次打回来,他又一次次扑上去,凭着顽强的斗志,拼尽全身的力气成功堵漏。

  时间一秒一秒过去,我一米一米地报着深度,每一秒都是那么漫长,每一米都是那么煎熬……深度计指针的转速慢了下来,渐渐停住了。转眼间,深度计指针开始快速回升,潜艇从深海向海面急速冲去,舱室内摆放的物品都甩了下来,人站都站不稳,但大家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尽最大努力保持艇的姿态和平衡。

  由于惯性作用,潜艇上浮的速度越来越快,数千吨重的庞然大物“轰”地一下冲出海面,艇艏腾空而起,又重重地砸了下来,艇内剧烈震荡,左右摇摆达20多度,过了好久才稳定下来。

  现在回想起来,如果当时指挥口令慢一点、封闭舱室动作迟一步、应急供气晚一秒,结局就是艇毁人亡。我们之所以能够成功脱险,关键就在于大家快速反应、分秒必争、沉着熟练,最终转危为安!

“掉深”是潜艇面临的一种特殊情况,简单的说就是潜航状态的潜艇,由于海水密度的变化使得潜艇所受到的浮力突然降低,导致潜艇瞬间受力不平衡而快速掉入深处。海水密度突变这一现象,也被称作“海底断崖”,这是潜艇最不愿意遇到的情形,由于变化非常突然、留给潜艇响应的时间极短,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基本上“九死一生”!海水温度、密度分层能帮助潜艇“隐身”,也会将潜艇送入海底

海洋中的海水表面上看着是一个整体,但是其实内部也有着各种错综复杂的分别,比如盐度、温度、洋流等等,其中海水密度跃层就是由盐度、温度造成一种特殊现象。所谓的海水跃层是指上层海水密度大、下层海水密度小的状态,海水密度随着深度加深会形成负密度梯度,在这种情况航行其中的潜艇所受到的海水浮力会快速减小,无法抵消重力的作用而迅速掉向海底。大洋中不同区域、深度的海水温度、盐度、密度是不一样的

由于洋流和气象条件等不可预测的因素,很难准则判断何处的海水会有密度跃层出现,尤其是在数十米甚至数百米的水下,更是难以预判,因此,潜艇在遇到海水密度跃层都是十分突然地,视潜艇所在深度不同,留给潜艇操作挽回的时间多则两三分钟、少则只有几十秒。如果潜艇无法在短时间内恢复浮力和深度,最终就会掉入海底,在海水强大的压力下艇毁人亡。一旦潜航中的潜艇遇到海底断崖,基本上“九死一生”

由于海水密度跃层造成潜艇事故不胜枚举,有些潜艇在执行任务中莫名其妙的失踪很多都是由于这种现象造成的,1963年4月10日美国海军“长尾鲨”号攻击型核潜艇在东部科德角沿海330公里的大陆架边缘处作下潜300米的潜水试验时,神秘地沉入2300米深的海底,夺走了艇上129名船员的生命,是历史上最严重的一起潜艇事故,可能性最大的原因就是海水断崖。最近的一起事件是2017年11月15日阿根廷海军“圣胡安”号潜艇在距离阿根廷瓦尔德斯半岛大约430公里的南大西洋海域失联,直到2018年11月才找到失事位置,44名艇员全部死亡。关于潜艇失事原因,有说是武器操作不当,但是遇到海水断崖的可能性非常大。“长尾鲨号”核潜艇及失事后的情形2017年11月15失踪的阿根廷海军“圣胡安号”潜艇

当然,也有在遇到海水断崖后通过高超的指挥、操作技能将潜艇和全体艇员成功挽救的案例海水密度断层不可预判,但潜艇官兵的素养可以锻炼,高超的军事素养才是保证潜艇的关键

欢迎关注“威呐解析”,阅读更多原创军事内容(图片源自网络)。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