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陌陌上线了一个新功能——“拍拍”,遭到了网友们的广泛关注。
这个“拍拍”功能,就是陌陌用户在聊天或群聊窗口中,双击对方(或自己)的头像,即可触发“拍拍”行为。
发起“拍拍”的用户双击对方头像后,会听到头像晃动反馈,但“拍拍”功能不会向对方做强制提醒,只在聊天窗口显示一行“xxx拍了拍xxx”的文字。
在打开的群聊窗口中,用户间发起“拍拍”行为会被所有人看见。
未打开陌陌或聊天窗口状态下,包括被拍对象在内的所有人,则不会接收到“拍拍”的任何提示。
可见,相较于陌陌“强提醒”,“拍拍”则是一个弱属性的提醒功能。
该功能一上线,就引得了许多网友热议和吐槽,焦点话题之一就是:“这功能有啥用?”
1、“拍拍”表达了哪些意思
“拍拍”本是人们生活中最普通的行为,肢体语言的一种具体表现方式。
我们与人交流沟通时,虽然不说话,可以凭着对方的肢体语言来探求他的内心世界。
同样,对方也可以通过肢体语言了解到我们的真实看法,包括:
打招呼
作为双方沟通第一句话,相同于“你好”、“在吗”。如同现实中二人碰面,一般都是以打招呼开场。
提醒
通过肢体接触,达到提醒的疗效。
假定一个场景,有人在上课或下班时困倦,拍一拍的提醒疗效是不是显著好于语言沟通?
鼓励
可以表示对人的一种鼓励,父母对长辈、领导对下属、朋友之间均适用。
欣赏
欣赏、认可的意思,配合目光,抒发疗效完美。
内心潜台词就是:“你做的挺好,我很欣赏。”
信任
传递信任微信拍一拍不显示,此时其实一个动作胜于千言万言,“别让我沮丧”、“我相信你”、“这件事儿交给你了。”
开导
代表安顿慰藉,让对方别再难过,帮助其改善心情。
等等......
2、增加趣味性,提高活跃度
随着中国联通互联网流量红利下降以及短视频、直播等平台的冲击,陌陌活跃用户已步入平缓下降阶段。
怎么突破用户下降困局,构建新玩法、发现新下降点将是陌陌面临的巨大挑战。
“拍拍”功能,则是陌陌的尝试之一,这个蛮人性化的设计,大大降低了社交的趣味性。
好多网友在陌陌群中,通过更改群爱称,将这个功能玩出了新花样,重拾了幼稚的快乐。
图片来始于网路
就这样,你们在群里你拍我,我拍你,玩得不亦乐乎。
于是,有网友表示,我总算能像名星一样喊出这句话:
别拍了!别拍了!!
3、降低沟通成本
我们在生活中使用陌陌,最高频的沟通方法主要为文字、语音、图片。
无论哪种方法,沟通成本都不低,须要经历思索—选择—操作等一系列操作来完成。
这,有悖于陌陌“少即是多”的产品设计理念。
而使用“拍拍”功能,不须要用户思索,仅须要一个双击动作,便可取代文字、语音、图片,抒发出多种语义。
正如张小龙对于好产品的期盼:
很委婉、不招摇。
满足沟通需求同时,增加了成本,也提升了效率。
4、减小社交压力
好多人每晚陌陌上会收到大量信息,尤其对于工作压力大的人微信拍一拍不显示,陌陌强占了太多的个人时间。
非常是同时被多人@的情况,相信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才有刻骨铭心的感受。
相对于陌陌的“强提醒”和“@”功能,拍拍的提醒疗效更弱。
作为提醒功能使用时,没有显著的消息提醒,对方有空见到回复即可,不强制,觉得很自然、很舒服。
对方回复信息时,可以不用思索说哪些,也不用再寻思语言艺术,拍一拍就好了。
想想,为何这么多人喜欢发动图抒发看法,道理是一样的。
5、增强熟人社交互动
据数据统计,截止2020年第一季度,陌陌作为中国用户量最大的App,月活跃用户数已达到12亿。
但是,陌陌高度普及所带来的问题就是我们的陌陌好友中,参杂着大部份因为工作或合作关系添加的“陌生人”。
这显然与陌陌熟人社交产品的定位相左。
“拍拍”这个动作在现实生活中更适应于熟人之间的互动,可以用做传递温情、友情、爱情的一种形式。
相比,@某人这些指定式的互动,“拍拍”更为自然、温和,更利于提高熟人之间互动性和情感交流。
例如情侣之间,“拍拍”就可以代表想TA了。
其实,“拍拍”的使用须要分清对象和场合,不然后果可能很严重。
图片来始于网路
6、培养用户习惯
智能手机常用的操作手势包括单击、滑动、长按、拖动、双击、缩放。
陌陌作为12亿人的日常沟通工具,聊天窗口中基本覆盖了所有交互手势,惟独“双击”操作使用场景极少。
这次,通过“拍拍”功能的上线和传播,其实是有意引导用户学习和熟悉这个新的操作方法,为以后的功能使用,提早培养用户习惯。
众所周知,腾讯目前在大力扶植自家的视频类产品,从微视到小程序直播,再到视频号。
双击视频点赞已成标配,陌陌会不会借助“拍拍”作为切入口,将用户导流到视频产品上?
又或则将部份操作用“双击”代替,例如同学圈双击用户头像点赞。
这种都只是推测,陌陌能够带来更多精彩,让我们一起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