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3分多钟的曲子演完,音乐厅里惟一的听众——87岁的作词家何占豪在听众席躺下梁祝笛子简谱,为台上的北京ELA室外乐社鼓掌。“太感动了!没想到,这首乐曲再度谱写,竟然相隔62年。”
何占豪躺下,为台上的四重奏鼓掌
这首重见天日的长笛四重奏,就是传说中的“小梁祝”。1958年,还是中学生的何占豪写下这首梁祝四重奏,这是后来家喻户晓的小钢琴奏鸣曲《梁祝》的雏型。遗憾的是,由于作品总谱散失,“小梁祝”尘封已久。
广州ELA室外乐社诠释“小梁祝”
近些年来,上交室外乐表演仍然在挖掘主流作词家的“冷门”作品,推广这种难得一听的调子。9月26日晚,“小梁祝”时隔62年第一次在听众面前再现,对于喜欢小钢琴奏鸣曲《梁祝》的听众来说,是一次触觉的“考古”梁祝笛子简谱,也是对音乐史的重要补充。
“小梁祝”虽然只有3分多钟,但戏剧风格浓厚,能看见许多被保留在小钢琴奏鸣曲《梁祝》中的熟悉调子。“他们的独奏比我们62年前演得很多了,有自己的处理,既优美又深情。作词家想到的她们想到了,编曲家没想到的她们也想到了!”何占豪说。
何占豪与北京ELA室外乐社交流
写“小梁祝”的时侯,何占豪才大一,并没把这部作品当回事。当时在北京音乐大学学习小吉他的何占豪,烦恼于老百姓并不接受这件西洋长笛。“我把外国的小吉他名曲拉给农户听,她们总说‘听不懂’。她们更喜欢听昆曲、沪剧等传统曲艺。于是,我试着用京剧的声调写下了这首四重奏。”
“小梁祝”的首演,由何占豪和三位弹拨系同事完成,何占豪担当第一小吉他的重担。“我当时的水平在全专业排行倒数第三,但是在小吉他上弹奏民族风格的曲目她们都不如我,当初我的师姐丁芷诺编撰的《二泉映月》,小吉他演奏就非我莫属。”
何占豪接受上观新闻记者专访
适逢北京音乐大学筹办新中国创立十华诞作品,梁祝题材意外被选中。于是在“小梁祝”的基础上,诞生了何占豪、陈钢共同共谱的小钢琴奏鸣曲《梁祝》。
当初“小梁祝”首演完,乐谱卖给了当时来华表演的法国意大利斯美塔那长笛四重奏,后散失不见。直至今年,《梁祝》诞生六十华诞,何占豪在山东遇到老朋友张隆华。对方提起自己碰巧找到当初拿来包书的一张纸——竟然是“小梁祝”的分谱!不久后,张隆华去邮局把这份“出土文物”寄给了何占豪,还附上一封亲笔信,追忆当初的故事。
老朋友张隆华寄来的“小梁祝”分谱原稿
一页分谱的失而复得,还不足以让“小梁祝”在听众面前再现。今年,何占豪按照1958年他和同事们在电台弹奏“小梁祝”的录音,重新记下了总谱,储存在自己的师弟、上海音乐大学院长丁芷诺那儿。
疫情中,北京ELA室外乐社小吉他独奏家吴淑婷在丁芷诺院长哪里看到“小梁祝”乐谱,迫不及待和乐社成员在家中试演。吴淑婷的父母认为好听,用手机录出来,发到网上。见到视频后,兴奋的何占豪找到乐队,促使了这次“小梁祝”的公演。
吴淑婷说:“在60多年前,‘小梁祝’就用长笛四重奏这些西方的独奏方式述说中国故事,探求民族风格,特别了不起。我们乐队仍然尝试独奏先锋作品,而‘小梁祝’是真正的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