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夏朝,大家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教科书上记载的夏朝末代统治者夏桀非常完美夏禹钟恩淇。
夏桀荒淫无道,耽于享乐,对于国家的治理完全不放在心上,因此民怨沸腾,大大小小的抗争暴乱不断,最终被商汤所灭。夏桀也成了夏朝的最后一位君主。
除了夏桀以外,由于流传下来的与夏代有关的史料十分匮乏,历史上某些历史学家、文人(胡适、顾颉刚、郭沫若等)甚至否认夏朝的存在,虽然至今还未挖出夏朝文物,也未发现夏朝文字,但是《史记·夏本纪》中记载的夏代世系与《殷本纪》中记载的商代世系一样明确,商代世系在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中得到证实,因此《史记·夏本纪》中所记的夏代世系被多数学者认为是可信的。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对二里头遗址等夏朝的历史遗迹更深入的挖掘,相信会有更多有关夏朝君主的信息的出现在世人眼前。
因此,题主的问题只能通过现存的历史文献进行解答了。
夏朝(公元前2049年 - 公元前1577年),是由禹(大禹治水的那个禹)建立的国家。从大禹开始,最高统治者的传递由之前的禅让制,变成了王位的世袭制度。夏朝共传14代17王(也有说法是:13代16王,主要是大禹是夏朝第一任君主还是部落联盟最后一任首领这个问题存在争议),夏朝皇帝君主于古籍中被称为后、夏后、夏后氏,亦有称之为帝者。据《史记》记载,夏王朝大约从公元前21世纪初到公元前16世纪初,前后大约有500余年,经历了5个世纪,有17个帝王先后作为统治者。自启至桀凡十三代,十六传,历五百年(一说四百七十二年),都是后人所推算的。夏朝的17位王,生病死的有13位王;国亡后被饿死的有1位王;自刎而死的有1位王;被夺去国政后凄凉而死的有1位王;身为傀儡,忧愤而死的有1位王。
具体如下:
1、大禹(在位45年)
禹,姒姓夏后氏,名文命,字高密,号禹,后世尊称大禹,夏后氏首领,传说为帝颛顼的曾孙,黄帝轩辕氏第六代玄孙。他的父亲名鲧,母亲为有莘氏女修己。相传禹治黄河水患有功,受舜禅让继帝位。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他是我国传说时代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划定中国国土为九州。后人称他为大禹,也就是伟大的禹的意思。禹死后安葬与浙江绍兴市南的会稽山上,现存禹庙,禹陵,禹祠。从秦始皇开始历代帝王都有来禹陵祭禹。他的主要贡献有二:一是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制国家 - 夏朝,标志着我国奴隶社会的开始;二是治理黄河。
2、夏启(在位不详,有说法约16年)
夏朝皇帝启,在位年不详,禹之子。禹病死后,姒启通过武力征伐伯益,将其击败后继位,成为中国历史上由“禅让制”变为“世袭制”的第一人。继位后,启又通过甘之战,击败强有力的有扈氏,消除了华夏族内的反对势力。启在位晚期,发生武观之乱,政局动荡。启骄奢淫逸,最终病死,葬于安邑附近。据《竹书纪年》记载启在位十六年。从中约略可知在启的晚年已发生了诸子争立的动乱,季子武观因此被放逐西河。后来,当继任问题进一步提到日程上时,武观发动叛乱,效法启用暴力夺取继承权,这场权力之争几乎瓦解了夏王朝的统治,幸而有彭伯寿率师出征西河,才平定武观的叛乱。自启建立夏王朝以后,逐渐抛弃了禹的节俭传统,毫无顾忌地“淫溢康乐”,管磬并作,“湛浊于酒、渝食于野”,饮酒无度、游田无度。
3、太康(名义上在位29年;实际只有2年)
太康,夏代君主,生卒年不详,启长子,启病死后继位。太康自小跟着父亲启享乐,即位后生活比启还腐败,只顾饮酒游猎,不理政事,在去洛水北岸游猎时,被东夷部落(一说是后羿)夺去国政。实际上只在位两年(名义上在位29年),病死,葬于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西)。
