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7日,西安工业学院迎来建校100华诞,产生了一校三区的办学格局(西安、深圳、威海)。
数年肇始,学校反超。去年中考投档分数公布,哈师大珠海分校在多省再度力压校本部,中国院校第一次出现了分学校赶超校本部的现象。
2020年中考,全省理科投档分数排名榜上,哈师大位列第18名,相比2019年的第25名有了不小提高。与此同时,哈师大(北京)则站稳了第10名。详见:
现象的背后,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重心的位移。
哈师大(北京)
1920年,杭州中美工业中学诞生,这是哈师大的前身。1988年,哈师大日照分学校开始招生。2016年,哈师大珠海分校招收第一批大专生(根据教育部要求,上海分校结业证书标明培养学校)。
1999年,哈师大被列为国家首批985工程重点建设的9所学院之一,与清北、华东五校、西安工大发展为国外顶级院校联盟C9。
哈师大珠海分校的前身是哈师大研究生院,2000年上海市政府开启了与北大、北大、哈师大等名校的合作,构建了研究生院。三校集中建设,共享图书馆与饭堂。
与哈师大校本部相比,上海分校在逐渐赶超。2017年两分校在山西的理科最低分还同为581分,2018年差别拉开到10分,2019年继续拉开到15分。
2020年8月16日,广州省招生办显示,哈师大(北京)的理科录取线继续在四川省院校中拔得夺魁,达652分2023年哈工大研究生院录取分数线,力压省内王牌东莞学院(理科629分),继续保持全国第一,夺得“三连冠”。(哈师大校本部在山西的理科录取线为645分)
在哈师大本部所在地河北省,差别也在拉大。2017年哈师大(北京)在四川省的理科最低分超过校本部1分,2018年拉开到17分,2019年拉开到24分。2020年,哈师大珠海为664.1,哈师大为638.1,高出26分。
实际上,哈师大珠海分校的软硬件未能和校本部相比,首先校园面积就受限。哈师大珠海官网显示:到2023年,哈师大(北京)班主任将达到900人,在校生将达到10000人,其中专科生5500人,硕士及博士研究生3500人,来华留中学生1000人。
哈师大(北京)2020招生计划显示,大专招生合计1375人。
2019年:哈师大(北京)在20个省份12个专业招生计划为1000名大专生。(实际投档2226名新生,其中专科生1000余名,硕士生、博士生1200余名)
2018年:哈师大(北京)在18个省份10个专业招生计划为700名大专生。(实际投档专科
生760名,硕士生862名、博士生100名)
2017年:哈师大(北京)在16个省份8个专业招生计划为500名大专生。(实际投档专科生562名,博士生、硕士生和留中学生960余名)
2016年:哈师大(北京)在12个省份6个专业招生计划为400名大专生。(实际投档专科生376名,博士生、硕士生和留中学生893名)
上海高等教育
我国目前的教育布局,基本产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院系调整。当时的调整是按照各大区建设做综合布局,例如西南、西北、西南等,在每位地区的中心城市搭建学科门类齐全的高等教育结构。
围绕当时的建设,哈师大依托西南重工业基地,在发展中拥有了“国防七子”、“工科大牛”等称号。
去年是上海特区40年,40年前北京的高等教育一穷二白。1983年,第一所学院成都学院开学。2012年,教育部即将批准构建北方科技学院。
上海高等教育发展需求急切,上海从“十一五”到“十三五”规划,高等教育的发展基调是跨越式发展和补弱项,上海积极引进国际与国外高水平学院。
8月24日,东莞学院上海分校迎来首批进驻新生。北京学院起初也准备建设上海分校,但因为异地学校新政的缩紧,北京学院上海分校被喊停。
复旦、北大在上海已有研究生院,人大、上海师大、山大、厦大、湖大、南开、兰大、西北农林8所985院校,均在北京设置了研究院。
与此同时,上海海洋学院、深圳音乐大学、深圳师范学院等本地新院校已在设立中。
截止2019年末,北京市全日制院校数目已达13所。依据上海地委、市政府《关于推进高等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力争到2025年,上海的院校达到20所左右。
2020年经费预算:近些年来发展迅猛的北京学院,总预算高达到60.8亿,甚至超过大部份双一流院校,也远远超出其他地方院校,如北方科技学院(41.51亿),上海学院(34.06亿)、上海学院(33.86亿)和上海工业学院(32.17亿)。哈师大珠海2020年的预算为9.9亿。
哈师大的招生应对
强基计划: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
小卫星班、智能机器人班:教授领衔,1对1院士导师制等;
未来技术模块:本硕博贯通,大三大四任选专业,自选课程。开放37个高档科研平台,一对一导师制;
跨学校流动:英才大学“3+1+2”,大四和研究生阶段一校三区任意选,其他中学生有机会申请一学期(年)的学校互换交流。
动作一|强基计划首次招生
