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和氏指的一样吗?

人力资源管理师2022-06-20 02:32:22admin2

在古代,姓和氏有关联,但又不一样。

关于“姓”。 远古时代的“姓”,表示着血缘,更反映着先民经历过一个母系社会的史实。

许慎《说文解字》说,“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人,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因生以为姓,从女生。春秋传曰,天子因生以赐姓”。

老许这里讲了如下几个意思——第一,所有人都是被称为母亲的女人所生,所以,从“女”从“生”为“姓”——此以表示血缘;第二,母亲“感天而生”下来的人,叫“天子”;第三,天子具体姓什么,是以母亲所居之地确定的。

不管怎么说,“姓”这个事,反正都与父亲没什么关系——这恰恰是母系社会的特点。 先说“感天而生”。

《诗经.商颂》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说娀(sōng)女简狄吞鸟蛋而生下了商族的先祖契。王震中先生在《商族起源与先商社会变迁》一书中,专门考察了母系社会与商族起源的联系。

《竹书纪年》记载,“黄帝亲母附宝,见大电光绕北斗枢星,光照郊野,感而孕。二十五月而生帝于寿丘”。《尧典》说,尧是他的母亲庆都“感赤龙而生”。等等。

几大著名古姓,如姜、姬、姚、姒、嬴、妫、妘、姞等,皆从“女”。所反映的,正是母系社会的特点和史实。 但是君王们,对此一说,肯定十分欢迎,因为印证了“天人合一”,诠释了“天子”权力”的合法性。于是,此一说也就经久不衰。

再说“以居地为姓”。

《左传》说,“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古文献记载,神农母居姜水,因以“姜”为姓;黄帝母居姬水,据以“姬”为姓;舜母居姚虚,遂以“姚”为姓;等等。

天子的“姓”是这样,天子所赐的“姓”,也是这样。 又说“天子赐姓”。

古文献还记载,天子的子女,“复析为众姓”——逐渐拆分而已。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拆分”成了十二“宗姓”。

大禹治水有功,帝舜赐姓“姒”。 夏商周开始,天子赐姓逐渐增多。比如,帝舜还给一个臣下赐姓董,这个人本来是神农和炎帝的“姜”姓后代。姓董以后,就把与姜姓的血缘关系割断了。所以,春秋传讲,赐姓多了,“姓之义乃完”——其作为血缘象征的意义逐渐削弱了。

关于“氏”。 许慎对“氏”的解释很有意思,他丝毫没有说这个字和“姓”有任何关系,而是解释为巴蜀悬崖峭壁上的大石头落下,砰然传于数百里。

清代段玉裁说,许先生讲的,才是“氏”字的本义。他说,与“姓”连用的“氏”,原来是“是”字,后来人们才把“氏”假借过来——可能是因为“是”用法太多,容易混淆。

咱们不去管这件事,只来说“氏”。 古代,“氏”和“姓”有关联——它是“姓”的分支。 但是,至此还不够,最关键的,“氏”与权位、土地、国号是直接联系的。如伏羲氏、神农氏、夏后氏、涂山氏等等。

《国语.周语下》说,大禹治水和划定九州有功,帝舜就“嘉之,祚以天下,赐姓曰‘姒’、氏曰‘有夏’,谓其能以嘉祉殷富生物也”——这是说,帝舜不但赐大禹姓姒,还封给他一块土地,国名叫夏。

大禹受封之后,也封了其他人,所以司马迁说,“故有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寻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氏、戈氏”。可以知道,此时的“封”,不同于周代的分封——夏代的“封”,是夏后氏作为姒姓族长对其他同姓部族作为诸侯地位的确认。所以,这种赐予“氏”名,又叫“命氏”。不过,“命氏”也是和土地、国名相结合的。它们和夏后氏,形成了一种“复合制国家结构”,或称“统一的中央集权的贵族国家”,这是王震中和杜勇先生的观点。

商代,仍然沿用了这种制度。

到了周代,特别是东周,“礼崩乐坏”,一切都乱了。赐姓乱了,命氏也乱了。逐渐有了以邑、以官、以祖父的谥号和字为氏的。所以,汉代班固《白虎通.姓名》说,“或氏其官,或氏其事,……或氏王父字者何?所以别诸侯之后,为兴灭国继绝世也”。

