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style走红,航母上飞机起飞和降落都很困难,为什么不把航母造更大更长?

执业药师2022-08-13 20:27:40admin2

航母作战航母style走红,要面对的并非仅仅是舰载机的起降问题,一艘航母需要兼顾方方面面的性能,才能达到作战效能的平衡。因为涉及面太多,老王仅仅从船只适航性能下手说一说。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在现代造船技术面前,航母并非最大的船只,身量仅在中等水平。也就是说,建造更大的航母其实不是问题,只是人们回避了这种做法。

这是为什么呢?先看看老王列出的世界货轮分型:

“Handysize”灵便型 2-5万吨

这种货轮能适应全球大多数的运河、航道、水港码头和复杂水域,是最多的散装货轮,装卸货速度很快,功能相当多样。

其中还有个“Supermax”大灵便型,上限可以达到5.9万吨。这些“灵便型”们为了“灵便”,专门对船舶进行了设限,船宽、桅高、外延部都不允许超限,否则它们将失去“灵便”,很难在码头、船闸、架桥水道上通行。

“Panamax”巴拿马型 6-7.5万吨

巴拿马型是一种为最大化通过巴拿马船闸而设计的船舶,船宽、吃水、等等都进行了标准化设定。

(后来人们听说巴拿马船闸要升级,便根据数据设计了接近10万吨级的“Post Panamax”,但巴拿马运河一直没动静,Post Panamax也就此歇菜,可见通行能力对船舶有多重要。)

“Aframax”阿芙拉型 8-12万吨

这是中油轮船型,主要用于黑海、北海、地中海、加勒比的原油输送,是欧佩克国家最广泛的油轮,也是能适应全球大多数港口最后一型巨轮了,因为运费的经济性,也被称为“运费型船”。

“Suezmax”苏伊士型 15万吨左右

这种船与“巴拿马型”其实是一个道理,不过它的要求是能通过苏伊士运河;因为过于巨大,苏伊士型很难在全球大多数中低级港口停泊,对航线的选择也非常慎重。

“Capesize”好望角型(海岬型) 15万吨以上

该型巨轮纯粹将一次性运力当做标准,所以无法通过苏伊士运河。因此它需要绕道非洲好望角进行运输,限制很大。

此外还有超大型“VLOC”和超巨型“ULCC”,从20万吨到近60万吨都有,堪称海上的巨无霸。但是这类船的限定也是最高的,几乎没有码头可以靠岸,输送货物需要依靠其它船只进行外海转运;全球许多水道都无法走,只能走大洋中的几个洲际固定航线。

看到这些船型,想必对航母的体积问题有点想法了吧?世界上的航母按吨位我们可以分为三个档次,分别为:美国的10万吨级,中英法俄印的4-6.5万吨级,其它欧洲或东亚国家的2万吨级左右“准航母”或“轻型航母”、“输送航母”等等。

上图.穿越苏伊士运河的美军航母

美国的核动力超级航母可以分到“阿芙拉型”的吨级中,而中英法俄印的航母则处在“巴拿马型”的吨位中。(实际上战斗船舶不能按货轮分型分,只是给个基本的对适航能力的印象)。

上图.美军的航母战斗群编队要求能在全世界多数海域作战

我们看到,船舶吨位和体积实际对船舶适应性能是个巨大的影响,尤其是航母这种战斗船舶(包含准航母、攻击舰、直升机航母等等大型船只),它们不仅仅需要的是巨大的飞行甲板,还需要能在全球绝大多数海洋条件下进行机动和作战。

试想一下,你的巨型航母出去了,遇到运河不能过,遇到复杂海域不敢闯,遇到布雷水域还有更大的触雷风险,这样的船只显然战斗力不升反降。

上图.巴拿马货轮在穿越狭窄的船闸

实际上,美国始终不愿意跨过12万吨级的坎也是基于这方面的考虑。此前美国就在“航母是造得更大还是兼容巴拿马船闸”的问题上产生过争论,最终他们通过“全球基地、全球布局”的概念,以及“大型飞行甲板的战斗能力提升”战胜了巴拿马船闸通行的诱惑,因此今天所有的美国航母都无法通行巴拿马船闸。

上图.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号”通过巴拿马船闸

这对于美国而言的确不算事儿,无论太平洋还是大西洋,美国在两个海岸都具备相当强的力量,保持力量优势才是根本,穿不穿巴拿马运河已经无所谓。即便这样,美国也保留了部分通行能力,并且一直在谋求扩宽巴拿马运河。

上图.“美国级”两栖攻击舰在夏威夷附近参与编队演习

暂时美军比较悲剧,最新的“美国级”两栖攻击舰,舰宽34.8米,显然挤不过33.5米的运河船闸(过去舷宽32米的黄蜂级能折叠通过)。类似巴拿马船闸这种问题是全世界所有军舰必须考虑的问题,航母尤其重要。

