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最脆弱的那根神经,你知道几个?

考研2022-10-28 09:14:16佚名

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作者廉克飞

在中国历史上,有些人即使要离开人世了,但是他们最后的遗言或者遗书而仍然能撼动我们最脆弱的那根神经。

例如这些人:

李斯:《史记》记载,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李斯对儿子说,我想和你在体验一下去上蔡东门打猎的欢乐,是不可能的了。

陆机:《世说新语》记载,陆平原河桥败,为卢志所谗,被诛。临刑叹曰:「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

陆机哀叹,我想再听听华亭谷的鹤鸣,已经是不能的事情了。

语文书上有鬼

心学大师阳明先生在临终前,躺在狭窄的船舱里,指着自己的胸口,说道:"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王阳明说,心里是光明的,何必嘴上多辩呢?一代心学大师王阳明在生命最后的时刻,对所有的事情都看开了。这一生都是光明磊落的,心灵也是纯洁明净的,不用再多说什么了

戊戌变法失败以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悉数逃往国外。谭嗣同本有机会出逃,但是他义正言辞的拒绝,在处刑之前,谭嗣同在狱中写下《题狱中壁》然后慷慨就义: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这是最热血的誓言,无论活着还是死亡,我的肝胆都是魏巍昆仑般伫立人世。

"吾今与汝无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令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

这是谁的遗言呢?

没错,这是林觉民的遗书,"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语文书上有鬼

他写的《与妻书》,出现在高中课本里面,有很多人在高中的语文课本里读过它,甚至背诵过它,但是,在不断要我们"总结中心思想"的教育中,除了勾画总结主题去应付考试,可能很少有人能真正去理解,其中的缱绻缠绵与决绝、矛盾与苦痛。

反倒是当我们长大了,经过了许多事,再来看这封信,我们才有了不同的感受,才真正为它断肠落泪……

林觉民的父亲叫林孝颖,当年他考中秀才之后,被家人逼迫与一个姓黄的女人结婚,林孝颖内心抗拒,结婚时连洞房都不进。因此,他一直没有生育。

林孝颖的哥哥看到这种情况,体恤弟弟,就将自己的儿子林觉民过继给林孝颖。

所以,准确地说,林觉民的父亲是他的叔父。

林孝颖对这个儿子非常疼爱,就连林觉民参加科举第一关童生考试,他都要亲自陪着他和他一起并肩前行,送他到考场门口。

林觉民要进考场了,林孝颖对儿子说:"学而优则仕,你好好学习考试,将来才能光耀门定!"

让林孝颖想不到的是,13岁的林觉民走进考场,挥笔写下了"少年不望万户侯"几个字之后,第一个走出了考场。

这是一个少年对腐朽与古老的科举制度的公然蔑视和叛逆!

但是林孝颖对儿子的举动没有大动肝火,他甚至有些赞赏,所以,当他被聘请到全闽大学堂当国文教师的时候,他把15岁的林觉民带到了新式学堂学习,让他彻底摆脱科举考试。

在全闽大学堂,各种"民主、自由、平等"的新思想、新学说风起云涌,林觉民在这里如鱼得水,他给自己取了一个号叫"抖飞",希望自己能够像大鹏一样,抖动翅膀,一飞冲天。

一天晚上,他到一条巷子里发表题为《挽救垂危之中国》的演说,谈到时局险恶之处,捶胸顿足,愤激之情,不可扼抑。在场的听众无不感奋。一个前往偷听的学监大惊失色,对人说:"亡大清者,必此辈也!"之后,林觉民除了积极传递《苏报》《警世钟》一类革命书刊外,还在家中私办小型的女子学校,讲授国文课程,动员女人放足。离经叛道的言行,也促成林觉民练就了一身的侠肝义胆,他除了时刻不忘救护民众,还敢当面奉劝衙吏们洗心革面,摒除暴政。

放了假,林觉民回到家,在家里办了个女学堂,让自己的堂妹、弟媳,乃至家里的女佣人都来学习,他还资助她们去读福建女子师范学校。

1905年,18岁的林觉民娶了一个妻子,17岁的陈意映。陈意映是大家闺秀,其父陈元凯,光绪乙丑举人,获花翎四品衔。陈意映幼年受庭训,耽诗书好吟咏,尝著《红楼梦》人物诗一卷。

