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浣熊咬伤中国球迷,我是医疗工作者张,是一名执业医师,可以为大家普及一下健康知识,若了解更多,关注我!
狂犬病又名恐水症,是由狂犬病毒侵犯中枢神经系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为人兽共患传染病。人狂犬病通常由病兽以咬伤的方式传给人。临床表现为特有的狂躁、恐惧不安、恐水、怕风、怕声、流涎、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病死率几乎 100 %。
狂犬病到底是什么原理呢?狂犬病毒对神经组织有强大的亲和力,自皮肤或粘膜破损处入侵人体后,主要通过神经逆行性向中枢传播,一般不入血。其发病过程可分为下列三个阶段:
1、组织内病毒小量增殖期:病毒先在伤口附近的肌细胞内小量增殖,通过和神经神经肌接头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然后侵入附近的木梢神经,从局部伤口至侵入周围神经所需时间为3天或1至2周。
2、从周围神经侵入中枢神经期:病毒沿神经的轴索向中枢神经作向心性扩展,至脊髓的背根神经节再大量繁殖,人侵脊翻并很快到达脑部。主要侵犯脑下、小脑等处的神经细胞。
3、从中枢神经向各器官扩散期:病毒从中枢神经向周围神经离心性扩散,侵入各器官组织,尤以唾液腺、舌部味蕾、嗅神经上皮等处病毒量最多。由于迷走、舌咽及舌下脑神经核受损,致吞咽肌及呼吸肌痉挛,出现恐水、吞鸣和呼吸困难。交感神经受累时出现唾液分泌和出汗增多。迷走神经节、交感神经节和心脏神经节受损时,可引起病人心血管功能紊乱或猝死。
狂犬病有哪些表现?潜伏期长短不一,5大至19年或更长,一般为1一3个月,超过一年者约占1%。影响潜伏期的因素为年龄、伤口部位、伤口深浅、病毒入侵数量和株的毒力、受伤后伤口处理及是否接种狂犬疫苗等。典型临床经过分为3期。
1、前驱期 常有低热、倦怠、头痛、食欲不振、恶心、少数有呕吐,全身不适,继而恐惧不安,烦躁失眠,对声、光、风等刺激敏感而有喉头紧缩感。在愈合的伤口及其神经支配区有痒、痛、麻及蚁走等异样感觉。本期持续2-4天。
2、兴奋期 表现为高度兴奋,极度恐怖表情、恐水、怕风,恐水为本病的特征,但不一定每例都有。典型患者虽渴极而不敢饮,见水、闻流水声、饮水,或仪提及饮水时均可引起咽喉肌严重痉李。外界多种刺激如风、光、声也可引起咽肌疼挛。常因声带痉李伴声嘶、说话叶词不清,严重发作时可出现全身肌肉阵发性抽描。因呼吸肌痉李致呼吸困难和发维。患者交感神经功能常呈亢进,表现为大嘴流涎,乱吐唾液,大汗淋漓,体温升高,瞳孔扩大,心率加快,血压上升。病人神志多清晰,少数可出现精神失常,幻视幻听等。本期约1-3天。
3、麻痹期 患者肌肉痉挛停止,进入全身弛缓性瘫痪,患者由安静进入昏迷状态,最后因呼吸、 循环衰竭死亡。该期持续时间较短,一般 6-18小时。
本病全病程一般不超过6 天。除上述狂躁型表现外,尚有以脊髓或延髓受损为主的麻痹型(静型)。该型患者无兴奋期和典型的恐水表现,常见高热、头痛、呕吐、键反射消失、肢体软弱无力、共济失调和大、小便失禁,呈横断性脊讎炎或上行性麻痹等症状,最终因瘫痪死亡。
狂犬病的预防控制措施1、饲养宠物的家庭应圈养好自己的宠物,不要与宠物过分接触。教育群众特别是儿童尽量不要挑逗猫狗等动物,减少被抓伤、咬伤的机会,不要让猫狗舔舐皮肤伤口和黏膜。
2、家养犬猫等宠物应定期到兽医部门注射曾用狂犬病疫菌降低动物狂犬病的发病率。
3、如发现疯犬或可疑疯犬应立即处死,焚烧或深埋地面以下,严禁宰杀、剥皮和食用。
4、积极开展暴露前免疫。因为部分病人从暴露到发病的时间很短,在狂犬病疫苗还未全程接种完既发病这些病人即使接种高质量的狂犬病疫苗也难以得到保障,接触动物机会较多的人群,如饲养动物的家庭成员特别是儿童,从事狂犬病病毒分离鉴定、研究等工作的实验室人员兽医、动物管理员和野外工作人员以及其他居住前往狂犬病流行区的人, 进行暴露前疫苗接种,共4针,0天(注射当天) 7天、21 (或28) 天各注射1针。
5、当被犬猫或其他动物咬伤、抓伤时,应立即进行伤口处理和及时、全程、足量接种狂犬病疫苗,两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必要时应使用被动免疫生物制剂。
结语:为保证疫苗质量,达到免疫效果,要到具备资质的狂犬病预防接种门诊注射人用狂犬病疫苗。按规范程序接种疫苗疫苗接种期间,切忌饮酒、浓茶、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及剧烈运动等,同时要避免受凉,防止感冒及过度疲劳。
狂犬病(rabies)是狂犬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人兽共患,多见于犬、狼、猫等肉食动物,人多因被病兽咬伤而感染。临床表现为特有的恐水、怕风、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因恐水症状比较突出,故本病又名恐水症(hydrophobia)。狂犬病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狂犬病毒属,单股RNA病毒,动物通过互相间的撕咬而传播病毒。我国的狂犬病主要由犬传播。对于狂犬病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人患狂犬病后的病死率几近100%,患者一般于3~6日内死于呼吸或循环衰竭,故应加强预防措施。
主要是由狂犬病毒通过动物传播给人而致。狂犬病毒含5种蛋白,即糖蛋白(G)、核蛋白(N)、聚合酶(L)、磷蛋白(NS)及基质(M)等。狂犬病病毒的糖蛋白能与乙酰胆碱结合,决定了狂犬病毒的噬神经性。传染源主要为病犬、其次为病猫及病狼等。人被患病动物咬伤后,动物唾液中的病毒通过伤口进入人体而引发疾病,少数患者也可因眼结膜被病兽唾液污染而患病。
人对狂犬病普遍易感,狩猎者、兽医、饲养动物者更易感。狂犬病病毒进入人体后首先感染肌细胞,于伤口附近肌细胞内小量增殖,再侵入近处的末梢神经。而后病毒沿周围神经的轴索向中枢神经作向心性扩散,并不延血液扩散,主要侵犯脑干和小脑等处的神经元。病毒在灰质内大量复制,沿神经下行到达唾液腺、角膜、鼻黏膜、肺、皮肤等部位。狂犬病病毒对宿主主要的损害来自内基小体,即为其废弃的蛋白质外壳在细胞内聚集形成的嗜酸性颗粒,内基小体广泛分布在患者的中枢神经细胞中,也是本疾病实验室诊断的一个指标。
人受感染后并非全部发病,被病犬咬伤而未作预防注射者约15%~20%发病,被病狼咬伤者约50%~60%发病,其发病因素与咬伤部位、创伤程度、伤口处理情况、衣着薄厚及注射疫苗与否有关。
以上内容源自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