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学生吴谢宇涉嫌弑母背后,是教育的缺失,人格分裂,还是社会环境所造就?

大学专业排名2022-05-20 18:47:25admin2

昨天,北大弑母案嫌疑人吴谢宇被抓了!

吴谢宇,福州中考状元,高中提前被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录取,北大研究生,准备赴美读博,他是高中同学眼中的“宇神”,他是北大学生眼中的“大神”,他是篮球场上的“篮板大师”,他是邻居眼中的乖孩子。

2016年情人节这一天,他用极其残忍的方式杀害了他唯一的亲人,他的母亲,并用他的高智商让他的母亲的尸体在宿舍躺了半年之久,而在事情暴露之后,他用20张身份证在国内躲藏了3年之久。

认识吴谢宇的女孩说:“她太优秀了,优秀到女孩不敢跟他谈恋爱。”熟悉吴谢宇的人说:“我们宁愿相信自己杀人,也不相信他回杀人。”这么一个完美的人,为何会做出如此残忍的事?也许随着他的落网,一切都会水落石出。

有人说:“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一定有问题的家庭和学校。”

一、我们的学校,在培养一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提高一分,干点千人”,我们的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了功利主义者,培养成了冷血动物,他的同学不再是朋友,而是要被他们“干掉”的敌人。

“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学习和死亡联系在一起,学习成了学生的唯一。

这一点,在尖子生中尤为突出!

我们这里为把最好的学生,组建了“奥赛班”,这些全市最优秀的学生,目标就是通过奥赛进入北大清华,通过降分,进入名校。但是,这些学生在一起,让我感受到了什么叫“功利主义”,什么叫“利己主义者”,一切和奥赛无关的学科,他们坚决不学,学习态度极其恶劣,不仅如此,对待老师,也没有应有的尊重和热情,除了对于他们“有用”的学科和“有用”的老师之外。而在其他班级,情况完全是相反的。

当然,在普通班级,尖子生和普通生也是有差距的,所以有人曾经提出过著名的“十名现象”,班级里10名左右的学生,是以后发展最好的。

有的学校,学生每年都会出问题,有的学校,从来没有出现问题,学校的教育理念,真的很重要!

二、我们的父母,也许正在毁了孩子

吴谢宇的家庭,并不是一个原生态的家庭,父亲在他小时候因为癌症去世。母亲是一名中学历史老师,平日里,母亲往往会表现为“要强、忠贞、刻板、道德洁癖”的印象,而这一切的完美人设模版更会在长年累月之中加载到自己的亲身儿子身上。

在这样的家庭里成长大的孩子,孩子会完美的伪装自己,伪装到迷失自我。而吴谢宇在弑母之后,和一名特殊身份的女子的交往,这完全能说明这一点,他被压抑的太久了!

我是谁?我为什么而活?这些最基本的问题,恰恰是他们很少思考的,因为他们一直为别人而活。

北京大学教授曾经对北大的高一新生做过统计,其中30.4%的学生厌恶学习,或者认为学习没意义;40.4%的学生认为活着人生没有意义。而这些,都是大家眼中的“天之骄子”。

当分数成了培养孩子的唯一时,我们的家长似乎忘了培养孩子的目标,应该是让孩子有尊严、有价值、有意义地活着。

三、生在教师家庭,是幸运还是不幸?

吴谢宇的母亲是一名中学老师,这一点也需要我们思考,老师的孩子往往会走极端:要么特别优秀,要么特别顽劣。

北大教授对38个有自杀倾向的学生的家庭情况进行分析,想知道什么样的家庭什么样的职业的孩子更容易出问题,更容易尝试自杀时,得出的结论竟然时——中小学教师!因为这38个学生中,50%的来自于教师家庭。

当片面追求分数的老师,成了家长时,这个家庭就会一切向分数看,忽略了孩子德智体美劳的培养,老师会把他的教育观变本加厉的实施到自己的孩子身上,当分数不能成为孩子的刺激时,当孩子无法从分数中得到满足时,这样的孩子,就更加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而且,越优秀的学校的老师,越优秀的老师,似乎越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因为他们的学生太优秀了。

确实,一个问题学生的背后,是一个问题的学校和问题的家庭!

我是“赢在高三”,专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问题,欢迎关注!

吴谢宇比我女儿晚一届,同一个院系,他们曾经有过一次交流,根本看不出有任何异常言行。据说他身边所有的人都很难相信他涉嫌弑母。

残忍的手段,周密的计划,高智商犯罪,给这个极端的案件带来诸多疑团。太多问题没有答案,太多谜底未能揭开……当吴谢宇被抓消息传出,人们仿佛找到了一个久违的出口。

(题外话:国内待了三年多竟然没被发现,这次机场被抓也是计划好的吧?)

2015年7月23日左右,吴谢宇把他的母亲谢天琴杀害,2016年2月5日,吴谢宇主动自露马脚,给舅舅发消息,说他和母亲要从美国波士顿回来,将于2月6日到达福建莆田高铁站,希望舅舅接母子俩回家过年。

发完信息,自己即失踪。

在事情真相大白之前,每个人都心中充满各种猜疑,并将矛头指向教育,指向家庭。

吴谢宇上学期间一定是他母亲、老师和学校的骄傲吧?高智商,高能力,母亲也许正在以子为荣的喜悦中等待享受即将到来的美好生活。

他的母亲一定也辛苦付出许多,孩子肯定也曾经感激母亲为自己的付出吧?

为何最终孩子选择如此手段结束母亲的生命呢?

是否是因为他看不到独立活着的希望?

从事件分析,母亲对他依赖和管控是过分的,也许母亲一直在用这样的“爱”告诫孩子要争气,要努力。孩子确实争气,让母亲面子有光,孩子却将自己所有的不愉快郁积心中。

孩子上了大学,吴谢宇和母亲电话联系频繁,母亲依然可以遥控他。

当孩子以为出国留学可以摆脱母亲的控制,没想到母亲又提出一同前往陪读!至此他才发现,他无法拒绝母亲,无法摆脱母亲,无法对母亲说不,似乎只有让母亲消失自己才能解脱……

人只有看到希望才不会绝望吧?但愿更多的母亲明白这一点。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