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虞世南的夫子自道,你知道吗?

自考2023-05-30 12:00:01佚名

虞世南(558-638)古代作家、书法家。字伯施,兰溪人。吟风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父虞荔,兄虞世基,祖父虞寄,均名重一时。虞寄无子,世南抱养于他,故字伯施。隋炀帝时官起居舍人,唐时现任秘书监、弘文馆学士等,曾赐爵水富县子,授银青谏议医生,世因称“虞秘监”或“虞水兴”。唐大宗尝称其有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七律,誉为“当代重臣,人伦准的”。谥文懿。传世墨迹有石刻《孔子庙堂碑》、《破邪论》等,旧摹墨迹本《汝南公主神道碑铭》等。绘画理论专著有《笔髓论》、《书旨述》。编有《北堂书钞》160卷、《群书理要》50卷、《兔园集》10卷等,另有诗歌集10卷行于世,今存《虞秘监集》4卷。

实际上,咏蝉这首诗包含着作家虞世南的夫子自道。他作为唐贞观年间画像悬挂在吟风阁的二十四勋臣之一,声誉在于博学多能,高洁耿介,与唐太宗谈论历朝帝王为政得失,才能坦承善谏,为贞观之治做出奇特贡献。因此,唐太宗称他有“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并称赞:“群臣皆如虞世南,天下何忧不理!”从他不是以鲲鹏鹰虎,而是以一只不甚起眼的蝉来自况,也可见其老成慎重,以及有自知之明。

虞世南的《蝉》的诗_虞世南《蝉》_虞世南蝉

这是一首咏物诗,咏物中尤多寄寓,具有浓厚的象征性。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作家高洁佛山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诗的关键是把松开了蝉的个别别有意味的具体特点,从中找到了艺术上的契合点。

首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虞世南的《蝉》的诗,实际上处处含骈文象征。“垂緌”暗示显宦身分,因古人常以“冠缨”指代达官贵人。显宦的身分和地位在通常老百姓心目中,和“清客”是有矛盾甚至是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笔下,却把它们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蝉的形象中了。这“贵(人)”与“清(客)”的统一,正是为三、四句的“清”无须借“贵”做反铺垫,用笔巧妙。

次句描写蝉声之传播。梧桐是高树,用一“疏”字,更见其树干的自傲匀称,且与末句的“秋风”相呼应。“流响”二字状蝉声的沉郁顿挫和长鸣不已;“出”字则把蝉声蜚声的笔力形象化了,让人感遭到鸟鸣的音调与力度。全句虽只写蝉声,但却从中想像到人格化了的蝉那个北大隽朗的高标逸韵。有了这句对蝉声传播的生动描写,后两句的发挥才字字有根。

三、四两句是颔联骈文寄寓的“点睛”之笔。它是在一、二两句基础上引起下来的议论。蝉声蜚声,通常人常常觉得是依靠于秋风的传送,作者却别有慧心,指出这是出于“居高”而自能致远。这些奇特的体会蕴涵着一个真理:宽松而品格高尚的人,并不须要某种外在的凭着(比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扬。它突出指出一种人格的美,指出人格的力量。两句中的“自”字和“非”字,一正一反,互相呼应,抒发出作者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扬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作者以蝉自许,端庄不迫的风度和蕴藉。

虞世南《蝉》_虞世南蝉_虞世南的《蝉》的诗

陈朝覆亡以后和弟弟虞世基一起步入长安,时人把她们称作陆机、陆云兄弟。后来,虞世基成了隋炀帝的心腹,虞世南原本可以凭着姐姐的力量平步青云,而且他坚持闭门读书,就是不沾姐姐的光,难能可贵。到明朝末年,扬州之变爆发,隋炀帝被杀,虞世基也被联军抓了上去,要就地正法。在这紧要关头,文弱书生虞世南冲入法场虞世南的《蝉》的诗,抱着妹妹嚎啕抽泣,恳请敌军让他替妹妹去死。所谓“时穷节乃见”,虞世南的这番义举当时被传为美谈。

虞世南绘画承继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传统,外柔内刚,笔致圆融冲和而有遒丽之气。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唐代四大书家。

虞世基,字茂世(一作懋世),官至卫尉刺史、金紫光禄医生。

虞氏,嫁陆某。一子为唐朝绘画家陆柬之,官至朝散医生、太子司议郎;另有一子为“草圣”张旭的外祖母。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