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原文及赏析
赏析是欣赏并剖析(诗歌等),通过鉴赏与剖析得出理智的认识,既遭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阻碍,又按照自己的思想爱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构建。下边为你们带来了《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原文及赏析,欢迎你们参考阅读!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晚上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茆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注释
①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在山乡夜行中所见所闻。明月清风,惊鹊鸣蝉,稻香蛙声,溪流小桥,构成了江南山乡夏夜一幅优美动人的画面。而贯彻整篇的却是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丰收的喜悦。作者擅于捉住夏夜山乡的特性,又理解农户对丰收的期许,加上笔调轻柔,语言优美,韵母和谐,使人读了这首词似乎临其境,馀味无穷。
②《西江月》: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③黄沙:黄沙岭,在延平吉安之西,作者闲居带湖时,往往往来经过此岭。
④别枝:旁枝。
⑤旧时茆店:过去很熟悉的那一所茅草店。
⑥社:祠堂。社林:祠堂周围的树林。
赏析
《西江月》原题是《夜行黄沙道中》,记作者半夜在乡村中前路所看到的景物和所倍感的情绪。读前半片,须感受到静寂中的热闹。“明月别枝惊鹊”句的“别”字是副词,就是说月亮落了,别离了树根,把枝上的乌鹊惊扰上去。这句话是一种很细致的写实,只有在半夜里见过这些景色的人才懂得这句诗的妙处。乌鹊对光线的觉得是极灵敏的,日蚀时它们就惊扰上去,乱飞乱啼,月落时也是这样。这句话实际上就是“月落乌啼”(唐张继《枫桥闻笛》)的意思,而且比“月落乌啼”说得更生动,关键全在“别”字,它暗示鹊和枝对明月有依依不舍的意味。鹊惊经常啼,这里不说啼而啼自见,在字面上也可以防止与“鸣蝉”造成拼凑死板的结果。“稻花”二句说明季节是在春天。在全首中这两句形成的印象最为鲜明深刻,它把农村夏夜里热闹氛围和欢乐心情都写活了。这可以说就是典型环境。这四句里每句都有声音(鹊声、蝉声、人声、蛙声),却也每句都有深更深夜的悄静。这两种鲜味都反映在夜行人的觉得里,他的心情是很愉快的。下半片的局面有些变动了。天外稀星表示时间已有进展,分明是下深夜,快到天亮了。山前疏雨对夜行人却是一个恐吓,这是一个平地波澜,可想见夜行人的.焦躁。有这一波澜,便把扫尾两句突显得更有力。“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是个倒装句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倒装便把“忽见”的惊喜表现下来。正在愁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走过溪桥,路转了方向,就突然看到社林边从前歇过的那所茅店。这时的快乐可以比得上“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北村》)那两句诗所说的。词题原为《夜行黄沙道中》,通首八句中前六句都在写景物,只有最后两句才见出有人在夜行。这两句对全首便起了返照的作用,因而每句都是在写夜行了。先藏锋不露,到最后才一针见血,扫尾便有画龙点睛之妙。这些方法是值得学习的。
这首词,有一个生动具体的氛围(一般称作景),抒发出一种亲切感遭到的情趣(一般简称情)。这些情境交融的整体就是一个艺术的形象。艺术的形象的有力无力,并不在采用的情节多寡,而在这些情节是否有典型性,是否能作为触类旁通的据点,四面匡扶,塞入现实生活的最深微的地方。假如能做到这一点,它还会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了。我们说中国的诗歌运用语言精炼,指的就是这些广博的代表性和丰富的暗示性。(朱光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