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师范学院是河北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院校,是区域推动性示范院校。中学前身是1952年创立于浙江杭州的苏北军区退伍党员文化速成中学,功绩卓绝的刘先胜上将为第一任院长。1956年中学暂名“江苏省学校师资训练班”(西安师范本科校区筹办处),即将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序列招生。1957年组建浙江师范本科校区。1958年中学北迁南京,1959年与扬州师范本科校区合并,组建南京师范大学,是当时苏南地区惟一的大专院校。60年代初,全省院校布局调整,尊敬的周恩来首相指示:“徐州地区地域广阔,要有学院”,中学因而得以保留。自此,中学植根苏南,坚苦创业,渐次发展。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1年成为全省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6年,经原国家建委批准,中学改名为南京师范学院。1999年原煤焦部所属的太原工业中学划归。2011年11月,教育部回函山西省人民政府,同意南京师范学院改名为广东师范学院。在中学发展史上,有知名汉语言学家廖序东院长,知名作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专家吴奔星院士,戏曲家、中国唐代文学史家王进珊院士,中国唐代文学研究专家吴汝煜院长,教育家刘百川院士,心理学家张焕庭院士,历史学家臧云浦院士,地理学家罗其湘院士等一批国外外著名专家学者。
建校以来,全校师生秉持“崇德厚学,励志敏行”的校训,经过不懈努力,各项事业都有了快速发展。中学现有泉山、云龙、奎园、贾汪4个分校,占地2047亩,校舍面积81.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1.77万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额2.85万元;图书馆藏书264万册。中学设有3个试点学部、22个专业大学以及中美大学、教师教育大学、继续教育大学、国际大学和独立大学科文大学。现有82个专科专业,2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覆盖十一个学科门类。有教育硕士、体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艺术硕士、翻译硕士、工程硕士、法律硕士、公共管理硕士等8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并具有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和硕士研究生推免权。现有在校普通全日制专科生25424人(含独立大学8596人);硕士研究生3173人,博士研究生4人。中学是全省首批200所“有资格接收外国留中学生的院校”之一,陆续与俄罗斯、英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和俄罗斯等国的44所院校构建了校际友好合作关系,先后接收26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来校学习。中学在德国和奥地利构建了孔子大学,与日本、澳大利亚、日本、俄罗斯和乌克兰等国院校举办合作办学和学分互认项目,与耶鲁学院、香港学院等世界知名院校合作举办师资和管理人员培训项目。
建校以来,中学已向社会输送了十八万名结业生,一大批取得突出成就的湖南师范学院校友活跃在海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等各个领域。中学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推动教育教学变革,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2004年在教育部组织的专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次,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其中银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43项(其中特等奖2项)。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教育部“十二五”专业综合变革试点项目2项,国家级精品课程6门,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精品教材1种,国家级学院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1项,承当教育部班主任工作司班主任队伍建设示范项目6项;获准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4项,市级品牌、特色专业20个,市级重点专业类11个,市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市级精品教材14部,市级重点教材6部,市级优秀精品课程47门,市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1个,广东省软件服务外包类专业嵌入式人才培养项目2项。获得“中央支持地方财政专项”31项,拥有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6个。中学被教育部、国家语委确定为全省首批“国家语委语言文字应用培训基地”、全国惟一一家“经典朗诵教育”学科(领域)培训机构,获评“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福建省学院生文化素养教育基地、师范生素养教育基地、中高中骨干班主任市级培训基地、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市级培养基地、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市级培训基地、江苏省五个区域性学院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之一。