至少在当时和以前,平民无氏之称——没有土地,也没有国家,没什么可攀附的理由。

那么,当时和以前,平民有姓吗?至少到西周,平民无姓——先是以“万姓”统称之,后来又以“百姓”代称之——百姓,最早是指百官,还没有平民的份儿。《尚书.泰誓》说,“惟宫室台榭陂池侈服以残害于万姓”——没有个体,只有统称。《诗.传》曰,“百姓,百官族姓也”。《尚书.尧典》说,“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这里百姓还是指的百官,平民被称为“黎民”。所谓“黎民百姓”,是平民、庶民和百官的统称。

到了春秋战国,“百姓”才有了平民的含义,这要感谢孔老夫子,他在《论语.宪问》里,首次这么使用“百姓”。

由此可知,如果认为“百姓”代表百家之姓,肯定就错了。 东周以始,天下混乱,有丧诸侯国之女,不称姓仅称氏。这是称女人某某氏的初创。后来进一步引申,按照“三从四德”,女人皆可称氏——在家从父,嫁后从夫,夫亡从子。

秦汉以后,姓氏合一。可参见顾炎武的《日知录.氏族》。 再逐渐的,就只称姓不称氏了。清代张澍写过《姓氏寻源》,四十五卷,岳麓书社有出版。

(有些图片来自网络)

关于姓和氏的概念,用途,以及定义,如果真要说是可以写成毕业论文长篇大论一下的,就目前考古学来说,姓氏的很多用法都尚未有明确的定论,一些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也都存在诸多争议。

所以我之后聊的姓氏都是比较简单,或者说通俗易懂的,方便针对没有姓氏概念的朋友来了解姓和氏的区别。

姓和氏的发展在先秦时期,姓和氏是分开的,秦汉以后,氏逐渐消失,或者说被纳入姓中,在之后中国历史上几乎没有氏的概念,到今天来看,可以说氏已经彻底不存在,或者我们所说的氏其实就是姓的意思。

不过在先秦时代,尤其是以夏商周为代表的上古史,姓氏的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当时人们对于姓氏这两个词的认知跟现在完全不同。

氏的来源有很多种,比如像是根据属国地名,官职名称,以及其他很多来源,简单的介绍一下氏是怎么来的。

姓和氏的区别先来了解一下姓氏的区别。简单来说,姓比氏大,氏属于姓。姓是家族系统,血缘系统。氏则是姓的一部分,是姓的分支。氏是用于区别同姓家族不同分支,在上古时代,一般只有贵族拥有氏,普通人没有氏。用比较通俗的话来讲,氏就是一部分人身份的象征,证明自己曾经是贵族,跟普通人不同。汉班固在《白虎通德论·姓名篇》卷八中记载:所以有氏者何?所以贵功德,贱伎力。或氏其官,或氏其事。闻其氏即可知,其所以勉人为善也。或氏王父字何?所以别诸侯之后,为兴灭国、继绝世也。诸侯之子称公子,公子之子称公孙,公孙之子各以其王父字为氏。

在《通志·氏族略》也有关于姓氏的记载,写的更加直白:“姓,所以别婚姻,氏,所以别贵贱。”

所以简单的理解就是:老百姓没有氏,牛批的人才有氏!

氏的来源之一:根据地名我们以一些真实存在过得著名人物为例子,先来看看姓氏的区别。周朝开国元勋姜子牙,这个人大家都很熟了,不多做介绍了。姜子牙,姜姓,吕氏,名尚。所以姜子牙也被叫做姜尚或者吕尚,姜就是他的姓,吕就是他的氏。

这个吕氏怎么来的呢?姜子牙祖上曾经是夏朝忠臣,禹时期辅佐过禹的大官,之后被赐姓姜,还给他封在吕地和申地(今河南境内),所以这个吕地和申地就成了这个祖先后裔的两个不同氏,姜子牙就是吕氏的后代,当然还有另一脉,姜姓申氏。

这就是典型的根据地名变成一个氏,用以区分同宗的不同支脉,大家上古都是一家同姓,由于祖先被分在不同的地方,于是逐渐形成了多股不同的家族,一般这种家族都会用自己地盘的地名作为氏。

氏的来源之一:根据官名

这种氏族也是非常常见的。很多宗族在某一支脉中有人做官后,往往为了区分和普通百姓的区别,会直接把官职变为自己一支的氏。这种氏后来也直接变成了姓,非常典型的就是太史,司马这样的姓。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