4、中康(在位13年)
中康(仲康),夏朝君主.生卒年不详,启之第四子,太康之弟,后羿废黜太康后立其为王。共在位13年,病死,葬于安邑附近(今山西省夏县西池下村)。后羿废黜太康之后,立中康为王。中康名义上在位13年,实际上仍由后羿专政。中康不甘心作傀儡,一心想夺回大权,曾派大司马胤侯去征伐后羿的党羽羲和,试图削弱后羿的力量。终因实力薄弱,反被后羿软禁,无力恢复夏的天下。仲康因此忧闷成病而死。葬于安邑附近。
5、相(在位28年)
相,中康之子。相在中康病死后继位,在位28年,被寒浞的儿子浇攻破而自刎,葬于帝丘(今河南省濮阳县)。相继位时,年龄还很幼小,因后羿带兵进逼,只得逃往帝丘,又迁到斟灌(今山东省寿光市东)。相继位后的第八年,由于后羿因恃其武力,不修民事,日日以田猎为乐,遂被后羿的助手寒浞指使后羿的门生,贴身卫士逄蒙所杀,进而寒浞派儿子浇带兵进攻斟灌。相力量弱小,只好再次逃往帝丘。这时,相曾先后征伐过淮夷、风夷、黄夷等部落。不久,于夷来朝见,服从于相。第二年,浇又带兵奔袭帝丘。在一天晚上攻入城中,杀进相的住处。相眼见难以脱身,就拔刀自刎而死。相死,寒浞篡夺王位,使夏朝中断了40年。相的后人中有一支以“相”为姓。
6、后羿 7、寒浞(两人僭越君主之位40余年)
后羿,又称“夷羿”是夏朝东夷族有穷氏首领、有穷国国君,他也是一个射术高超的英雄。寒浞是后裔的家臣。夏王仲康死后,其子相继位。不久,后羿驱逐了相,自己当了国王,是为夏朝第六任帝王,后被家臣寒浞所杀。另说,羿射十日,即羿射杀夏后“相”,盖因古书传抄之误,将夏后“相”字误写成了“十日”。羿射十日,实为后羿射死相。后羿篡位后,为了防止夏朝种族反扑,对相追杀,最终将“相”杀死,相之子少康逃奔有仍氏,在有仍氏、有虞氏帮助下,一举发兵灭掉寒浞,成功复国,光伏夏朝,史称“少康中兴”。
8、少康(在位21年)
少康,相的儿子,母亲为有仍氏(今山东省微山县)人。他是相的遗腹子。相被迫自杀时,少康还没有出生。母亲逃到娘家有仍氏部落,第二年生下了少康。少康长大后为有仍氏牧正,又逃至有虞氏(今河南商丘虞城南)任庖正,在虞娶妻,积极争取夏众与夏民,志在复国。后在同姓部落斟灌与斟鄩的帮助下,与旧臣靡等人合力,攻灭了寒浞,恢复了夏王朝的统治,少康还都阳夏(今河南周口太康),此即史书中所称的少康中兴。少康后迁都于原(今河南济源西北)。
9、杼(在位17年)
夏杼,夏朝君主,生卒年不详。少康的儿子,槐的父亲。名字另作杼、予、宁、伫、宇、相曼、舆或作季杼。《丗本 作篇》:杼作甲(甲兵之甲)。少康病死后继位。在位17年,病死,葬于安邑附近。杼在位期间发明一种用兽皮做的甲,是中国战甲的创始。有了战甲之后,士兵战斗力大增,夏朝便积极对外扩张,夏朝国势也进入鼎盛期。
10、槐(在位44年)
夏槐,夏杼之子,杼病死后继位,后病死,葬于安邑附近。其子芒。槐在位期间,先后征服了居住于泗水、淮水之间的九夷、即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等,扩展了夏朝的势力。同时夏朝的社会经济都有所发展。槐在位四十四年而崩。《纪年》作帝芬、芬发。在位四十四年。
11、芒(在位58年)
夏芒,夏槐之子,槐驾崩后其子芒继位,举行了隆重的祭黄河仪式。除了把猪、牛、羊沉于河中,还豁出老本,把当年舜帝赐给大禹象征治水成功的“玄圭”(黑色的玉圭)也沉在河水中,表示虔诚。这就是“沉祭”,一直延续了数千年的仪式。祭河之后,芒又跑到东海之滨游玩,捕捉到了一条很大的鱼,群臣向芒称贺,认为是河神所赐,可永保太平。《纪年》也作帝荒,在位五十八年。
12、泄(在位21年)
夏泄,夏芒之子。芒死后继位,泄在位期间,东夷、西羌等六夷派使者来朝谒见,接受了泄的爵命。这说明夷族已经承认了夏朝的统治。在位21年驾崩,葬于安邑附近。
13、不降(在位59年)