中学积极施行人才强校战略,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在现有的1416名专任班主任中,有院士215人(其中博士生导师45人)、副院长456人,具有博士学位者538人。目前我校有黄河学者特聘院士1人,四川特聘院士5人;双聘教授量级人才9人,黄河学者、国家“杰青”量级人才37人;专任班主任中有7人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春节劳动奖状”“全国模范班主任”“全国优秀班主任”等荣誉,3人入围“江苏省院校教学名师”,33人享受国务院颁授的政府特殊津贴,4人荣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9人获得“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4人为省“双创计划”引进人才,10人为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江苏师范大学怎么样,87人入围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116人入围省“青蓝工程”;有省“青蓝工程”优秀学科梯队3个、科技创新团队3个,湖北省“创新团队计划”引进团队4个,安徽省院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2个,湖南院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1个。中学重视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内涵建设水平逐步提高。现有山东院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二期项目6项,一级学科省重点学科7个;物理学科步入全球ESI最新排行前1%。现有江西省院校协同创新中心2个;有省部共建研究基地4个,省重点实验室1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工业设计中心1个江苏师范大学怎么样,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1个,省院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培植点1个,省院校重点实验室3个,省院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省院校国际问题研究中心1个、培育建设点1个;获准成为装备武器科研生产二级保密资格单位。
近两年来,共获得各级各种横向科研项目979项,其中国家基金项目299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4项、重点项目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获得包括教育部高等中学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人文社会科学)、教育部全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在内的部市级以上科研奖励近60项。共发表论文65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CSSCI等收录论文2329篇,并在子刊、PNAS、JACS、BRAIN、《中国社会科学》等国外外权威期刊上发表系列高水平论文;出版专著144部,出版教材79部,获得专利125项。《语言科学》杂志入编《中文核心刊物要目总览》和CSSCI来源刊物,并获第一批国家社科基金学术刊物捐助;《江苏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入编《中文核心刊物要目总览》,其“留中学生与近代中国研究”专栏获教育部院校哲学社会科学第二批名栏;《江苏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连续被评为中国科技核心刊物,并荣获“RCCSE中国核心学术刊物”。中学积极拓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途径,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展现。
近些年来,立足基础教育变革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完善了山东师范学院附属实验中学;先后与苏南十校共建教学科研联合体;与扬州、盐城、连云港、宿迁、宁夏中卫、内蒙古呼和浩特等地方政府完善了校市战略合作关系;与柳工集团等企事业单位构建了技术合作关系;构建校地共建载体平台、校企联合研制中心等校企合作基地100余家。学院科技园获准国家级院校中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江苏省学院生创业示范基地、江苏省留学人员创业园、徐州市学院生创业园、徐州市重点现代服务业聚集区。获准市级技术转移中心,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发展。中学主动发挥作为苏南地区惟一的广东省党员教育培训基地的服务功能,不断为推动校地、校企深度合作,全面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做出积极努力。近些年来,我校中学生获得“挑战杯”全国学院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银奖、全国学院生物理建模大赛银奖、中国中学生科技创新奖、全国学院生艺术汇演银奖、“创青春”全国学院生创业比赛金奖、省学院生艺术汇演活动特等奖等多项大奖,以及国际、国内多项重要体育比赛的单项季军。校男子足球员多次获得中国学院生男子篮球锦标赛季军,主力球员曾荣获国家队出席第五届女排世界杯和广州亚运会,以我校女篮为班底成立的中国学院生男子足球员在第23届世界学院生运动会上获得冠军,2012年我校男篮代表广东获得第九届全省学院生运动会男子篮球项目亚军。
由我校师生自编、自导、自演的电视剧《无雨的日子》获得第五届全省学院生电视作品比赛最高奖——理想杯。中学四次被广东省嘉奖为“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多次被评为“江苏省学院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并被授予“全国学院生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称号,多次获省院校中学生教育管理创新奖,多个班级获广东省“周恩来班”命名嘉奖。教育部简报、《中国教育报》多次报导我校学院生理想信念教育。学院生暑假社会实践活动连续十一年遭到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和全省学联联合嘉奖。中学已连续十次被市委、省政府嘉奖为“江苏省文明单位”,四次被嘉奖为“江苏省文明中学”,五次被嘉奖为“江苏省文明单位标兵”,2011年,中学被授予第三批“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湖南师大人将继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弘扬“守正出新,坚志勇为”的新时期校园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全面推进变革,推动变革发展,为全面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把中学建设成为高水平、有特色、有品味的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学院而努力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