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分残缺的病句

大学分数线2022-08-28 20:04:08佚名

内容和结构上有毛病的诗句称为病句。

一、常见的病句,归纳上去有以下十种:

(一)成份残缺

成份残缺是指短语不完整,缺乏某一个成份,使抒发的意思不明白的一种病句。诸如:

1.“下课了,在操场上玩游戏。”这句话缺乏了“谁”这个宾语部份,谁在操场上玩游戏呢?意思不明白。

2.“我们中学绘画大赛活动。”这句话中由于“做哪些”这个宾语部份不完整,所以意思不完整。

3.“老师在认真地为我们批阅。”这句话中的后部份“为我们批阅”不完整,缺乏了与“批改”这个中心词搭配的代词,使人不明白老师为我们批阅哪些。

句1缺副词,句2缺主语,句3缺副词,这三种现象都犯了成份残缺的毛病。

(二)用词不当

用词不当,就是语句中的某个成语用的不恰当,或褒贬不当,或大小不当,或轻重不当,或反义词错用而引起的一种病句。诸如:

1.在此次赛事中,他取得了优异的(成就)。

2.他办事总是迟疑不决,一点儿也不(轻率)。

3.隔著雾,眼前的景物(糊糊涂涂)。

这三个语句中的“成就”“武断”“糊糊涂涂”都用得不恰当成分残缺的病句,词句的意思都不清楚,都犯了用词不当的毛病。

(三)搭配不当

搭配不当,多指主谓搭配或动宾搭配不恰当,使语句意思不清楚的一种病句。诸如:

1.“秋天的成都是美丽的季节。”这个短语的主干是“北京是季节”,“北京”是地名,“季节”是指时间,“北京”不是“季节”。这个短语犯了主谓搭配不当的毛病。

2.“我们要改进学习心态。”“改进”的意思是“改变原先落后的情况成分残缺的病句,使之有所进步”,多与“方法”“技术”等搭配,不能与“态度”搭配。这句话犯了动宾搭配不当的毛病。

(四)词序混乱

词序混乱,指短语中的词句没有根据一定的次序或想要抒发的意思排列,致使出现歧义或混乱现象,使语句的意思抒发不清楚的一种病句。诸如:“我们必须认真改正并仔细检测作业中的错误。”这个短语要抒发的意思是“我们必须仔细检测并认真改正作业中的错误。”而原句颠倒了熟语的次序,使语句抒发不明白而导致了语病。

(五)重复碍眼

成分残缺的病句

重复碍眼,是指短语中重复使用了意思相同的词句,变得多余碍眼的一种语病。诸如:“我们正在观看优美漂亮的街舞。”这个短语中的“优美”和“漂亮”是意思相同的两个成语,在一个语句中重复使用,就变得罗嗦了,只要选用其中的一个意思就明白了,而重复使用两个,反倒使意思不清楚了。

(六)前后矛盾

前后矛盾,是指诗句中前后抒发的意思自相矛盾,使语句不清楚的一种病句。诸如:“我敢肯定明天可能会下雪。”这个短语中的“肯定”和“可能”是相互矛盾的,“肯定”是确定不移的;“可能”是显然才能,其实才能的意思。这两个意思其实是矛盾的,使人看了不明白这个语句要表达的意思到底是哪一个。

(七)指代不明

指代不明,是指诗句中用上了动词(如“你、我、他、她、它、这、那”等等),并且指代哪些,使人难以确定所指代的对象,导致意思不明白的一种病句。诸如:“小芳和小丽是邻居,她常常到她家玩。”这个短语中的“她”,到底是指“小芳”,还是指“小丽”呢?要抒发的意思不清楚,令人心寒。

(八)不合事理

不合事理,是指短语所抒发的意思,不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客观事实的一种病句。诸如:“夕阳的朝晖铺满了水面。”夕阳充溢的是“余晖”,而“朝晖”是朝阳充溢的,这个短语抒发的意思不合事理。