林觉民思想激进,投身民主革命,陈意映受其影响,带头放缠小脚,而且还进入陈宝琛夫人创办的福州女子师范学堂学习,为该校首届毕业生。虽然也是包办婚姻,但两个少年之间,产生了至真至纯的爱。

新婚燕尔,情意绵绵。

但是,新婚不到两年,林觉民就被父亲安排到日本留学去了。父亲也是一片苦心,因为时局紧张,革命的暴风雨即将来临,林孝颖知道儿子是怎样的叛逆,所以,出去留学,可以避开是非之地,免得受到伤害。

但是父亲想不到的是,在日本,一大批热血的中国男儿正在那里聚集,他们正在商讨救国之路,林觉民一到日本就加入了同盟会,他革命热情无比高涨,参加各种集会,还写出《莫那国之犯人》《驳康有为物质救国论》等文章。

他参加演说:"中国危在旦夕,大丈夫以死报国,哭泣有什么用?我们既然以革命者自诩,就应当仗剑而起,同心协力解决问题,这样危如累卵的局面或许还可以挽救。凡是有血气之人,谁能忍受亡国的悲痛?"有血性的话语,字字珠玑、落地有声,一座为倾。

1910年11月13日,孙中山在槟榔屿召集同盟会骨干,商议向海外华侨募款,然后购买武器,再从中国各地革命党人中挑选几百名敢死队员,在广州举行起义。

于是,同盟会总部决定由林觉民到福建筹集经费,并召集革命志士。林觉民再次回到三坊七巷,回到家中。

陈意映欣喜万分,可是,这次回来的林觉民和以往不一样,他十分忙碌,除了四处筹募资金,还隐蔽在一个宁静的禅寺里自造炸药。

炸药制好了,不方便运输,林觉民想了一个办法:把炸药放在棺材里,然后让一个女人装扮成寡妇,运送棺材去香港。林觉民本来想让陈意映来扮,但是这时,陈意映已经怀孕,只好另外想办法。

在林觉民做这一切的时候。陈意映内心非常不安,她隐约感觉到丈夫正在做一件大事,她的猜测是对的,但是她可能怎么也想不到,这次见到林觉民,是最后一次了。这一次距离他离开这个世界,距他们可以追忆的在这个世界上共同相处的时间总数,只有不到半年的时间了。

所以,当林觉民再一次离开家的时候,她拉住了他的衣袖,央求他:"你要远行,请将我带上………"

他不可能带上她。

因为他知道此去风波险恶。

1911年4月24日深夜,夜空中星辰点点,香港滨江楼也有一盏灯火未眠,那正是林觉民正在书写《与妻书》,此时距离广州起义还有三天。

语文书上有鬼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那时候的林觉民才24岁。24岁,太年轻了,多少人生的路没有走。多少人生的滋味没有体味。还有他的孩子,还没有出生!

知道自己将要身死异地了,林觉民的眼泪和笔墨一起化作对妻子的愧疚与思念,一千三百来字,夜深时一气呵成,字字泣血,句句滴泪,这是一个男人留给妻子最后的爱情独白。

"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

这封信,让人们真正理解了什么至死不渝!他在信里,呼唤了她49次,回忆了和她在起的生活点滴、恩爱缱绻,"吾至爱汝"又不得不"忍舍汝"。

他说,他本不相信鬼神,但是现在,他真希望有了,他本不相信心电感应,但他现在真希望能有,这样,他的灵魂就能陪伴着她,让她不必为失去他而悲哀肺腑之言,肝肠寸断。

三天之后,林觉民带领从福建赶来的20位敢死队员坐船从香港赶往广州20位志土中,包括他的堂弟林尹民。

海风吹着林觉民的心,他的心里不是没有恐惧:这程凶多吉少,有回归路吗?

