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尼娜》中心思想?

人力资源管理师2022-12-04 12:53:26admin2

托尔斯泰的《安娜· 卡列尼娜》问世的时代,俄国正出于新旧制度交替的时代, 道德观念急剧变化、 追求个性解放, 恋爱自由成为了青年人向往的新风尚。作品中的主人公安娜为争取个性解放、爱情自由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她的思想正是代表了那个时代的进步潮流, 反映着社会所赋予她的新思想、 新意识。 托尔斯泰超越了传统文化对两性特征的僵化表述, 叙述了女性的压抑、 呐喊和追求,以现实主义的敏锐眼光, 写出了被男性社会传统所埋没的女性的声音, 写出了从“ 第二性” 的屈辱地位中挣扎而出的脆弱的女性意识,以及这种女性意识的最终毁灭。它是一部多方位展示女性生活、 思考女性身份、 生命价值及男女之间关系问题的家庭伦理小说。《安娜 · 卡列尼娜》 无疑给我们上了很好的一课。 安娜的命运是必然的, 虽然说依附是造成她悲剧的内在原因, 但是当时的社会现实造成的女性地位使得女人不得不依附男人。曾经那么聪明有智慧的安娜在爱情的面前不知该如何保持自我。她对伏伦斯基的爱已经不是纯粹的爱情需求了, 而是在绝望中为自己寻找精神的栖息地。 她对爱情的这种全身心的,孤注一掷的追求意味着一旦爱情追求的失败, 生活就会失去意义, 生命的价值就会不复存在。这让爱者和被爱者都身心疲惫, 都痛苦不堪。爱情虽然重要, 但无论有多么重要都不能超越生活, 它也不是婚姻的全部内容。 安娜爱情至上的观点远远夸大了爱情本身应有的范畴,她那童话般的世界一旦落实到现实的土壤里就会轻易粉碎。 虽然她与外界压力的抗争是如此坚强, 她坚强地争取她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地位和权利,愿望只是为爱情而产生的,是依附于爱情而发生作用的。更确切地说, 如果不是爱情巨大的诱惑, 她也许不会如此的坚强。但一旦得到爱情她又如此脆弱,脆弱地除了依附爱情之外别无寄托其实她对爱情的依附是对所爱男人的依附, 这种依附造成她人格的虚无。我们从安娜的形象中读出了近代妇女的大不幸, 也读出了现代女性的大困惑、 大烦恼。 她们中的许多人还在重复走安娜老路。 一旦走入婚姻, 就把自己的精神依附于男人身上, 为爱可以牺牲自己的人格, 甘愿成为男人的附庸, 渴望终身依赖对方。 她们不是将自己与自己所爱的人完全渗透和融合, 同时保持相互的人格独立, 而是终日沉入日常生活而不做超越性人生追求, 沉湎于爱情而不发展自己的聪明才智, 放弃自己的理想, 把爱情当作生命的全部内容。 她们的结局是只能是被厌倦或者被抛弃。安娜的悲剧告诉我们, 单纯的两性之爱不足以建立起稳固的完整的自足的世界, 借助于本然的生命力的迸发与释放虽然可以在一定范围、 一定程度上突破人生困局, 但从根本上讲非但不能拯救个人, 反而会将个人逼进死胡同。 安娜的悲剧, 值得我们每位当代女性深思、 警醒! 希望天下所有的陷入爱情与婚姻的女性, 坚守自己独立的人格, 保留独立的女性意识, 勇敢追求自己的幸福, 永远不失掉自我, 永远不以男人或者社会的附庸物而存在, 从而实现女性意识真正意义的回归。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