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作为公司新媒体的主管,也面试过很多这样的人,我认为不能单单考虑洗稿这件事对不对来决定是否录用她,应该从公司对新媒体的理解及发展方向来决定她是否符合要求。
公司和个人对新媒体的理解不一样,盈利方式也不一样,一些初创的新媒体团队容易走向两个极端,我想把我自己的真实经历分享给你,也让更多的人避免走我的老路,踩我踩过的坑极端一:靠平台获奖盈利很多人都知道,在头条每个月第一篇获得图文青云奖励是1000元钱,之后每篇是300元钱。因此在招人的过程中,团队管理者希望求职者是一个懂得平台套路,并能拿到平台奖励的人。
这种想法固然很对,但真正管理过团队的人都知道,这种想法行不通,我们可以来算算一笔账:
第一篇青云1000元,假设一个月获得10篇青云,那么会获得3700元,除去提现的20%税,到手的并没有3000元。加上一些正常阅读获得的广告收入,一个月不会超过500元。
一个人每个月拿到10篇青云,做过自媒体运营的人都知道,这样的人已经算是平台的佼佼者了,因此在应聘者中,靠面试那半个小时就能分辨出这样的人才来,我觉得难度非常大。
而且即使能够招到这样的人,一个月3000多块的平台收入,连达到自负盈亏都不可能,按照到手3000块钱工资来算,公司要付出4000块钱左右的成本,所以以这样的盈利方式来组建团队,根本存活不下来,更谈不上盈利。
当然还有月度优质账号的奖励,这个是5000块钱,但真正在头条运营过一段时间的人都知道,月度优质账号要想每个月都拿到,这几乎不可能。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运营一个团队,如果单单只给底薪,不给奖励提成,会造成一个非常严重的结果,就是出力不出工。反正拿不拿奖都是领底薪,不会有人真正会认真去写。
而如果你用底薪+提成的模式,公司运营成本就会高很多。本来这样就赚不到钱,还要额外付出奖金,团队在前3个月也许可以得到月度优质账号维持下去,但之后还是会陷入入不敷出的情况。
退一步说,如果一个人每个月可以拿到10篇青云,他为什么要去公司受你领导呢?他自己在家就能做,而且和你付的工资差不多,反而更自由。
如果是多平台分发,了解原创首发概念的人都知道,一篇文章在一个平台发过,你直接复制到另一个平台,已经不算原创,每个平台都会有查重机制,也许会有一两篇逃过机器的检查,但并不可能靠这种方式盈利,反而会增加精力,所有平台都运营不好,得不偿失。
我的真实经历:
当我组建团队第二个月,我就意识到了这一点,通过我的教学,我可以保持团队的支出平衡,但这对于我来说,工作量非常大,每天都需要去关注他们的发文情况,并进行各种文章训练,说白了就是用自己的精力和团队,白白给平台打工。
而且这种团队人员流动很大,假设你在做一个职场的号,由于各种原因这个人离职了,那么你要去网上招聘另一个职场领域的人来顶替他,除了领域要对口,还需要会写青云文,招聘这样的人难度可想而知,所以我在前2个月,作废了几个号,也被公司停掉了这个团队,另寻出路。
极端二:通过洗稿来获得收益在我停掉团队之后,我寻求其他出路的过程中,也了解到一些这种团队的运营模式,而这种模式是目前大多数新媒体公司在做的模式。
我去参观过一家新媒体公司,他们公司规模大概在100人左右,包了一层写字楼。当时和老板聊天,他说他每个月的人力成本大概在30万左右,每个人每个月通过洗稿,大约能有6000到10000的产出,因此除掉办公场所和日常的水电开支,还有几十万的盈利。
盈利方式也比较简单暴力,一个人运营2,30个号,每个平台都有,这个平台不爆另一个平台也许就爆了,按照5块钱一万阅读量的单价,一天洗5到8篇,相当于全平台200多篇文章,总有几篇会爆,一天靠阅读量点击收入,一个人两三百还是能做到的。
这种模式我曾经心动过,但冷静想想,现实并没有他描述的那么美好。
首先是招人,要想招聘100人的团队,难度并不低,而这100个人,每个人至少要管理30个以上的账号,这些账号也非常难搞到。在平台对于洗稿搬运打击得越来越严格的今天,这么做无异于自寻死路。
也和我做新媒体的初衷不符,我只想做自己喜欢的东西,这种机械式的生产,也许前几年好做,但今后会越来越难,与其等着被平台淘汰,不如先想想其他的出路。
我见过很多洗稿搬运来的账号,到了月底才被封号,一个月辛辛苦苦赚的广告费提不出来,所以现在市场上卖号买号的人非常多,我猜测都是从这些公司流出来的,因为做不下去了,手上还有很多还没来得及被封掉的号,这些号不卖掉,砸在手里也是亏钱,能回一点算一点。
由于这样的公司被平台打击得很厉害,所以也有很多公司倒闭了。也就出现了题主说的,有3年以上洗稿工作经验的求职者非常多。
我曾经面试过一个求职者,他什么原创文章也不会写,但他说他全领域都能做,每天可以写5篇文章,我仔细询问他前一个工作,才知道就是这些所谓的“新媒体”公司出来的。和他谈及新媒体的理解和方向,他也很迷茫,因为他除了洗稿什么也不会,他对新媒体的理解就是一万阅读量多少广告收入,其他的问题他并不关心,只关心工资是多少。