上图.通过船闸的“衣阿华”战列舰

巴拿马运河的最高纪录是“衣阿华级战列舰”,33米的宽度硬是挤过去了,水兵回忆每次都是“刮过去的”,磕磕碰碰搞掉不少油漆。

顺便说一句,我们的“辽宁号”水线处宽38米,也通不过。当然,也不会吃饱了往美国老家跑。实际上所有的军舰都需要考虑到过分大型化的问题,并非单单航母而已。

上图.穿越地峡的战列舰,小心翼翼到极限

你看,并不是船在水上飘,就不需要考虑地形因素,大型军舰都存在各种限制。总而言之,航母作为机动进攻武器,灵便多样的适航型和生冷不忌的过闸、靠港整备能力相当重要,造大简单,但大了不一定能打仗,还徒费高昂的成本。美军对超过12万吨的航母建造也有相当大的成本考量影响。

上图.事故现场的“库兹涅佐夫号航母”

再说,航母的维修与维护也是相当重要的,不可能一艘航母永远不受伤,不可能真个打起仗来她还能保持囫囵状态。如果造得太大,超过了本国的修理能力,那么这艘航母也不过是“一次性用品”罢了。

上图.遇到“整修难”问题的库兹涅佐夫不知还能爬多远

就如同俄罗斯那艘“库兹涅佐夫”,因为工程事故,甲板被吊机砸个大洞,浮船坞沉了,结果飘来荡去硬是找不到地方继续修理,搞得不上不下尴尬无比。试想这要是战时,航母让导弹砸了一下怎么办?

上图.F/A-18在航母上起飞

再谈谈起飞。现代航母如果以美国航母为标杆的话,其实并不存在什么距离因素的起降难题。现代航母主要升级方向是弹射器的效率问题,而非起降的难度问题。前者是硬性能力,后者通过训练即可解决。

上图.垂直/短距起降的AV-8B战机

甚至还可以通过对战机起降性能的研究来解决航母甲板的问题,例如F35B、AV-8B这样的垂短起降战机,登陆舰和直升机母舰都能用。

上图.具备垂短起降能力的F35B战机

所以,为了提高航母的起降性能虽然没错,但实在没必要在适航性能、建造成本、战斗能力、维护性能上下刀子,至少目前的战斗需要以及科技能力已经达到了极限。

航母的大小是多种因素综合考虑的结果,比如说,在战斗力的选择和航母机动性、防御力、造价的综合考虑下形成的,如果现在的技术能够允许航母在现在的尺寸下达到想要的战斗力,那就没有必要随便扩大排水量和尺寸。

军舰的吨位和尺寸是寸土寸金的,任何国家在建造大型军舰的时候,都是尽量把吨位尺寸控制在战斗力允许下的最小状态,拿苏联做个例子,戈尔什科夫任苏联海军司令,而乌斯季诺夫任苏联国防部长时期,戈尔什科夫一直寻求建造更大吨位的载机巡洋舰,但是乌斯季诺夫每一次都是扣住吨位的要求不松口,最后在戈尔什科夫的努力下,终于把库兹涅佐夫级的吨位从4万多吨谈到了5万多吨,这还是费了老鼻子劲的情况。

那为什么航母提升吨位和尺寸就这么难呢?首先就是造价,军舰的造价主要是按照吨位算的,每吨多少钱,因为军舰的结构复杂,除了搭载的武器和雷达外,还有密布全舰的隔舱、通讯装置、水电管线、计算机设备、自动化操控装置等,可以说,每给军舰增加1000吨的吨位,战斗力不见得能提高多少,但是造价一定会提高很多。

然后是通过能力,世界上海峡多了去了,还有运河,包括造船厂的船坞的尺寸,也就那么大,航母造的太大了,海峡过不去,运河不能用,连自己的造船厂都进不去,那不成笑话了。就拿俄罗斯来说,库兹涅佐夫维护用的PD30浮船坞沉没了,他连北方造船厂的港池都进不去,现在连修都没法修,你说你再造大一点能咋,有啥好处呢?

在一个就是机动性,你航母造那么大,真当是油轮呢?油轮是大,能造出30万吨,但是人家跑的慢呀,人家最大航速要求才10-20节之间,航母航速要超过26节的,最低也不能低于这个值,但是军舰大到一定程度,航速每提高一节,动力就要增长一倍,现在的航母用上核动力,10万吨的也才跑30节,你要是造出来20万吨的航母,他还跑不跑了?

最后,战斗力本来就能够满足呀。都不说美国10万吨的航母就够用了,对于泰国、意大利这些国家来说,1万吨的航母都够用了,除了美国以外,世界上最大的航母也不过就6.5万吨,人家都还不一定需要那么大的呢,大部分国家用的是2万吨上下的轻型航母,你就算是能造出来航天母舰,人家也不需要,人家要的就是这个小的,就足够了,经济适用,干嘛要那么大的。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