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合诸侯,管仲、齐桓公、鲍叔牙,哪个最不可缺?

人力资源管理师2022-06-20 08:20:48admin2

当然最不能缺的是管仲了!

管仲是周穆王的后代,38岁为齐国国相辅佐齐桓公首霸诸侯,为相41年以来,威望卓著,天下人无不为之敬服。他死了之后,被后人称为“圣人之师”、“华夏文明保护者”、“千古一相”、“华夏第一相”等等。

在古代”十贤”中,除了太公望以“政治正确”排在第一位无可撼动之外,下来就是管仲了。而且个人觉得,姜太公除了“政治正确”之外,比管仲来好像还是要差那么一丢丢。

管仲有大功于华夏,他是华夏文明的守护者,他的能力非常强悍!

在当时的中土大地上,不仅有周王室分封的诸侯,而且还有很多当时被称为“山戎”、“北狄”、“东夷”的很多原始民族。

在当时的生产条件下,这些“戎狄”还过着菇毛饮血的生活,他们的文明,远远落后于是周王室所建立的“封建制度文明”的。

“戎狄山戎”屡屡向小诸侯国发起灭国之战,这跟后世草原游牧民族攻击中原王朝的性质是一样的。在那个年代里,是管仲一次又一次地挽救了这些危机。

比如,公元前662年,山戎攻打燕国,燕国向齐国求救,管仲随军讨伐山戎救援燕国,一直打到孤竹才回师。这里面还发生了“老马识途”的故事。

到了公元前660年,西北狄人又起兵进攻中原,先攻邢国(今河北邢台),管仲说服齐桓公北救刑国;同年,狄人又攻灭了卫国,在管仲的主导下,齐国最终出兵击败了狄人,卫国在管仲的帮助下,也最终复国。

各诸国之间互相算计,这是当时的社会现象。如果没有管仲,那么其它的诸侯国将只会只扫自家门前雪,是不会顾他人瓦上霜的,他们只会坐视不管这些“华夷之间”的战争;如果没有管仲,那么中原的各诸侯国也不会形成合力,一起来对付那些夷狄山戎。

只要夷狄山戎一旦成了气候,那么整个中原将被夷狄所占领,封建制度将会遭到破坏,整个中士有可能重新倒退到部落时代的那种原始文明。所以说,管仲有大恩于华夏,这也是后人为什么会称他为“华夏文明守护者”的原因了。

为了挽救华夏文明和辐射中原文化,管仲首创“尊王攘夷”制度,发明了“尊天子而令诸侯”的政治手段。

东汉末年的曹操以“挟天子以令诸侯”而出名,其实这个手段有多种名字,可以叫做“尊天子而讨不臣”、或者“挟天子以伐不敬”等等。但这一个政治手段,其实都是管仲“尊王攘夷”的翻版。

管种不仅有精湛的外交手段,并且经济手段也非常了得。他是第一个将盐铁之税收归国有,并且以税赋来推动“富国强兵”政治理想的人;并且在史书上,他又是第一个对敌国发动“货币”战争的人;仅仅通过“粮价浮动”就可将赵国打到“国本动摇”的一个经济学家。

因此,我们得出结论,如果没有管仲,就没有齐桓公的“九合诸侯”。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正是齐桓公的绝对信任,管仲才拿到了“九合诸侯”的绝对主导权,也拿到了齐国国策的绝对制定权。

管仲和齐桓公,也达到了古代“士人”和君王的关系的最高理想状态,即“君仁臣忠”。君王将国策的主导大权交给一个臣子来主导,这是何等的信任和伟大。

因此,诸葛亮还没有出山之前,经常“自比管乐”和“好为梁父吟”,其实不是说诸葛亮的“恃才傲物”,而是诸葛亮在向世人表态――“想要用我,就要信任我,这种信任要像齐桓公信任管仲、燕昭王信任乐毅一样”的态度,当然后来的刘备也做到了。

管仲的治国思想,到了今天仍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比如他“九合诸侯,不以兵车也”,体现了《孙子兵法》中的“慎战”思想;“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对于当下的人才培养制度也具有指导作用;而“礼义廉耻,是谓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更让人感觉到冲击性和实用性!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