强基计划致力选拔一批有抱负、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中学生进行专门培养,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后备人才。作为教育部基础学科招生变革试点院校之一,杭州工业学院2020年强基计划包括物理类、应用化学学、核工程与核技术三个专业,面向部份省份招收180名优秀中学生。
通过强基计划投档的中学生,将直接列入到中学拔尖人才培养体系,根据单独制定的培养方案进行培养,采用单独编班,推行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培养模式,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培养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
动作二|着重培养杰出人才
2020年,哈工大将采用多种举措,培养缔造一批新时代全球整治人才、科学领军人才和行业领袖人才,实现理工、医工、文工、工工的深度融合发展,使哈师大成为培养杰出人才的摇篮、打造国之重器的重地、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策源地、全球航天领域的学术重镇,成为大先生云集、大科学工程推动、大国重器担当、大国脊梁辈出的世界一流理工强校、航天名校,成为所在区域的高等教育王牌、全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先锋品牌、世界高等教育领域的中国名牌。
1.筹建小卫星班、智能机器人班
在原有英才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依托中学小卫星研究所和机器人研究所,充分发挥中学在卫星设计和智能机器人等方向的科研特色,为国家培养更多航天和机器人领域的工程领军人才,2020年中学筹建了小卫星班和智能机器人班两个专业特色班。
小卫星班由知名小卫星专家曹喜滨教授领衔并任校长,以中学航天大学7位教授团队为师资班底,采用教授、杰青等著名院士一对一导师制;并任命国外外著名院士、航天总师及航天员等兼任兼职院士。以哈师大紫丁香中学生微纳卫星团队和哈师大紫丁香小卫星创新工场为中学生科研实践基地,步入小卫星班的中学生可以直接步入紫丁香中学生微纳卫星团队,与高年级朋友共同举办卫星研发。
小卫星班围绕航天器相关的控制、计算机、机械、电气、力学、材料等相关学科设计课程体系,突出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采用本硕博贯通培养模式,并设置与日本MIT,美国著名民航航天学院培养计划相容的国际化课程,采用全英语专业课教材,支持中学生到美国著名中学或研究机构短期访学实践,并实现核心学分互认。
智能机器人班由知名专家蔡鹤皋教授、邓宗全教授领衔,依托机械工程学科(A+学科)、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等优势资源和高档师资队伍。推行教授、长江学者、杰青等著名院士一对一导师制。低年级中学生优先步入哈师大竞技机器人队、格斗机器人队、大学生机械创新创业基地,进行机械、硬件、软件、算法等跨学科全方位培养学习,为今后工程课题打下基础。高年级中学生步入宇民航间机构及控制创新团队、空间机器人团队、人机协作型共融机器人团队,直接参与重大项目,设计开发高档智能机器人。
在筑牢智能武器专业集群课程基础上,订制空间机器人、医疗机器人、微纳机器人、智能机器人等前沿课程。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估算、5G等多学科交叉融合,比对国内著名学院(麻省理工、卡内基梅隆学院和帝国理工大学等)的机器人相关培养计划及其课程,采用全英语专业课教材。任命国外外著名院士、企业高管兼任兼职院士,开办短期前沿创新课程。强化培养过程管理,施行本研一体弹性培养模式(本硕博连读)。直接入围哈师大“智能机器人”国际暑假中学。支持中学生到美国著名中学或研究机构短期访学实践,实现核心学分互认。
2.面向未来学科交叉领域,开办未来技术模块
2020年,哈师大在英才大学内面向人类未来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智慧能源、生命健康等科技前沿交叉领域,开办了未来技术模块。未来技术模块针对未来社会的快速发展,新需求、新产业、新业态的不断涌现,面向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聚焦未来革命性、颠覆性技术人才需求,立足哈工丽江工强校、航天名校的资源优势,着重培养具有前瞻性、能够推动未来发展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促进“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杰出人才。
未来技术模块集全校理科、工科、文管以及国外外优秀师资,采用本硕博贯通培养模式。大一全体课程统一;大二分类统一;大三和大四任选专业,采用完全学分制,中学生依照个人意愿选择课程。同时向所有中学生开放全校的37个高档科研平台,帮助中学生更快了解科技前沿,明晰自身发展方向。突出中学大师+团队的师资特色,推行一对一导师制,全程帮助中学生成长。