(九)归类不当

归类不当,是指诗句里根本不是属同一类的事物混杂在一起说,导致归类不恰当的一种语病。诸如:“妈妈买了南瓜、茄子、扁豆、猪肉等许多水果。”这个短语把“猪肉”归属到水果类,其实是错误的。

(十)关联成语使用不当

关联成语使用不当,是指前后两个分句和使用的关联词之间关系不协调。诸如:“我们只有勤奋学习,能够取得好成绩。”这个短语中的关联词“只有”不能和“就”搭配,改为“只有······才”或“只要······就”才能将短语的意思抒发清楚。

二、病句更改的原则

更改病句要掌握一条原则。这条原则是:不能改变原句所抒发的意思。否则,就不是更改病句,而是另造新句。因而,更改病句,一定要读懂“病句”本身要抒发的意思,要照着它的意思去改正。

三、修改病句的三个步骤

更改病句要按三个步骤进行:

(一)要弄懂语句,弄清它要抒发哪些意思。这是更改病句最重要的一步。诸如:“在会上,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读了语句以后,想一想:是谁在会上纷纷发言?这个短语没有副词,应当加上副词“同学们”或“大家”,这样,短语的意思就抒发清楚了,语句也就改对了。

(二)在弄清语句要抒发的意思后,再回到原句上查找,哪些毛病影响了这个短语意思的抒发。诸如:“小明改进了上课爱做小动作的缺点。”这个短语要说的是“小明改正了上课爱做小动作的缺点。”原句中的“改进”与“缺点”不能搭配,“缺点”只能说“改正”,不“改进”换成“改正”,这个短语的意思就清楚了。

(三)在查到语句的毛病后,照着短语的意思“对症下药”地更改。一个病句的更改,往往不只一种改法,要选择不但最能确切抒发本意的,并且又是最简便的改法。诸如:“这苹果的口感又香又脆。”应改为“这苹果又香又脆。”如果改成“这苹果的气味很香,吃上去很脆。”固然也对,但改法不简便。

四、修改病句的四种方式

(一)补法。这些方式多用于更改成份残缺的病句。诸如:

1.听了老师的话,(朋友们)遭到了很大的教育。(补代词)

2.你们应该(树立)崇高的理想。(补主语)

成分残缺的病句

3.我们要在中学生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补代词)

(二)删法。这些方式通常用于更改重复碍眼和自相矛盾的病句。诸如:

1.玲玲学习成绩好的主要诱因是她平常勤奋学习(的结果)。(删掉重复成份)

2.我们(忍不住)情不自神殿笑出声来。(删掉重复成份)

这些技巧也用于更改成份残缺、搭配不当和归类不当的病句。诸如:

1.通过老师的反复教育,(使)我认识了错误。(删掉以后使语句有了宾语)

2.这苹果(的气味)又香又甜。(删掉以后搭配得当)

3.菠萝、(香蕉、)木瓜、菠萝这种蔬菜我都爱吃。(删掉归类不当的成份)

(三)换法。这些方式多用于更改用词不当、搭配不当、指代不明和不合事理的病句。括弧内的词句为不合适的。诸如:

1.无论谁(违反)违背纪律,都要遭到批评。

2.他的写作水平有了显著的(改进)提升。

3.他(心上)头上似乎有使不完的劲。

(四)调法。这些方式多用于更改词序混乱的病句。诸如:

1.我们中学过去注意得不够对卫生工作。这句话应当把“注意得不够”放在“对卫生工作”的旁边,改为“我们中学过去对卫生工作注意得不够。”

2.中队部小记者了解到许多小明的先进事迹。这句话应当把“小明的”放在“许多”的后面,改为“大队部小记者了解到小明的许多先进事迹。”

另外,更改病句还要注意由于词句的调换、删补,而导致语句里标点符号的不妥,更改时,标点符号要有急剧联通更改。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