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致知,中国古代哲学的认识论命题,《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朱熹承认接触事物(格物)是获得知识(致知)的方法。但有认为心被人欲所蒙蔽,所以知识不够完备。只要通过格物功夫,去掉人欲,对于天地万物之理就无所不知了,颜元把格物解释为“犯手(动手)实做其事,”认为手格其物而后知至”。肯定行先于知,这是扑素唯物主义反映论的观点。
开物成务,开,开通,了解。务,事务。通晓尤物之理,得以办好各种事情。出处《易.系辞上》,“复《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
格物,将物的局部(格)认识清楚。致知,把握事物的整体,了解如何应用。开物,将物的功能锁打开发挥物的功能。成务,完成人所要完成的事务。
厚积薄发一词对现实有什么借鉴作用?
厚积薄发,其中蕴含的道理有两个方面。
其一,“厚积”才能“薄发”。科学家科研中的无数次的失败,最后赢来一次成功;寒窗苦读的学子,十年砥砺,皓首穷经,也只有少数科举成名;普通人日常生活点滴经验积累,为人处世事事留意,才能稳步向前,积少成多,积健为雄,凡此种种,都说明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其二,“厚积”也只“薄发”。为何?这是一种生活道理,处世哲学。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里的厚德载物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不事张扬。正所谓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这种“厚积”基础上的“薄发”才是靠得住的,也自然能赢得他人尊重。
比如,多读书。我对古典诗词领域感兴趣,从年轻时起,广泛阅读古典诗词方面的书。坚持了三十多年,在潜移默化中,就掌握了诗词创作的写作技巧,积累了丰厚的知识,现在写起来,就得心应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