夏不降,泄之长子,扃的哥哥,孔甲的父亲,泄驾崩后继位。不降是夏朝第13任国王。即位后第6年讨伐了九苑。不降晚年,因为儿子孔甲性情乖僻,担心他治理不好国家,决定改变从启以来实行的传子制度,传位于弟扃。这种将王位让给兄弟的方式,史称“内禅”。在位59年,不降驾崩后,葬于安邑。
14、扃(在位21年)
夏扃,泄之次子,父亲是泄,他的哥哥是不降。受兄内禅而继位。都城在西河。据说即位后天空中妖光连续出现十天。扃在位21年,病死,葬于安邑附近。其子廑继位。
15、廑(在位20年)
廑,又名胤甲,夏扃之子。夏扃驾崩后继位。在位20年,驾崩葬于安邑。廑在位时,商的势力已崛起,夏的国势又趋衰落,退居于西河(汤阴)。夏王廑的得名来自他当政的时候,夏天天大热异常,人民热渴难耐,而当朝夏帝却居住在夏季别墅,独自纳凉,故被人民讥讽为“廑”。《史记·卷二·夏本纪第二》:帝扃崩,子帝廑立。帝廑崩,立帝不降之子孔甲,是为帝孔甲。
16、孔甲(在位9年)
孔甲,夏不降的儿子,夏扃的侄子,夏扃的儿子夏廑继王位后病死,由孔甲继位。孔甲在位期间,肆意淫乱,是一位胡作非为的残暴昏君。使得各部落首领纷纷叛离,夏朝国势更衰落,逐渐走向崩溃。所以《国语?周语下》说:“孔甲乱夏,四世而陨。”他沉湎于歌舞美酒之中,又笃信鬼神。孔甲性情乖僻,父不降怕他治理不好国家,就没有传位给他,而内禅给扃,扃死后传位于子廑,廑死,才又由孔甲继位。在位9年,病死,葬于三崤山。
17、皋(在位12年)
皋,夏孔甲的儿子。孔甲死后继位,在位12年,病死,葬于今河南省洛宁县境内。皋在位时,迁都于渑池(渑池县)。
18、发(在位18年)
发,夏皋的儿子。他在位时,各方诸侯已经不来朝贺了,夏王室内政不修,外患不断,矛盾日趋尖锐,夏国进一步衰落。今本竹书纪年发元年乙酉18年。
19、桀(在位43年)
夏帝桀是夏朝第19代帝王。夏发之子。夏桀是夏朝最后的一个国王,又名癸、履癸,商汤给他上谥号为:桀(凶猛的意思)。发驾崩后桀继位,为历史上著名的暴君。他建造许多豪华宫殿,无休止地征发百姓,强迫他们劳役。平民和奴隶纷纷怠工,反抗桀的暴政。在位43年,国亡,被放逐而饿死,葬于南巢卧牛山(安徽省巢县)《纪年》:一名癸,居斟鄩,为商败于鸣条,放于南巢,夏亡。
由此对比可知,夏朝在位时间最长的是:不降;在位整整59年。但夏朝皇帝的生猝年大多不详,在位的时间在不同的史书,文献中记载的也不尽相同。此答案仅供参考。
若有不足,请指出。
姒不降,(公元前1831年~前1753年)泄的长子,据说是泄四十来岁才有的孩子,泄因此也对不降十分宠爱。不降天资聪慧,也很争气,不像贵族的纨绔子弟,而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文武双全,是个不错的三好学生,泄也很放心的将位子传于不降。
不降继位时,继续坚持父辈的基本政策,使得国家得以继续发展。之前也说到过太平盛世下的老百姓过的还是比较苦的,更别提奴隶了。于是在不降六年时,九苑发生叛乱,叛乱军中有奴隶也有自由民,起因就是贵族的剥削,使百姓和奴隶的生活难以为继,就像斯巴达克斯揭竿而起。他们以恢复原始公平社会的制度为口号,一时间有很多人加入义军,不降联合了诸侯国花费了大量兵力和时间才荡平叛乱。
虽然此次叛乱得以镇压,但在一时间,地方民众小叛乱不断,诸侯之间为了利益也经常动武,不降感受到了这些不稳定因素,为改善状况,减少了苛捐杂税,废除了一些严酷的法律,并在诸侯之间积极调和,这才稳定了局势。后来夏朝又进入了和平发展的年代,夏朝的疆域也在不降统治的年代达到最大。
后来不降让弟弟扃来当二把手,协助他治理国家,扃德才兼备,政绩卓越,收货了一沓子666。到不降五十九年,该挑继承人了,不降觉得自己的十几个儿子都没有能力治理国家,就把帝位传给精明能干的扃,又因为担心他的子孙不服起乱子,后来虽然退二线了,自己但是担当监国的职责,一生操劳。
不降二十三岁即位,在位五十九传位于扃,国号未变,后监国十年,于不降六十九年去世,享年九十二。
总结:治理国家也算是一把好手,胸襟开阔,能够传位于贤能的弟弟而不传给自己的子孙,因此《竹书纪年》称“惟不降实有圣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