现在人才市场上充斥着一大堆所谓的“新媒体”人,他们甚至连日记都没写过,就敢大言不惭的说带领过团队,给公司创造多少利润。我承认前几年通过洗稿搬运,的确成就了很多大V,也成就了一些团队管理者,但这些“新媒体”人,已经开始慢慢的被市场淘汰,因为新媒体已经走向了另一个时代----群媒体。
当我发现洗稿和原创拿平台奖励,都不适合团队运营的时候,我想到了另一个形式,就是群媒体,也就是大家说的矩阵我发现目前入局新媒体,不管是粉丝量还是文章质量,都比不过经营了几年的大V,要想团队变现,走他们的老路并不现实,时间也不允许。
偶然机会我发现职场领域在招聘矩阵,也就是大家常说的MCN,抱着试试的态度就去尝试了。我发现里面的理念和我对新媒体的想法很像。
1、一些自媒体作者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团队,解决了我到处招懂做自媒体的员工的时间。
2、把大家的粉丝集合起来,形成一个大的粉丝池,解决了我创建团队初期没有粉丝的尴尬。
3、招募一些在了解平台规则的成员,解决了每天教学的时间,让我有更多精力做别的事情。
至于变现途径,我觉得比个人做自媒体更加宽。比如我们矩阵有上百万粉丝,我可以以矩阵的形式去和广告主接触,广告费大家一起分,即解决了我给员工发工资需要人力成本,也解决了我新的团队没有粉丝,成员不懂运营的烦恼。
通过两个月努力,也把矩阵做到了职场领域前三,变现途径也在开拓中。
回到问题本身,当你遇到了求职者说:我有3年以上洗稿工作经验。那么你们招聘的方向本身就出现了很大的问题,我认为问题的关键不是这个求职者是不是洗稿,而是你们的招聘信息让别人误解了你们的意图招新媒体运营,并不是招写手,写手并非全都懂运营,在招聘信息上你们该写清楚对运营的要求,而不是他有没有接触过新媒体。目前在招聘网上投递新媒体简历的,要么是小白,听说新媒体赚钱,想来学习经验,要么就是其他洗稿公司淘汰下来的人,因为他们并不懂如何通过运营账号养活自己,他在原公司要么是业绩不行,要么就是公司解散了,他只想找另一家类似的洗稿公司。
真正在这个行业自己运营过账号的,都知道,靠新媒体要想做全职很难,有能力全职做新媒体的,也不会出来找工作,因为他们光靠运营自己的账号,就能过得很滋润,甚至赚得比上班还多,并不需要加入一家公司,接受朝九晚五。
如果你们公司是打算走流量赚广告点击量的钱,招聘这类人并无不可,毕竟他做了3年,对这方面熟门熟路,不需要你在花时间去教他,而他也很符合你们公司的要求。
如果你们公司是打算招一个新媒体运营,那就直接PASS掉吧,洗稿3年还在洗稿,证明他并不懂新媒体的套路,也不了解什么是新媒体,让什么都不懂的人来运营,那你不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嘛。
如果你们想找一个懂运营的,可以在头条直接找一个做得好的来,要比在网上投简历更好。比如找小明啊,哈哈,开个玩笑。
总结
新媒体候选人:我有3年以上洗稿工作经验。那么证明他做了3年这方面的工作,如果刚好和你们公司的运营想法向吻合,招聘他并没有什么不可以。
如果来我们公司,我肯定不会要,因为他不符合我对新媒体运营的想法。
道不同不相为谋,他洗稿3年,那他走的就是洗稿这条路,不能评价洗稿这件事好不好,当然洗稿肯定是不对的。作为团队的管理者,我一直崇尚的管理方式就是“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上”,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合适的位置,我不会一杆子打翻一船人。
当然这位候选人只能做最底层的文案工作,对于运营方面的想法,我觉得还是不要听的好,因为我曾经也有一个这方面的下属。
当他在头条发的文章没有阅读量,也没有获得青云的时候,他想的不是如何提高运营方面的能力,却想着说服我在多平台分发文章,这就是洗稿的惯性思维。
所以我的意见一直是,这样的人可以用,但他们的格局并不适合评价一个账号的方向,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于你这个团队的管理者。
我更喜欢有天马行空想法的人,而不仅仅是一个只会埋头工作的人。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我是王小明,一个职场领域的创作者,只分享职场干货,不说职场鸡汤,希望能和每一个职场人做朋友,有空点个关注吧~
2013年公司因为相关项目的需求,需要招聘一个信息安全方向的研发人员,我作为技术面试官参与了其中部分人员的面试。其中有一个应聘者给我的印象比较深,他说他喜欢各种正版的软件,擅长网络入侵,就类似于黑客,并当场演示通过我们公司的WiFi,入侵了某个连接该WiFi的手机系统。最后他被公司录用,成为了一名优秀的信息安全工程师。●其实在网络信息安全领域,黑客算是矛,信息安全工程师算是盾,二者是针锋相对的,但从技术角度而言,二者又是相通的。只要通过合理的引导,通过规范制度的约束,黑客也是好的黑客。●
回归本问题。“新媒体候选人,有三年以上洗稿经验,作为面试官你会录取他吗?”