林觉民鼓励同样紧张的堂弟:"此举如果失做,死人必然很多,定能感动同胞一同胞一旦尽奋而起,克复神州,重兴祖国,则吾辈虽死而犹生也,有何遗憾"

下午5点25分,敢死队员臂上缠着白布,脚穿树胶鞋,腰上缠着炸药,将生死抛之脑后路奋战,闯入总督衙门。

在激烈的战斗中,大多数战友都牺牲了。

林觉民腰部中弹,力竭被捕。

面对对他的审判,林觉民心怀必死之志,慷慨陈词,他"侃侃而谈,畅论世界大势,以笔立言,立尽两纸,书至激烈处,解衣磅礴,以手捶胸"。

他告诉审判者李准,"只要革除暴政,建立共和,能使国家安强,则死也瞑目。"他的一番陈词甚至打动了主审官李准。

李准下令去掉林觉民的镣铐,并给了他个座位。林觉民想吐痰,他亲自拿了一个痰盂过来给他。

对革命党人恨之入骨的两广总督张鸣歧这样评价他:"惜哉,林觉民面貌如玉,肝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真算得奇男子。"

但是,他们还是执意要杀掉林觉民,理由很简单,他无法劝诱他离开革命党。

林觉民被枪决了。

语文书上有鬼

胡歌饰演的林觉民

在那一场战役中牺牲的,还有他的同乡林文、弟弟林尹民,那一年,他们都只有24岁。广州革命党人经过努力,将起义中死去的烈土遗骸收集起来,合葬在广州郊区的红花岗。

当年的红花岗因为黄花纷纷扬扬,漫山遍野,被改称为黄花岗。

249天后,中华民国诞生了。

林觉民在广州被杀时,他的岳父托人连夜赶到福州报信,让女儿陈意映火速逃离。因为清政府对革命党的处罚是满门抄斩!

其养父林孝颖带着家眷和陈意映,慌忙变卖宅邸搬家。而买下林家老宅的谢銮恩,有个孙女叫谢婉莹,长大后笔名冰心。当年11岁,一起搬了进来。冰心在《我的故乡》一文中,曾对这幢房子有过生动的描写。

陈意映拖着8个月的身孕,带着一家大小匆忙搬到了福州郊外一个破旧的房子里。

这个时候,林觉民的死讯已经传来。但是陈意映并不愿意相信,她在心里盼望着那只是一个传言,她夜夜难眼,期盼着有一天,房门被敲响,林觉民突然出现在门外一天夜里,外面的门果然被敲响。

陈意映扑过去开门,门外却空空如也陈意映的视线落在地上,那里有一个小小的包裹。不知道是哪位革命人士,打听到了他们的住处,冒着极大的风险将一个小小的包裹送到这里。

陈意映把包裹打开来一看,顿时泪流满面、痛彻心扉。

包裹里,是林觉民在香港滨江楼上写下的两封遗书。

"汝幸而偶吾,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这是一个侠骨男子夺笔而出的呻吟,愤懑难抑只能仰天长叹,悲情满怀只能独自吞咽。世间总是这样,义孝难以两全,情爱不能重聚。身前身后,心中装不尽的,是对嗣父和妻儿的绵绵思念……

"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当哭相和也,""我在九泉之下,遥遥听见你的哭声语文书上有鬼,定会以哭声来应你……"

陈意映的心碎了,她不能忍受这种痛苦,想要自杀,公婆不得不跪下来求她。 为了安慰她,保住她腹中的孩子,林家把林觉民哥哥的一个女儿喊过来,跪在陈意映的面前,喊她"妈妈",这个女儿叫林暖苏,温婉可人,一声"妈妈"多少慰籍了陈意映悲伤的心。5月19日,林觉民死后不足一个月,悲伤过度的陈意映生下了遗腹子林仲新。

两年后,陈意映也追随林觉民而去。

语文书上有鬼

万幸的是,林觉民故居尚存,让我们根据冰心在《我的故乡》中的描述,来瞻仰那段烽火岁月与轰轰烈烈的爱情吧。

我们这所房子语文书上有鬼,有好几个院子,但它不像北方的"四合院"的院子,只是在一排或一进屋子的前面,有一个长方形的"天井",每个"天井"里都有一口井,这几乎是福州房子的特点。这所大房里,除了住人的以外,就是客室和书房。几乎所有的厅堂和客室、书房的柱子上墙壁上都贴着或挂着书画。正房大厅的柱子上有红纸写的很长的对联,我只记得上联的末一句,是"江左风流推谢傅",这又是对晋朝谢太傅攀龙附凤之作,我就不屑于记它!(冰心《我的故乡》)

语文书上有鬼

在这所故居内,林觉民的的侄女也曾经在此居住过,林觉民有个堂哥名叫林长民,林长民的女儿曾经在这里短暂居住过,她的名字是——林徽因。

语文书上有鬼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

喜欢本文/作者,文末赞赏一下表达支持吧!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