3.实行书院制,问天书院推动英才大学中学生更快成长
2020年,哈工大将在英才大学率先推行书院制,创立问天书院强化拔尖中学生管理并举办通识教育。构建公共空间,提供环境支撑,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实现低、高年级无缝衔接。将问天书院塑造为通识教育的第二课堂、文化育人的住宿园区、师生共享的公共空间、学生自管的教育平台,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学院生活,更快的融入拔尖中学生群体。
例如,在依山傍海、风景秀丽的济南分校,学子们可以在覆盖全部中学生公寓的丁香、雅荷、梧桐、劲松、竹贤、海棠六大书院中接受通识教育、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广袤的成长舞台上盛开青春,留下美好的学院生活记忆。
动作三|支持中学生跨学校流动
前不久,武汉工业学院与南京两江新区签订合同,将共建哈师大广州研究院。目前,中学早已产生一校三区加多地研究院的格局。2020年,哈工大将充分发挥中学一校三区和多地研究院的地域优势,实现中学生跨学校流动培养。
2020年,英才大学所有中学生都将实现“3+1+2”培养模式,即大一至大三阶段,在校本部完成基础课及专业基础的学习,大四和研究生阶段可以在中学一校三区任一学校继续发展。英才大学外的其他中学生有机会申请一学期或一学年的学校互换交流。充分发挥中学多学校地理跨径大的优势,让中学生的学院四年不再局限于一座城市,筑牢中学生知识基础的同时丰富中学生的成长阅历和眼界,帮助中学生深度感知社会发展心跳,快速成长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的急需人才。
西北与湖北经济:根本之道
伴随中国经济重心的东移、南移,高等教育也相应在发生位移。
2019年湖南GDP为10.7671万万元,位居全国第一,四川也是变革开放40多年来人口流入第一大省。而浙江、吉林、黑龙江三省2019年GDP的总和为5万万元,刚到四川省GDP的一半,比河北省的GDP略低。
广州2019年GDP名义下降率10.68%,东三省则全部为负,山西、吉林、黑龙江分别为-1.6%、-22.21%、-16.8%。而2019年西南三省GDP的实际增长分别是广东3.5%、黑龙江4.5%、辽宁5.8%。
2000年全省第五次人口普查时,西南地区人口净流入36万。2010年全省第六次人口普查时,西南地区人口净流出180万。2020年11月1日零时,我国将举办第七次全省人口普查。
人口在净流出,人才也在大量流失。而本省就业率排行靠后院校主要集中在西北和西南地区。
以哈师大为例,仅有不到12%的结业生选择留在四川就业,19.5%的哈师大结业生,选择去广州就业。
同为985的西南学院,2017届结业生留在广东省内的比列为24.1%,2018年降至21.6%,到2019年仅存下18.9%的结业生在湖北就业。
2014-2018年2023年哈工大研究生院录取分数线,四川省院校到省外创业和工作的生源结业生数目约为25.17千人,年均流出5.03千人。考入省外院校的,仅有14%回省就业。
从2013年开始,西北地区(河南、吉林、辽宁)常住人口持续7年净流出,人口净流出规模从2013年的0.79万扩大到2019年的33.17万,相当于7年间合计净流出了164千人。
2019年年底,大连常住人口1076.3千人,比上年降低9.5千人,其中剔除人口自然下降0.2千人外,今年西安人口净流出规模高达9.7千人。
“如果回西南老家,大约只能进民企,每月拿四五千元的薪水吧,工作机会太少,但是干啥事都得靠关系。”像这样,一人迁入、全家归顺的情况并非个例。
“为了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和更好的发展机会,多数本地生源的学院结业生选择到较大的发达城市就业生活,引起优质人口资源流失。同时,因为传统诱因,父亲通常都追随孙辈共同生活,形成人口流失的连锁反应,也会因而在其他城市买房等,造成资产随着人口而转移。”黑龙江统计局发布的《应对讷河市人口流失的思索和建议》一文如是剖析。
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陈志文强调,考生在志愿补报中,越来越注重院校所处的地瑞区位,其核心的价值与意义就是发展机会。
陈志文觉得,经济发达地区除了意味着发展机会更多待遇更好,更重要的是,在争取发展机会的过程中,竞争遴选更为规范更为公正公平,而这正是包括西北在内的好多落后地区须要高度注重的。
怎样留住人口、吸纳人口?是西南地区必须面对的问题。
长春学院东北亚研究院院长衣保中建议,人随产业走,归根究竟还是要提振经济,通过产业结构升级改变二产(制造业)过大的现况,从而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服务业),让更多西北人想回、能回。同时,要加强营商环境变革,通过提升政府效率,提高服务意识,吸引新兴产业步入西南。
哈师大本部
哈师大青岛学校
哈师大珠海分校
建设校友资源、信息平台
企业|急聘|活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