关于新媒体洗稿,我认为有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洗稿。比如就是非常简单的关键字的替换,简单的段落拆分,简单的标题更改文字更改。
一种情况是有技术含量的洗稿。将原稿完全推倒,只提取其中的核心观点或者中心思想,然后重新进行文字组织,重新进行文章的编写。
第一种情况不仅没有任何的技术含量,而且也没有任何的文字功底。
这种情况下的候选人其实和新媒体小白也差不了多少,如果招聘的员工需要即插即用的话,那么这种候选人不要也罢,因为这种人做不了什么事情。第二种情况有点技术含量,正确的来说应该是有点文字相关的功底。
这种情况下的候选人其实还是可以能做一些事情的,如果招聘的员工对文字功底要求比较高的话,这种候选人可以考虑,因为这种人还是可以能写写文章的。
从道德层面是不允许。
众所周知,洗稿是新媒体中的大忌,很多新媒体平台对洗稿是零容忍,很多新媒体作者对洗稿也是零容忍,伴随而来的都是剽窃,不劳而获,居为己有等这些词,可见从道德层面洗稿这种行为是不被允许的。
同时从洗稿也能反映出一个新媒体人的道德品质,我想这个才是大家最为关注的,我们不接受洗稿的候选人进入我们的团队,因为他违背了行业规则,他突破了行业的底线。
特别对于那些长期从事洗稿的新媒体人,明知不可为而继续为之,明知不可为而长期为之,可见他做人的品质有问题,将他拒之门外,我想是绝大多数新媒体团队的选择。
洗稿和借鉴之间的界限是非常模糊的。
洗稿是不允许的,但借鉴却没有那么严格的要求。很正常的一个道理,有些观点有些想法如果他没有相关经历,没有相关经验,那他是根本得不出来的,他是根本总结不出来的。
这个时候,如果他从有类似经验或经历的人哪里借鉴一下想法和观点,可以理解,也无可厚非,这其实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所谓借鉴,借多少,怎么借,借多了就变成洗稿了,借少了,又得不到关注,确实这个界限不好划分,所以如何把握住这块度,确实对很多新媒体人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引导与约束非常重要。洗稿在新媒体当中确实是算一种技能,这种技能怎么用,如何用,关键还在于引导与约束。
明确的是洗稿这种行为肯定是不允许的,那么我们可以在不允许的基础上挖掘其他的技能。
比如你长期洗稿,那么你文字相关的能力肯定不错,这个可以挖掘,为团队使用。
比如你长期洗稿,那么你在追寻把控热点的能力肯定不错,这个可以挖掘,为团队使用。
比如你长期洗稿,那么你在运营方面能力肯定不错,这个可以挖掘,为团队使用。
也就是说我们约束你的洗稿行为,挖掘你的其他方面的技能,引导你使用这些新的技能为团队服务。
工作经验和能力不能相提并论。我们招聘一个人,肯定是看重他的能力,看重他所具备的技能,看重他相关的工作经验。当然,我们招聘一个人,肯定是要用他来做事情的,本质上是用他的能力与技能来做事情的。
我们看他的工作经验,肯定是想通过他的工作经验来发现他所具备的能力与技能,但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工作经验和能力技能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我们对新媒体候选人的要求往往包括:文案相关能力,热点的敏锐度,运营能力,渠道推广能力等。而三年的洗稿工作经验,他所能掌握的能力与技能或许会包含上面的全部,或许会包含上面的一些,或许一个都没有包含。
所以候选人合适不合适,我们不能只通过工作经验来判断。
最后总结一下:一个应聘者合适不合适我们的岗位,工作经验仅仅只是一方面,我们应该更多的通过他的工作经验去判断他所具备的能力与技能是否符合我们的岗位要求。当然从我个人而言,我比较看重一个人的品质与品德,如果你的技能与能力没有,可以慢慢的培养,如果你的品质没有,那什么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