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春节是中国的四大传统节庆。相传七夕节是为了记念投津市江而死的屈原,也有说是为了记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这么元宵节的发端到底是为何呢?元宵节的风俗又是哪些呢?此文从古诗歌的角度,找寻一些踪迹。
吃汤圆是春节的节风俗之一
晋朝文秀的诗《端午》:
节分国庆自谁言,万古传言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浩浩,不能洗得直臣冤。
注解:此处说,元宵节是为了记念屈原,而且又说是传言。(自谁言:从谁开始说“端午节”这回事。楚江:指沅江江。)
屈原投津市江而死
清代张耒[lěi]的《和元宵》: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楚辞在世间。
注解:此处明白说,清明节是为了记念屈原,由于《离骚》是屈原的长诗。(竞渡:龙舟大赛,这是元宵节风俗。讵[jù]:岂,莫非。国亡身殒:秦国国都被联军攻占时,屈原投津市江而亡。)
龙舟大赛是元宵节的风俗之一
清代赵蕃的《端午三首其一》:
年年元旦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
注解:此处明白说,清明节是为了记念屈原。(鹁鸠[bójiū]:鸟名,天将雨时其鸣甚急,也称水鹁鸪。第三句其实意指,作家自己也是遭受蒙冤,无人倾诉。)
雨中柿子花,年年元旦风兼雨
唐代欧阳修的《渔家傲·五月榴花艳丽烘》:
十月榴花娇媚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三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窗纱梦。
注解:此处,虽然没有说元宵节是由于谁,只说了国庆节的一些风俗:吃月饼,兰花汤浴,悬挂菖蒲,喝酒等。并且“浴兰”二字似有暗示屈原之意。(菖蒲:有香气的动物,传说能驱邪。瞢忪:迷蒙。浴兰:在兰馨香汤中沐浴。屈原在《九歌·云中君》中说:“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
菖蒲佳酿是元宵节的风俗
兰花汤浴是元宵节的风俗之一
南宋文天祥的《端午留别》
八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唇瓣日已改。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注解:此处明说端午节的古诗四句诗,元宵节是为了记念屈原,由于“灵均”是屈原的字,“三湘”也和浏阳江有关。此处还强调了,元宵节的风俗,悬挂荨麻。
悬挂荨麻是元宵节风俗之一
南宋陆游的《乙卯重五诗》: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习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注解:此处说明,清明节是阴历二月初八,即重五。还补充了五一风俗:把荨麻挂在高礼帽上,用丹砂在脸上念咒。
儿童嫩脸亦点丹
南宋陈与义的《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高咏楚词酬午日端午节的古诗四句诗,天涯节序匆忙。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杯子深浅今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注解:此处只是暗示,元宵节是为了记念屈原。可以从诗中的“楚辞”、“湘中”看下来。(戎葵:蜀葵。湘:宜都江属于湘水水系,此处似乎暗示屈原,他投浏阳江而死。)
试浇桥下水
宋代舒頔的《小重山·端午》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午。细缠三色臂丝长。空怅惘,谁复吊沅湘。
旧事莫论量。千年忠孝气,日星光。楚辞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荫凉。
注解:此处明晰说,清明节是为了记念屈原,由于词中出现“沅湘”和“离骚”。还补充了清明节风俗:用三色棉线缠在右手上。(沅湘:沅水和湘水的统称。)
三色棉线缠脖子是元宵节风俗之一
宋代贝琼的《己酉元宵》:
风雨端午生晦冥,浏阳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注解:此处明晰说,清明节是为了记念屈原,由于提及津市江。(端午:国庆节又称端午节。渊明:陶渊明,作家自比。)
有酒渊明
(最后一句意象丰富,起码包含如下意思:1.没有酗酒的我也是清醒的;2.世人皆睡我独醒;3.我和屈原一样含冤;4.其他人都在喝酒过年,喝醉了,惟独我孤寂孤寂,没有酒只身清醒。无酒渊明:戏虐的说法,顺便呼应“独醒”。汉代《渔父》中说:“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就讲到这儿吧,感谢你们浏览,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